您现在的位置: 查字典公务员网 >考研 >考研信息 >考试指南 >2017新闻与传播硕士(MJC)考研重要考点梳理(6)
北京 上海 山东 江苏 浙江 安徽 吉林 福建 广东 广西 海南 天津 河北 黑龙江 山西 甘肃 湖北 湖南 河南 四川 重庆 云南 贵州 西藏 宁夏 新疆 青海 陕西 辽宁 江西 内蒙古

2017新闻与传播硕士(MJC)考研重要考点梳理(6)

2016-04-15 | 网络

下面是查字典公务员考研小编整理的2017新闻与传播硕士(MJC)考研重要考点,供各位考生参考。

一、传播者论

(一)传播者的制度环境

社会制度决定传播制度

1、集权主义传播制度

在集权社会中,这种传播制度也大为盛行,特权阶级对传播媒介拥有绝对的控制权。

中国古代的焚书坑儒、文字狱和民国时期几位名记者之遭暗杀皆在集权主义传播制度之下。

西方在中世纪时的黑暗、上个世纪法西斯的强化控制等,尤以戈培尔控制舆论为甚。

2、 资本主义传播制度

1) 自由主义传播制度

社会基础:资本主义的自由竞争机制。

理论基础:17、18世纪启蒙运动思想。

核心:自由主义思想。

代表人物:英国政治家约翰弥尔顿

主要观点:观点的公开市场,真理的自我修正过程。

最后确立:在法国、美国以法律形式加以确立。

局限性: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不可能完全实现。

2) 社会责任传播制度

社会基础:资本主义进入垄断时期,传播界为追逐利润抛弃了社会责任。

理论基础:近代思想革命打破报刊自由主义理论的世界观。

产生年代:1940年代

主要观点:一定的民主应伴随一定的责任,新闻事业在享有自由的同时也应当担负起社会责任。

历史进步性和局限性:从一定意义上讲,自由主义传播制度是历史的进步,而后起的社会责任传播制度也是历史的进步。但是社会责任理论及期望建筑于其上的传播体制还是未能完全被实践接受。因为,在垄断竞争、利润至上的资本主义私有制条件下,传播业无法摆脱追逐利润和社会责任之间的矛盾。

3、 社会主义传播制度

基本观点:新闻起源于劳动实践,新闻的本源是事实等。

基本原则:党的领导,正面宣传为主、真实性、党性等。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传播制度

(二)传播制度对社会制度的能动作用

1、 要维护社会制度,为巩固和发展该社会制度服务。

传播媒介及其制度受到所处社会的制度的制约,因此,不论其方式、具体目的、效果等如何,传播制度首先是要效力于社会及其根本制度的。

就拿自由主义盛行的美国传播制度为例。美国传播制度与服务的社会制度是方向一致的。它就是要维护美国资本主义自由竞争的经济体制和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制度,这可以从美国传播业所传播的讯息中包含的价值观中看出。美国社会学家分析了大量的美国传播业报道的新闻,从中归纳出了包含于其中的永久性价值观:

1)美国至上。即认为美国作为一个国家优于世界上任何国家。

2)民主制度优越。即认为美国的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具有活力,能自我纠正缺点错误,比专制独裁制度优越。

3) 崇尚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经济制度,赞誉冒险、创新的企业精神。

4) 鼓吹个人主义,尊重人的价值,维护人的天赋权利。声言个人主义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鼓励个人奋斗,吹捧在竞争中获得胜利成功的个人。

5) 维护社会秩序。即资本主义自由竞争和民主政治的秩序,对破坏社会秩序造成的后果着力渲染。

6) 维护国家领导。即表明对作为制度象征的国家最高领导人的支持。

美国传播业者正式根据上述价值观年来衡量新闻事件,选取和制作新闻,即把关的。事实上,它的审查及其制度是资本主义价值观念的卫道士。

2、 传播制度影响其他社会制度,需协调互动。

3、 传播制度的不适应将影响根本制度的稳定。

(三)传播者与把关

把关人与把关

1、概念:把关人就是对信息进行过滤与加工的人,把关就是对信息进行的过滤、加工的过程。

2、 为什么要进行把关

1) 信息的差异性

2) 传播者传播目的的差异性

3) 受众的差异性

影响传播者把关的因素

1、政治因素和法律因素

传播者把关行为必然受所处社会的政治体制的制约。我国传播者的行为(把关)也是要在符合我国政治要求的情况下进行。

在任何性质和形态的社会中,这一影响因素都是把关人把关时必然考虑的基本因素。

2、经济因素

这是指把关人把关时所必须估计的由信息而带来的经济压力。把关人的行为在相当程度上最终将影响到他及其所在的媒介组织的经济目标的实现。

3、 社会、文化因素

这包括两层含义,即社会价值标准体系和文化开放程度。

把关人在进行把关的时候,是否以社会所认可和推崇的社会价值标准体系为标准,对传播效果,乃至社会发展都影响重大,把关人在过滤、加工新现象、新事物的新信息时,与社会文化的开放程度直接相关。

4、 信息自身的因素。

即信息自身是否具有较强的传播价值。

5、 组织的自身的因素。

传播组织目标、对象、功能、重点等都有所不同,因此,把关中必然本传播组织的各种要求、规范、传统、标准等进行把关。

6、 受众因素。

传播的目的,也可以说把关的目的在于争取更多的受众和有效的受众。

7、 技术因素。

技术条件、技巧水平与要求等也直接影响着传播者的把关,特别是把关过程中的制作信息、传播讯息环节。

8、 传播者个人因素。

传播者个人因素中有三项因素对把关的影响较大:

首先是个人的世界观、价值观;

其次是个人的个性特征,包括其个性、创造力、经验、能力等等;

第三是个人的传播方式,包括个人编码方式与水平、个人的传播能力等等。

二、传播效果论

(一)传播效果的认识历程

早期认识

1、枪弹论

枪弹论,也叫皮下注射论或刺激反应论,上盛行于本世纪2040年代的一种媒介威力强大的理论。

枪弹论认为,软弱的受众象射击场的靶子,无法抗拒子弹的射击。受众消极被动的等待和接受媒介所灌输的各种思想、感情、知识或动机。大众传媒有着不可抗拒的巨大力量,受众对大众传媒的信息产生大致相同的反应。刺激反应机制和媒介效力强大的信念是该理论形成的基础。

枪弹论将传播效果绝对化,将传媒作用不分时间、地点、对象、环境的夸大化。

40年代以后,枪弹论逐渐被抛弃,被代之以更多的考虑到传播的人类特性而更少归因于这一过程的物质资产的力量的理论。

2、有限效果论

该理论也可以叫做最低效果法则,这一说法由纽约大学教授霍普克拉伯首先提出,石碓早期大众传媒威力论的否定。它认为传播活动是传授互动的过程,受众是具有不同特点的个体,不是应声而倒的靶子。大众媒介的效果由于媒介性质及其在社会中的地位而大受影响。媒介不是影响受众的直接和唯一因素。大众媒介透过许多中介,在其他多种格局影响下发生作用,对受众的影响是有限度的。

现当代认识

1、 适度效果论

1)使用与满足理论

该理论出现于本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初,赛弗林和坦卡特在《传播学的起源、研究与应用》一书中认为该理论包括信息寻求(创新与扩散)理论、使用与满足理论、议程设置理论和文化规范理论等一系列研究。

卡茨于1974年提出了一个使用与满足模式

2)创新与扩散理论

也叫采用扩散理论,是由埃弗雷特罗杰斯于本世纪60年代提出的一个关于通过媒介劝服人们接受新观念、新事物、新产品的理论,侧重于大众传播对社会和文化的影响。

3)议程设置

该理论最先由马尔科姆麦库姆斯和唐纳德肖于1972年提出。

1958年,诺顿朗最早提出了议程设定假说,认为报纸决定了大多数人将要谈论什么及大多数人对问题的看法和想法。

2、 强大效果论

在一段时间内重复的讯息比单一讯息有效(或例外);认定并瞄准某些受众;运动目标明确,制作的讯息必须联系到这些目标;传播理论的有关观点在形成主题、讯息和媒介中都可以运用等。

1) 沉默的螺旋

德国传播学者伊丽莎白诺埃尔纽曼在其著作《重归大众传播的强力观》中提出的沉默的螺旋假说。

2) 知识的格差

未来走向

今后的传播效果研究将趋向于强力效果论,即广义上的强效果论。

除对个人造成影响外,大众传媒还会对群体、社会和文化发生作用。总的来讲,这就是广义上的强效果,是长期和潜在的效果。受众、传媒和社会相互作用,彼此独立而又统一、相互制约和促进着对方的发展。把握好它们之间的关系对于传播效果的研究意义重大。

(二)大众传播对个人、群体、社会和文化的影响

1、社会化的重要因素,强化和改变受众的观念和行为。

2、影响公众对问题及其重要性的认识。

3、传播新信息,带动社会变革。

4、传播和制造文化;大众文化的工具;统一受众文化。

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因此查字典公务员考研小编建议各位考生一定要对自己所考的科目以及目标院校进行深入了解后再制定计划复习。为此查字典公务员考研特为广大学子推出2017考研OL乐学、全年集训、精品网课系列备考专题,针对每一个科目要点进行深入的指导分析,欢迎各位考生了解咨询。同时,查字典公务员考研一直为大家推出考研直播课堂,足不出户就可以边听课边学习,为大家的考研梦想助力!

推荐阅读》》》

【2017新闻与传播硕士(MJC)考研重要考点梳理(6)】相关文章:

湖北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道德

2017陕西公务员考试申论必学技能:分论点论证

2017山西公务员考试行测备考:分类分步解排列组合题

2017山西行测数量关系备考重点:错位重排模型

湖北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就业歧视

2017公务员考试行测常识考点:四川公务员制度

湖北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教育改革

申论热点:“海外安保”如何跟上走出去步伐

两次国考两次省考成功备考经验:行测备考感悟

2017省考行测数学运算备考辅导:不定方程

推荐栏目阅读 考研 考研信息 考试指南
网友关注
网友关注视频

行测 申论 面试

考试技巧

精彩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