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查字典公务员网 >大学生村官 >备考资料 >公共基础知识 >村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常识备考之邓小平理论
北京 上海 山东 江苏 浙江 安徽 吉林 福建 广东 广西 海南 天津 河北 黑龙江 山西 甘肃 湖北 湖南 河南 四川 重庆 云南 贵州 西藏 宁夏 新疆 青海 陕西 辽宁 江西 内蒙古

村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常识备考之邓小平理论

2016-05-19 | 网络

【导语】查字典公务员大学生村官考试网帮助各位考生顺利备考村官考试。今天为大家带来的是村官公共基础知识考试资料《常识备考之邓小平理论》。

一、邓小平理论的形成

1. 历史转折时期,是酝酿和准备阶段

从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1982年9月党的十二大。三中全会实现了历史性转折,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政治路线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邓小平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重要讲话中,开始形成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思想。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提出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还是处于初级的阶段。还提出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的十条要点,实际上是邓小平理论的最初框架。

2. 全面改革、迎接挑战时期,是理论提出到逐步形成阶段

从1982年9月党的十二大到1991年底。邓小平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首次提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十二大以后,改革全面展开。十三大比较系统地论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全面阐述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还概括了十二个重要理论观点,构成了邓小平理论的轮廓。1990年12月党的十三届七中全会总结了全党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理论和基本实践的共同认识,提出了十二条有深远指导意义的原则对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指导原则作出明确规定。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着重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三个方面作了阐述。80年代末90年代初,我们党胜利地经受住了一场政治领域风险的严峻考验,毫不动摇地坚持经济建设为中心,继续大力推进改革开放。

3. 继往开来时期,是发展和完善阶段

从1992年1月到1997年9月。1992年初邓小平视察南方时的重要谈话,精辟地分析了当前的国际国内形势,科学地总结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基本实践和基本经验,明确地回答了这些年来经常困扰和束缚我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以新的论述和新的论断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理论。这个重要谈话,是邓小平理论成熟的重大标志。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对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作了新的概括,从九个方面进行论述,并且提出了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的战略任务。

4. 再造辉煌时期,是进一步发展和确立为全党指导思想阶段

从党的十五大至今。党的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作为我们党的指导思想写入党章。不仅对邓小平理论作出了新的概括和新的阐述,而且取得新的成果,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理论。从此进入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阶段。

二、邓小平理论的精髓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核心、精髓和根本点。

(1)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前提和思想基础。邓小平理论的全部理论观点和科学体系都是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精神下,重新认识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之后而得出的。

(2)邓小平理论也是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精神总结和概括人民群众创造的实践经验的必然结果。邓小平在领导人民探索社会主义新路时,从不停留在已有的本本和别国现成的经验上。他尊重群众、尊重实践,善于概括群众的经验和创造,到现实中总结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各项原则,进行无畏的理论创新。

(3)邓小平以马克思主义者的科学态度和非凡胆略,发动和领导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大讨论,不仅全面捍卫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而且进一步发展了这一思想路线,使之成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路线和理论的历史起点,也是它的逻辑起点。

(4)邓小平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为出发点和根本点的一系列哲学观点奠定了邓小平理论的哲学基础。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从根本上讲,就要牢牢把握邓小平理论精髓,坚持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三、邓小平理论的基本特点与理论体系

1. 基本特点

(1)时代性。鲜明的时代性是邓小平理论的主要特色。这一特征的集中表现是,邓小平根据和平与发展已成为现时代的主题,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共处的形式已由争夺军事优势转变为争夺综合国力,特别是经济和科技优势的新的历史条件,坚定不移地将发展生产力放在社会主义的决定性位置上,并把它与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了一系列全新的理论观点及理论的科学体系,充分地反映了新的历史条件向社会主义提出的时代要求。

(2)实践性。首先,邓小平特别重视群众实践和总结实践经验,强调一切从实际出发,要有实践的勇气、敢试敢闯,不要瞎争论,不要瞎折腾,不要瞎埋怨。所谓猫论,不管白猫黑猫,只要捉住耗子就是好猫。突出表现出邓小平理论的实践性特点。其次,把实践标准、生产力标准、三个有利于标准统一起来,作为我们考虑一切问题的出发点和检验各项工作的根本标准。第三,这个理论体系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邓小平明确规定了我们的战略任务、战略目标、战略步骤、战略布局、战略方针等,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勾画出了宏伟蓝图,对实践具有直接指导作用。最后,在邓小平理论指导下,我们党形成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是邓小平理论的集中表现。

(3)人民性。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邓小平认为,党离不开人民,人民也离不开党,这不是任何力量所能够改变的历史结论。因此党的全部任务就是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切以人民利益作为最高准绳;党的各项政策和工作必须以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出发点和归宿。邓小平理论之所以在中国成功,就是因为它始终尊重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伟大实践,总是满腔热情地鼓励和支持人民群众实践中涌现出来的新生事物,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教育和引导群众前进。

(4)辩证性。在两个文明建设的关系上,邓小平一再强调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在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上,邓小平指出,稳定是改革与发展的前提,只有改革与发展,才能获得真正长久的稳定;同时,发展才是硬道理,而发展必须以改革为先导。这三者相辅相成,其中,改革、发展是具有决定性的。在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关系上,邓小平一贯强调,只有解放思想,才能达到实事求是;只有实事求是,才是真正的解放思想。两者是辩证统一关系。总之,邓小平理论处处体现着唯物辩证法。

2. 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

邓小平理论是贯通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领域,涵盖经济、政治、科技、教育、文化、民族、军事、外交、统一战线、党的建设等方面比较完备的科学体系,又是从各方面进一步丰富、发展的科学体系。

(1)邓小平理论基础,包括理论精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社会主义本质理论。

这是邓小平理论最重要的理论依据和哲学基础,其他理论观点都是从此展开的。

(2)邓小平理论的主体部分社会主义社会。邓小平理论全面阐述了社会主义社会是高于资本主义的崭新社会制度,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等基本问题,深刻地揭示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内在本质,科学地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的问题。

(3)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和条件,也就是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包括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战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和战略步骤、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祖国统一战略、社会主义国家的外交战略,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对外开放也是改革,社会主义事业的政治保证、依靠力量和领导核心,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我们的最高理想是共产主义等问题。这就全面系统地总结和概括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规律。这三大部分内容及其相互联系,就是邓小平理论的内在逻辑,构成了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

3. 邓小平理论的具体内容

(1)在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问题上,强调走自己的路,不把书本当教条,不照搬外国模式,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2)在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问题上,作出了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强调这是一个至少上百年的很长的历史阶段。制定一切方针政策都必须以这个基本国情为依据,不能脱离实际,超越阶段。

(3)在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问题上,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最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强调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必须把发展生产力摆在首要位置,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判断改革和各方面工作的是非得失,归根到底,要以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为标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

(4)在社会主义的发展动力问题上,强调改革也是一场革命,也是解放生产力,是中国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僵化停滞是没有出路的。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在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的基础上,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以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为主要内容,进一步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同经济、政治的改革和发展相适应,必须着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5)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外部条件问题上,指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主题,必须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为我国现代化建设争取有利的国际环境。强调实行对外开放是改革和建设必不可少的,应当吸收和利用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所创造的一切先进文明成果来发展社会主义,封闭只能导致落后。

(6)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政治保证问题上,强调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这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健康发展的保证,又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获得新的时代内容。

(7)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步骤问题上,提出基本实现现代化分三步走。在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要抓住时机,争取出现若干个发展速度比较快、效益又比较好的阶段,每隔几年上一个台阶。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同步富裕又是不可能的,必须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以带动越来越多的地区和人们逐步达到共同富裕。

(8)在社会主义的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问题上,强调作为工人阶级先锋队的共产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必须适应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不断改善和加强对各方面工作的领导,改善和加强自身建设。执政党的党风,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是关系党生死存亡的问题。必须依靠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必须依靠各族人民的团结,必须依靠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最广泛的统一战线。党领导的人民军队是社会主义祖国的保卫者和建设社会主义的重要力量。

(9)在祖国统一的问题上,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创造性构想。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按照这个原则来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完成。

【村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常识备考之邓小平理论】相关文章:

湖北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出租车管理体制亟需改革

过来人分享:公务员考试高分备考必读经验

湖北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别让年味儿的“魂”溜走

四川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分析:温州动车追尾事故

湖北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就业歧视

湖北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村民反暴力拆迁被碾死

日期问题在公务员考试行测题目中的常见考法和解法

公共基础知识 大搜查之法律知识

四川公务员考试申论时事热点:该被“关进笼子”的是权力不是乞丐

湖北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领导干部要读点历史

网友关注
网友关注视频

行测 申论 面试

考试技巧

精彩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