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查字典公务员网 >考研 >备考资料 >考研专业课 >中国新闻史讲义之七:新民主主义新闻事业的初步形成
北京 上海 山东 江苏 浙江 安徽 吉林 福建 广东 广西 海南 天津 河北 黑龙江 山西 甘肃 湖北 湖南 河南 四川 重庆 云南 贵州 西藏 宁夏 新疆 青海 陕西 辽宁 江西 内蒙古

中国新闻史讲义之七:新民主主义新闻事业的初步形成

2014-09-11 | 网络

第五章 新民主主义新闻事业的初步形成

每周评论:1918年创刊于北京,由《新青年》同人创办,是五四时期最有影响的报纸之一。

背景:①十月革命胜利后,中国群众特别是青年十分关心国内外局势。②关系到国家前途的巴黎和会即将召开。③《新青年》月刊刊期长,又侧重于思想 文化斗争。内容:①系统报道评论国内外大事,大力推动五四学生爱国运动,组织发动舆论,支持文学思想革命斗争,传播社会主义革命思想,不仅具有反帝反封建 色彩,还显示出社会主义倾向。②后因陈独秀被捕、李大钊出走,胡适主持该报,改变了革命的方向,转而大力宣传实用主义。特点:在报纸类型上是一种创新。该 报设有丰富的新闻、评论、文艺类栏目,有时还就重大事件增出附张。当时全国各地曾相继出版了一批和它相似的时事评述性周报。

《湘江评论》:1919年创刊于长沙,湖南学生联合会机关报,毛泽东主编。该报实际上起着指导整个湖南革命运动的作用,而且影响及于全国。反动 势力十分畏惧,该刊第5期未出时即被查封。内容:①把研究、传播世界革命的新思潮作为根本任务,热情歌颂十月革命。②进行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宣传。②总 结了辛亥革命和十月革命的经验教训,提出了民众大联合的杰出主张。这个主张是毛泽东在第2-4期连载的卓越政论《民众的大联合》中阐发的。特点:①以 述评为主,时事报道和评论相结合。形式、内容丰富多彩。②全用白话文写作。毛泽东发表文章数十篇。局限:把无政府主义当作是社会主义的重要派别加以赞扬。

《民众的大联合》 毛泽东总结了辛亥革命和十月革命的经验教训,提出了民众大联合的杰出主张。这个主张是毛泽东在他创办的《湘江评论》第 2-4期连载的卓越政论《民众的大联合》中阐发的。①他指出辛亥革命失败的重要原因,就是没有发动和联合民众的力量;相反,十月革命的胜利则联合了广大民 众。他认为中国人民应以此为借鉴。②论述了民众大联合的必要性、可能性和具体途径。他提出实行包括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革命知识分子在内的一切要求解 放的阶级阶层的大联合的主张,反映了毛泽东统一战线思想的萌芽。③该文影响及于全国,各地报刊或者全文转载,或者推荐。

《天津学生联合会报》:1919年创刊,天津学生联合会机关报,周恩来主编。①以评述为重点,周恩来撰写了许多评论,议论精辟、富有战斗性。② 本着民主主义的精神,密切配合政治形势的发展进行反帝反封建的宣传鼓动。③该报最高销量达1万份以上,广大读者热烈称赞该报。北洋军阀视其为眼中钉,千方 百计阻挠。④周恩来还以该报为中心,组成有天津各校学生报刊参加的天津学生报社联合会,定期开会研究形势与对策,加强了学生报刊的团结,推动天津舆论界走 向进步。

《共产党》月刊: 1920年由中共上海发起组创刊于上海,半公开理论机关刊物。主编李达,作者多为中共上海发起组成员。内容:①宣传马克思主 义和有关共产党建设的知识,介绍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特别是俄国共产党的经验和列宁的着作。②论述中国革命的道路和党的纲领策略,论证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 国。批驳改良主义和无政府主义。③报道国内工人运动的发展。影响:①是早期共产主义者学习党的基本知识的必读教材。②是各地共产主义小组交流的一条重要纽 带。

中俄通讯社(华俄社): 1920年由共产国际工作组和中共上海发起组领导创办。①向《新青年》、上海《民国日报》等供给介绍十月革命后苏俄情 况的稿件,有消息、通讯、专访、演讲、人物介绍、组织资料等。②选译北京、上海报纸有关中国的消息发往莫斯科。③在大革命时期仍然长期活动,为沟通中俄人 民、传播十月革命经验起了一定作用。

《劳动界》中共上海发起组1920年创办,陈独秀、李汉俊负责编辑。

内容:①用浅显的语言和生动的事例,向工人介绍劳动创造价值和剩余价值等马克思主义理论。它指出工人之所以受剥削,是由于资本主义制度造成的, 必须把资本家完全铲除。②鼓动工人联合起来结成团体,为改变受压迫的地位团结斗争。③报道国际国内工人运动情况。不足:存在着经济主义、改良主义的倾向。 意义:表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开始和工人运动相结合。

《新闻报》:《新闻报》1883年创刊于上海,创刊初期大体和《申报》相仿,并迅速成为与《申报》相伯仲的报纸。20世纪一二十年代汪汉溪任总 经理,精于经营,与《申报》并驾齐驱。经营:①摸索出一条借款-还债-再借再还,加快资金周转的生财之道。②大力发展广告业务。但该报广告时时挤占新闻版 面,并登过一些低级趣味的广告。内容:①以工商界和普通市民为主要对象,着重报道经济新闻,重金聘请经济专家主持。②注意适应市民兴趣,扩大社会新闻报 道,并设有多种知识性、趣味性的副刊、专栏。③在国内首先设置无线电收报台,直接抄收外国通讯社电讯,抢先刊发。④言论方面标榜无党无偏,用短评代社 论。

⑤主要产权属美商,在五四运动中一定程度上参加了反对日本侵略的活动,但当运动深入发展并出现罢工高潮,危及帝国主义列强在华利益的时候,该报则持反对态度。

四大着名副刊:在新文化运动的冲击下,一些报纸的副刊被先进知识分子用来当作宣扬民主与科学精神、传播新文化新思潮的重要园地。特点:①富有战 斗性,经常刊登短小政论和犀利杂文,联系社会实际。②强调文化娱乐性,介绍新文学,发表大量进步文艺作品。③注重知识性,宗教、哲学、科学、文学、美术等 各类稿件兼收并蓄。北京《晨报》副刊①在李大钊的指导下,从1919年起进行改革,增加了介绍新修养、新知识、新思想和马克思主义的栏目,成为积极参 加新文化运动、传播社会主义的园地。李大钊为它撰稿数十篇。②1921年该副刊改为单张出版,刊名《晨报副镌》,由孙伏园主编。鲁迅的《阿Q正传》就是在 这里连载的。这一副刊在思想文艺界有着广泛影响。上海《民国日报》的《觉悟》副刊1919年由邵力子主编,后单独发行。①大力宣扬反封建的民主主义思想, 并开始介绍社会主义,很受青年欢迎。②中共上海发起组成立后,其成员邵力子、陈望道等继续各级参与编撰。③1925年《民国日报》被国民党右派掌握后,该 副刊才失去其进步作用。《京报》的《京报副刊》创刊于1924年,孙伏园主编。1926年随着邵飘萍被害而停刊。鲁迅经常为它撰稿。①该刊宣传反帝反封建 思想,支持群众爱国运动。②提倡新文化,曾与甲寅派、现代评论派展开论战,影响广泛。上海《时事新报》的《学灯》副刊 1918年创刊。初由张东荪主编,后继主编有俞颂华等。①曾刊载过讨论社会主义的征文、李大钊等人的文章和郭沫若的诗作,在读者中有一定影响。②后来该刊 向右转。

俞颂华:着名新闻记者。曾在十多家报刊任主编等职,发表了大量新闻作品,被黄炎培先生喻为中国新闻界的释迦牟尼。①曾任五四时期四大着名副 刊之一的上海《时事新报》副刊《学灯》主编。②1920年起与瞿秋白等赴俄采访,成为我国最早报道苏维埃俄国的记者。所写通讯报道对当时国内读者了解俄国 十月革命及马克思列宁主义起了重要作用,在读者中产生了巨大影响。③1937年赴延安采访,受到毛泽东等中央领导的亲自接见。其所写通讯是国内新闻界对中 共抗日主张和陕北根据地情况的较早报道,发表后引起广泛关注。

瞿秋白:是我国最早的无产阶级新闻记者。①1919年和郑振铎等创办《新社会》,宣传民主主义思想,并日益倾向社会主义。②1920年起与瞿秋 白等赴俄采访,成为我国最早报道苏维埃俄国的记者。他坚持在苏联采访2年,采写了数十篇新闻、通讯,还写了着名散文集《俄乡纪程》、《赤都心史》等书。所 写通讯报道对当时国内读者了解俄国十月革命及马克思列宁主义起了重要作用,在读者中产生了巨大影响。

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1918年成立,向校内外公开招收会员。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任会长,聘有两名导师:一位是北京大学教授徐宝璜,一位是名 记者邵飘萍。该会宗旨是研究新闻学理,增长新闻经验,以谋新闻事业之发展。意义:①这是我国第一个新闻学研究团体。标志着我国将新闻作为一门学科进行 研究的开端。②是我国新闻教育事业的开端。③还出版《新闻周刊》,是我国早期采用横排的报纸之一,也是我国第一个新闻学业务刊物。影响:举办了两期研究 班,培养会员百余人,为新闻界输送了优秀人才。有些成员后来都曾担任中共早期报刊的出色记者和编辑。

徐宝璜:①早期任北京《晨报》编辑、北京大学教授。后北京平民大学报学系成立,他先后任教授、系主任。他讲授新闻学概论基本知识,并指导编辑新 闻的练习。②为新闻学研究会讲课,写了讲义《新闻学大意》,1927年以《新闻学》为名出版,是我国第一本新闻学着作,为我国新闻教育和新闻学研究作出了 开拓性贡献。

【中国新闻史讲义之七:新民主主义新闻事业的初步形成】相关文章:

【理论观察】别把侵犯幼儿名誉权不当回事

国家公务员考试要求考生必须过四六级么?

湖北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铁路改革应超越内部改革

【理论观察】强党,六中全会的根本指向

申论热点: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意义

只需记住这几步,2017省考行测交替完工难不住

湖北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自愿求职”岂是“自愿中毒”

黑龙江政法干警申论热点:健康中国建设

时政热评:我们欢迎什么样的“价格战”

政法干警考试申论热词分析:“预防家暴”

推荐栏目阅读 考研 备考资料 考研专业课
网友关注
网友关注视频

行测 申论 面试

考试技巧

精彩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