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查字典公务员网 >考研 >备考资料 >考研专业课 >2017年新闻传播学考研:名记者之邹韬奋
北京 上海 山东 江苏 浙江 安徽 吉林 福建 广东 广西 海南 天津 河北 黑龙江 山西 甘肃 湖北 湖南 河南 四川 重庆 云南 贵州 西藏 宁夏 新疆 青海 陕西 辽宁 江西 内蒙古

2017年新闻传播学考研:名记者之邹韬奋

2016-05-09 | 网络

邹韬奋是中国新闻史中的知名记者,也是常考的人物之一。查字典公务员考研整理了有关他的相关内容,2017年考生可以全面了解一下。

一、人物简介

邹韬奋(1895.11.5~1944.7.24),中国卓越的新闻记者政论家、出版家。

他创办了著名的三联书店。

以他的名字命名的中国韬奋出版奖是目前我国出版界最高的奖项。以他名字命名的另一奖项韬奋新闻奖是中国新闻界的最高奖项,2005年与范长江新闻奖合并为长江韬奋奖用以表彰全国的优秀先进新闻工作者。

2009年9月14日,他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

二、人物生平

邹韬奋(1895.11.5~1944.7.24),原名邹恩润,乳名荫书,曾用名李晋卿。汉族,祖籍江西余江。生于福建永安。

韬奋,是他后来主编《生活》周刊时所用的笔名。他曾对好友说:韬是韬光养晦的韬,奋是奋斗的奋。一面要韬光养晦,一面要奋斗。

1919年,年仅24岁的韬奋参加上海学生联合会主办的《学生联合会日刊》编辑工作。

接手《生活》

1926年10月,原《生活》周刊主编转入银行界任事,《生活》周刊改由邹韬奋担负编辑责任。以犀利之笔,力主正义舆论,抨击黑暗势力。

邹韬奋根据社会和读者需要,从内容到形式,对《生活》进行革新。采用明显畅快的平民式的文字。

《生活》

《生活》的宗旨:暗示人生修养,唤起服务精神,力谋社会改造。

《生活》周刊从单纯讨论职业教育和青年修养转而讨论社会问题。

《生活》以小市民、小职员等 小人物为对象答疑解惑,不到三年其销量便升到4万份。

九一八事变后,《生活》杂志又以疾呼救国的政论为主,订户扩大到15.5万份。

重视读者

邹韬奋总是抽出时间,仔细阅读、答复读者的每一封来信,认真倾听读者呼声,反馈读者信息。

由于《生活》周刊文字朴实、亲切自然、贴近生活,又敢于面对现实、伸张正义,成为群众倾诉衷肠的热心伙伴,很快,它就赢得了广大读者的信任和热爱。

为满足日益扩大的读者需求量,1930年,邹韬奋又在原来经营规模的基础上,成立了书报代办部,专办读者服务业务。

《生活》周刊敢于同邪恶、黑暗势力作斗争,力图求有裨益于社会上的一般人,对于社会上的贪污腐化等现象,不免要迎头痛击,予以无情的揭露和批判,渐渐变为主持正义的舆论机关 。

成立生活书店

1932年7月成立生活书店,倡言好书皆备,备书皆好 。

短短几年,生活书店在全国各地的分支机构扩展到了56家,先后出版了数十种进步刊物,以及包括马克思主义译著在内的1000余种图书。

1933年1月,邹韬奋参加了宋庆龄、蔡元培、鲁迅等发起的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并当选为执行委员。邹韬奋名列暗杀黑名单,于7月流亡出国。

1933年年底,《生活》周刊被国民党政府查封。

新生事件

1935年5月,发生了新生事件。

《新生》事件是指1935年上海《新生》周刊发表艾寒松化名易水所写《闲话皇帝》一文,由于其中一段文字涉及日本天皇有不敬之辞,而引起的中日外交纠纷、国民党政府封闭了《新生》杂志,并逮捕了主编杜重远。

邹韬奋对此深表不满,毅然决定回国。

1935年8月,邹韬奋回国。

1935年11月16日,他在上海创办了《大众生活》周刊。

在《创刊词》中明确提出,力求民族解放的实现,封建残余的铲除,个人主义的克服三大目标。

《大众生活》销售量达到20万份,超过原来的《生活》周刊,创造出我国杂志发行的最高纪录。

对抗国民党

邹韬奋及《大众生活》的正义言行,再度激起国民党政府的惶恐。一方面,对邹韬奋本人进行人身攻击,四处散布谣言,诬陷、诽谤邹韬奋;另一方面,严格限制《大众生活》,禁止它在各地发售及从邮局邮寄。

1936年2月29日,《大众生活》出至第16期,被国民党政府查封。蒋介石请他做御笔陈布雷第二,他拒不赴约。于1936年2月出走上海,前往香港。

创办《生活日报》

到香港后不久,和金仲华于1936年6月7日出版了《生活日报》。

在发刊词中,邹韬奋明确提出:本报的两大目的是努力促进民族解放,积极推广大众文化,力求从民众的立场,反映全国民众在现阶段内最迫切的要求。

该报问世后,积极宣传抗战救亡思想。有力地推动了西南的爱国救亡运动。

鉴于香港偏安一隅,邹韬奋遂根据读者要求,宣告从8月1日起移至上海出版。

《生活星期刊》

8月份,移至上海的《生活日报》,因国民党政府的种种干涉而未能复刊。邹韬奋便根据实际情况,将该刊副刊星期增刊复刊,并加以扩充,更名为《生活星期刊》。

8月19日,邹韬奋在上海创办了《抗战》三日刊,次年7月该刊与柳湜主编的《全民》周刊合并,更名为《全民抗战》三日刊。

《大众生活》设置的主要栏目有:

社论,以评论国内外重大事件为主;

周末笔谈,体现出短小精悍,引发思考;

论文,力求与抗战形势有关;

通讯报告,反映世界各国见闻,扩大读者视野;

生活休养,介绍处世礼仪和生活知识;

以及小说连载、书评、散文、读者来信简复等。

除主持《大众生活》外,邹韬奋还经常以撰稿人身份,在《保卫中国大同盟》英文半月刊和救国会同仁所办的《救国丛书》上发表文章,陈述自己的政治观点。

此外,他还根据亲身的经历和感受,撰写出长篇史料《抗战以来》,意在以光明磊落的公开言行,为着中国政治的光明前途,为着中国抗战建国的光明前途,唤起国人对于政治改革的认识和努力。

1944年7月24日,韬奋先生因患癌症在上海病逝,享年49岁。

影响

邹韬奋逝世的消息传出之后,举国哀痛。各抗日民主根据地纷纷举行追悼大会,隆重纪念这位杰出的政治活动家和新闻记者。

10月7日,延安《解放日报》出版《邹韬奋先生逝世纪念特刊》。

三.邹韬奋新闻思想

他认为办刊物的经验是抓一头一尾。头系言论,尾指答复读者来信。他撰写千余篇报刊评论,尤以小言论和答读者最受读者欢迎。

韬奋明显畅快的平民式言论文字,讲人民大众想讲的话,讲国民党反动派不敢讲的话,讲《新华日报》不便讲的话 。

对新闻伦理的认识

对新闻伦理道德的认识始终贯穿在其新闻实践和其新闻思想中

第一,为大众利益服务。第二,主张言论工作者要有无私品格并身体力行,绝对秉着自己的良知说话,不畏强暴,坚持报格。第三,给记者听到正确事实和公平判断的机会。

第四,为大众负责,确保广告内容的真实可信,健康有益;严格限制广告内容,拒绝登载不忠实或有伤风化的广告以及骗人害人的广告。

第五,韬奋从实践中总结得出事业性和商业性应兼顾,两者是相辅相成的,一旦有所偏废或对立就将产生流弊,影响事业发展。。

四.韬奋精神

邹韬奋毕生从事新闻工作,积累了丰富的办报经验,提出了一套较为完整的报刊思想,他热爱人民,真诚地为人民服务,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对新闻事业的热情与经验,被称为韬奋精神。

韬奋精神:热爱人民,真诚地为人民服务,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就是邹韬奋先生的精神,这就是他之所以感动人的地方。毛泽东

邹韬奋新闻作品:《萍踪寄语》和《萍踪忆语》

韬奋的海外通讯内容充实,材料真确,。

在国外采访写作时分明;文笔隽永,明快有力;尤以热情洋溢和轻松幽默而感人肺腑。

韬奋的国外通讯突破了以往通讯多以第三人称为叙事人称的固有模式,取之以第一人称的叙述口吻,以我的活动为引子,使记者的角色不再局限于沟通读者和新闻事实之间的桥梁,而是担当新闻事件的亲历者、参与者,增强了通讯的现场感和亲近感,从而提高通讯的可读性,增强了传播效果。

他选取大众关注的报道角度,即使是很普通的生活琐事、很平凡的平民百姓,他都能撷取隐匿其中的闪光点,将其置于国家、民族和大众的背景下进行观照,写出新鲜深刻的主题来

邹韬奋散文作品:《韬奋漫笔》、《萍踪寄语》、《萍踪忆语》、 《坦白集》、《漫笔》、《再厉集》、《抗战以来》、《患难余生记》、《对反民主的抗争》、《爱与人生》、《办私室》、《丢脸》、《干》、《个人自由与国家自由》、《集中的精力》、《坚毅之酬报》、《久仰得很》、《敏捷准确》、《肉麻的模仿》、《什么是真平等》、《随遇而安》、《痛念亡友雨轩》、《外国人的办事精神》、《有效率的乐观主义》、《闲暇的伟力》、《风雨香港》、《深挚的友谊》、《萧伯纳的夫人》、《忘名》、《我的母亲》。

推荐阅读》》》

【2017年新闻传播学考研:名记者之邹韬奋】相关文章:

湖北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今天如何做记者

2017山西行测备考重点:工程问题两大关键思路

2017陕西公务员考试申论备考:最直观的文章分论点结构分析

公务员考试复习:巧做一匹大黑马

2017国考报考须知:考试时长为多长

2017陕西公务员考试申论必学技能:分论点论证

2017多省公务员考试行测数量关系考点讲解:不定方程

2017陕西公务员考试申论名言警句储备:法治篇

国家公务员考试:哪些人不能报考公务员

2017公务员考试行测热门题型讲解:工程问题

推荐栏目阅读 考研 备考资料 考研专业课
网友关注
网友关注视频

行测 申论 面试

考试技巧

精彩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