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查字典公务员网 >考研 >备考资料 >考研专业课 >传播学教程考研复习笔记之传播效果的产生过程
北京 上海 山东 江苏 浙江 安徽 吉林 福建 广东 广西 海南 天津 河北 黑龙江 山西 甘肃 湖北 湖南 河南 四川 重庆 云南 贵州 西藏 宁夏 新疆 青海 陕西 辽宁 江西 内蒙古

传播学教程考研复习笔记之传播效果的产生过程

2016-10-17 | 网络

《新闻学导论》是新闻传播学考研的参考书目之一,它阐释人类社会的信息传播现象,注重概念的明晰性和理论的系统性,对现代信息社会中的人内传播、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以及国际传播与全球传播领域中的主要理论问题进行较为全面的阐述、分析和梳理。本书内容比较多,知识点比较散,因此在冲刺阶段的复习拥有一本复习笔记是很必要的,下面是传播学教程复习笔记。

第十一章 传播效果研究

第三节 传播效果的产生过程与制约因素

一、传播主体与传播效果

(一)信源的可信性效果

可信性包含两个因素:传播者的信誉,专业权威性。这两者构成可信性的基础。

霍夫兰,对信源的可信性与说服效果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

可信性效果的概念:一般来说,信源的可信度越高,其说服效果越大;可信度越低,说服效果越小。

树立良好的形象争取受众的信任是改进传播效果的前提条件。

(二)休眠效果

低可信度信源发出的信息,由于信源可信性的负影响,其内容本身的说服力不能得以马上发挥,处于一种睡眠状态,经过一段时间,可信性的负影响减弱或消失后,其效果才能充分表现出来。

说明了,信源的可信性对信息的短期效果具有极为重要的影响,但从长期效果来说,最终起决定作用的是内容本身的说服力。

二、传播技巧与传播效果

传播技巧:在说服性活动中为有效地达到预期目的而采用的策略方法。

(一)一面提示与两面提示

一面提示:仅向说服对象提示自己一方的观点或于己有利的判断材料。

两面提示:在提示己方观点或有利材料的同时,也以某种方式提示对立一方的观点或不利于自己的材料。

霍夫兰说服士兵确立持久战的信念的实验。

两种提示方式都取得了良好的说服效果。

对原来就持赞成态度的人来说,一面提示的说服效果明显大于两面提示而对原来持反对态度的人来说,两面提示的效果明显大于一面提示。

一面提示对文化水平低者说服效果较佳,两面提示对文化水平高者效果较佳。

(二)两面提示的免疫效果

反宣传测验,在接触到反宣传后,原先接受一面提示实验的人几乎都受到了相反观点的影响,而那些原接受两面提示实验的人的态度却没有发生明显变化。

免疫效果/接种效果:两面提示由于包含着对相反观点的说明,这种说明就像事先接种牛痘疫苗一样,能够使人在以后遇到对立观点的宣传时具有较强的抵抗力。

(三)明示结论与寓观点于材料中

几条一般结论:

在论题和论旨比较复杂的场合,明示结论比不下结论效果要好。

在说服对象的文化水平和理解能力较低的场合,应该明示结论。

让说服对象自己得出结论的方法,用于论题简单,论旨明确或对象文化水平较高、有能力充分理解论旨的场合较佳。

(四)诉诸理性与诉诸感情

诉诸理性:通过冷静地摆事实、讲道理,运用理性或逻辑力量来达到说服的目的。

诉诸感情:通过营造某种气氛或使用感情色彩强烈的言辞来感染对方,以谋求特定效果。

每个人受理性和感情支配的程度有明显差异。正确把握问题的性质并充分了解说服的对象,是取得良好效果的基本前提。

(五)警钟效果(恐惧诉求)

运用敲警钟的方法唤起人们的危机意识和紧张心理,促成他们的态度和行为向一定方向发生变化。

双重功效:1、它对事物利害关系的强调可最大限度地唤起人们的注意,促成他们对特定传播内容的接触。2、它所造成的紧迫感可促使人们迅速采取对应行动。

不同程度的恐惧诉求效果不一样。敲警钟必须掌握分寸、切合实际。

三、传播对象与传播效果

传播对象的属性包括:1、性别、年龄等人口统计学上的属性。2、人际传播网络3、群体归属关系和群体规范4、人格、性格特点5、个人过去的经验和经历

(一)意见领袖的作用

意见领袖:在人际传播网络中,经常为他人提供信息、观点或建议并对他人施加个人影响的人物,称为意见领袖。作为媒介信息和影响的中继和过滤环节。

意见领袖的基本特征:

1.与被影响者一般处于平等关系而非上下级关系。

2.并不集中于特定的群体或阶层,而是均匀分布于社会上社会群体和阶层中。

3.意见领袖的影响力一般分为单一型和综合型。现代都市社会中,以单一型为主,在某个特定领域很精通或享有一定声望的人便可扮演意见领袖角色,在不熟悉的领域则是一般的被影响者。传统社会或农村社会中,以综合型为主。

4.意见领袖社交范围广,拥有较多的信息渠道,对大众传播的接触频度高、接触量大。

(二)群体归属和群体规范的影响:

考察群体对个人行为的影响有两个基本视角:1、作为现实社会关系网络的群体2、作为个人行为的精神依托点的群体,即由过去和现实的群体归属关系所产生的观念、价值、行为准则的内在化,统称为群体规范。

拉扎斯菲尔德IPP指数分析证实此点

(三)受传者的个性与传播效果:

个人的可说服性:容易或难以接受他人劝说的个性倾向。

说服性包含几个方面:1、于特定主题相关的可说服性2、与特定议论或诉求形式相关的可说服性3、一般可说服性。

贾尼斯,从自信心角度对个性倾向与一般可服性的关系进行了考察。

自信心假说:在自信心的强弱和可说服性的高低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自信心越强,可说服性越低;自信心越弱,可说服性越高。

勤奋是成功的可靠保证,在考研这条路上不到最后时刻,永远不要放弃;不到最后胜利,永远不要掉以轻心。为了方便大家学习,查字典公务员考研为广大学子推出2017考研冲刺集训营、专业课一对一、乐学系列备考专题,针对每一个科目要点进行深入的指导分析,还会根据每年的考研大纲进行针对性的分析哦~欢迎各位考生了 解咨询。同时,查字典公务员考研一直为大家推出考研直播课堂,足不出户就可以边听课边学习,为大家的考研梦想助力!

【传播学教程考研复习笔记之传播效果的产生过程】相关文章:

2017江西公务员考试怎么报名

公考资讯每周速递习题(第十一期)

湖北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如何跨过讨薪难的“合同门槛”

排列组合在2017公务员考试行测中的应用

湖北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巨型雕像”拷问慈善的商业边界

2017山西行测备考:盈亏思想之鸡兔同笼问题

乡镇公务员《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考试模拟题二

新录用公务员试用期管理办法(试行)

申论热点:社保需要走出“碎片化”困境

湖北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捍卫显规则,行更胜于言

推荐栏目阅读 考研 备考资料 考研专业课
网友关注
网友关注视频

行测 申论 面试

考试技巧

精彩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