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查字典公务员网 >乡镇公务员 >备考资料 >公共基础知识 >2019三支一扶考试内容/公基:古代人才选拔制度考点点拨
北京 上海 山东 江苏 浙江 安徽 吉林 福建 广东 广西 海南 天津 河北 黑龙江 山西 甘肃 湖北 湖南 河南 四川 重庆 云南 贵州 西藏 宁夏 新疆 青海 陕西 辽宁 江西 内蒙古

2019三支一扶考试内容/公基:古代人才选拔制度考点点拨

2019-03-20 | 网络

【导语】三支一扶考试中的公共基础知识点很多,且内容方面也很多,其中人文类常识是常考内容。为考生们汇总了公共基础知识之人文常识复习资料,以供大家参考学习,助力考生顺利三支一扶考试。

孙中山曾说:兴国经邦,人才为急。人才对于一个国家而言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大到治国,小到修路,人才都是栋梁和基石。国家为了保证国家对于人才的选拔和控制,在中国古代不同的时期,都有着相应的制度规定了如何合理有效的选拔人才,在事业单位考试中也会针对相应朝代的人才选拔进行出题。

秦朝时期:秦灭六国,统一中原,结束了几百年分裂的局面,成为我们国家第一个封建王朝,之所以秦能灭六国,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对于人才方面更加注重军功,采用了二十级军功爵位制。秦国时期,商鞅就有规定:秦国的士兵只要斩获敌人甲士一个首级,就可以获得一级爵位,田一顷,宅一处,仆人一个。斩杀的首级越多,获得的爵位就越高,并且需要把敌人的首级带回,作为证据,来证明自己的军功。

汉朝时期:汉朝采用的制度是察举和皇帝征召。察举制的确立是从汉武帝时期开始的,是一种自下而上推举人才的制度,由地方长官在辖区内随时考察、选取人才并推荐给上级或中央,经过试用考核再任命官职,这与隋唐时期设立的科举制度截然相反,察举更注重考察,而科举更注重考试。征召也是汉武帝时期设立的,征召主要是征召那些有一定才能又不肯出仕的社会贤者、隐居高士、学者名流。两汉时期还是以察举为选拔人才的主要手段。

魏晋时期:魏晋南北朝出现了一种制度:九品中正制,它上承两汉察举制,下启隋唐之科举,在中国古代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乃中国封建社会三大选官制度之一。主要环节有:设置中正和品第人物。九品中正制创立之初,选拔标准是家世、道德、才能三者并重,后期被门阀氏族垄断,所以西晋时期出现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局面。

隋唐时期:科举制度应运而生,成为封建社会时期中国最为重要的人才选拔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做科举。科举考试分为四个级别,最低的一级叫院试,由府、州、县的长官监考,考试通过后为秀才,然后是乡试,这是省一级的考试,考中的就成了举人,第一名叫做解元。再高一级的是会试,由礼部主持,考取的叫贡士,第一名叫做会元,最高一级的考试,由皇上亲自主持,叫殿试。通过考试则为进士,第一名叫做状元,第二名叫做榜眼,第三名叫做探花。明清时期科举考试逐渐僵化,被称为八股取士,后于20世纪清末初废除。

例题:下列不属于科举考试连中三元的三元是()

A.解元 B.会元 C.状元 D.进元

解析:答案为D。连中三元指:乡试、会试、殿试的第一名为解元、会元、状元,合称三元。接连在乡试、会试、殿试中考中了第一名,称连中三元。

【2019三支一扶考试内容/公基:古代人才选拔制度考点点拨】相关文章:

2017国家公务员考试入门篇:国家公务员享有哪些权利

2017江西公务员考试哪里打印准考证

政法干警考试申论热词分析:“天价售沙”

政法干警考试申论热词分析:“公车实名制”

2017江西公务员职位报名人数分析

2017公务员考试行测常识考点:四川公务员制度

2017省考行测学习:小谈工程问题之交替合作

2017国家公务员考试入门篇:国家公务员享有哪些义务

国家公务员考试:已具有公务员身份的人员能否报考?

湖北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名人代言虚假广告亟需规范

网友关注
网友关注视频

行测 申论 面试

考试技巧

精彩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