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查字典公务员网 >乡镇公务员 >考试题库 >教育学中的易混点梳理
北京 上海 山东 江苏 浙江 安徽 吉林 福建 广东 广西 海南 天津 河北 黑龙江 山西 甘肃 湖北 湖南 河南 四川 重庆 云南 贵州 西藏 宁夏 新疆 青海 陕西 辽宁 江西 内蒙古

教育学中的易混点梳理

2019-01-19 | 网络

教育学中的易混点梳理

在教师招聘考试及教师资格证的考试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一些让考生易混淆的知识点,所以在这里做一下整理,希望对大家的备考有帮助。

1.德智体

亚里士多德:根据他的灵魂论把教育划分为三个部分:体育、德育、智育,其中体为首。

斯宾塞:西方教育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德育、智育、体育概念。

2.三个特征搞不清

我国义务教育的特征:强制性、免费性、普及性。

小学教育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地位的表现:强制性、普及性、基础性。

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计划特征:强制性,普遍性,基础性。

小学阶段的课程应体现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

3.两个学说

教育适应生活说杜威的思想,主要主张教育是对现实生活的适应。

教育准备生活说(教育预备说)斯宾塞的观点,主要主张是对未来生活做好准备。

4.班主任的工作任务傻傻分不清楚

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了解和研究学生。

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组建和培养班集体。

班主任的首要任务:组织培养班集体。

班主任的中心任务:促进班集体全体成员的全面发展。

班主任的经常性工作: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5.教育的阶级性和等级性

教育的阶级性:你有我无,你能接受教育,我不能接受教育。

教育的等级性:你高我低,大家都能接受教育,你的质量好,我的质量差。

6.教育的本质

教育的本质: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教育的本质属性:育人性。

教育的根本属性:社会性。

7.实验教育学

1901年最早由德国的梅伊曼在《实验教育学纲要》提出。

1903年由德国的拉伊在《实验教育学》中完成系统论述。

8.素质教育和终身教育

文件中正式使用了素质教育这个概念的是1984年8月《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

1993年在《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首次在重要文件中正式提出终身教育的概念。

文件中第一次明确提出终身教育的是1999年6月《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

打开21世纪之门的钥匙是终身教育。

9.教育学之父夸美纽斯

教育史上第一本系统论述学前教育的专著:《母育学校》。

儿童看图识字课本:《世界图解》。

名言: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

神学的教育目的:今生只是永生的准备。

道德问题:德性应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

【教育学中的易混点梳理】相关文章:

湖北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用好扶贫“新国标”这把尺子

【理论观察】神舟十一号成功发射彰显航天技术新实力

申论热点:急待整改的“隐患校车”

申论热点:社会组织“松绑”考验谁

公务员考试申论文章没有深度怎么破?

【理论观察】强党,六中全会的根本指向

公务员考试知识——准考证

申论写作技巧:如何从政府角度作答申发论述题

2017陕西公务员考试申论范文:进取中不失平常 平常中常怀进取

山东省日照市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暂行办法

推荐栏目阅读 乡镇公务员 考试题库
网友关注
网友关注视频

行测 申论 面试

考试技巧

精彩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