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查字典公务员网 >河南公务员 >备考资料 >时政热点:师德量化,追求不小效果难料
北京 上海 山东 江苏 浙江 安徽 吉林 福建 广东 广西 海南 天津 河北 黑龙江 山西 甘肃 湖北 湖南 河南 四川 重庆 云南 贵州 西藏 宁夏 新疆 青海 陕西 辽宁 江西 内蒙古

时政热点:师德量化,追求不小效果难料

2015-08-25 | 网络
导语:查字典公务员时事政治频道第一时间发布每日国内国际时事政治热点,并提供时事政治热点政策解读、理论观察、时事大事记及时事政治热点汇总等。今天我们关注--时政热点:师德量化,追求不小效果难料。

最怕出现的情况是,没考核出道德,考核本身却陷入到道不道德的争议之中。

师德量化,追求不小效果难料

绍兴嵊州市教体局从本学期起,要对该市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师德行为实行量化考评。据绍兴日报报道,根据新办法,考核满分为100分,75分及以下为不合格,并在公示后存入师德考核档案。同时,量化考核计分结果直接与教职工的奖惩挂钩,对达到聘用合同书规定解除聘约条款的,还将解除聘用合同。

师德量化,追求不小。以前大家说德,大多是粗线条的、比较模糊的概念,比如这个人爱不爱岗敬不敬业,对同事怎么样对社会怎么样。条目也不少,但进一步量化成一张试卷的确实不多,这么多年想这么做的人不少,但做成功的几乎没有,并不在于这张试卷本身有多难出,实在是因为不好答也不好考。

师德好坏当然是有差别的,有些老师得过且过,有些老师兢兢业业,就对学生的态度而言就能分出三六九等来,何况师德的内涵要丰富得多。社会需要一种办法将好与不好鉴别出来。可一旦要把这种东西量化马上会面临很多问题:如何量化,标准由谁定,由谁来考核,怎么来预防失真的可能?

考核的线条粗了,分不出好与坏,细了就容易造成僵化。道德这种东西看起来很具体很实在,可一旦把它跟具体行为联系在一起,就有了真与假、实与虚的区别。苛责学生未必是不道德,而与学生打成一片也未必是道德。同样是对学生,负责到什么程度才叫称职,用心到什么程度才叫师道,也比较难衡量。关键这标准不好掌握,你可以说他已经做得很好了,也可以拿他跟更优秀的人比,说他做得还不够好,这分数怎么给,可操作性在哪呢?人情分的事怎么杜绝也是个难题,大家都冲分数去了,难免得分高的事大家抢着做,得分少甚至不得分的事无人理会。师德考核的初衷当然不是为了让每个老师都在学生和老师之间混个好人缘的。

我相信只要是打分,最后总能得出个分数,可如果这个分数只是把人和人区分开来,以便在年终考核时方便一点,就没有意义了。它解决的是奖金如何分配的问题,而不是师德问题。最怕出现的情况是,没考核出道德,考核本身却陷入到道不道德的争议之中。在制度尚不完备,没有人敢对权力打包票的情况下,不能不考虑到这种结果发生的可能性。教育部门在成功给老师戴上一个紧箍的同时,也给自己设定了一个权力寻租的空间。从简政放权的角度说,这是有违大的趋势的。

师德的事,看起来跟个人修养素质有关,但其实更跟社会环境有关。心里没有职业荣誉感,靠逼只能逼出个皮毛来。所以,与其在这种事情上费尽心思,不如多想想怎么给老师这个职业更多的尊严、更宽松的环境,让他们荣誉感油然而生。每天早出晚归、累得上气不接下气,年复一年背负着考核的压力、分数的包袱,再好的耐心再好的师德有一天也会褪色。那么,又该由谁来考核这些制度设定者的责任呢?

【时政热点:师德量化,追求不小效果难料】相关文章:

湖北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别因少数公务员误读了整个官员群体

申论热点:“自愿求职”岂是“自愿中毒”

申论热点:请为乡村“文化之痛”做点什么

时政热点:师德量化,追求不小效果难料

申论热点:强调“公家人”的“私德”不是苛求

时事热评:指责“路人”不如践行“最美”

申论热点:突击花钱,真是“预算”惹的祸?

申论热点:三元餐补,善政如何善用

湖北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急待整改的“隐患校车”

申论热点:“序长不序爵”挑战大学行政化

推荐栏目阅读 河南公务员 备考资料
网友关注
网友关注视频

行测 申论 面试

考试技巧

精彩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