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查字典公务员网 >国家公务员 >备考资料 >推进互联网与产业融合创新发展
北京 上海 山东 江苏 浙江 安徽 吉林 福建 广东 广西 海南 天津 河北 黑龙江 山西 甘肃 湖北 湖南 河南 四川 重庆 云南 贵州 西藏 宁夏 新疆 青海 陕西 辽宁 江西 内蒙古

推进互联网与产业融合创新发展

2015-10-08 | 网络
导语:查字典公务员时事政治频道第一时间发布每日国内国际时事政治热点,并提供时事政治热点政策解读、理论观察、时事大事记及时事政治热点汇总等。今天我们关注--推进互联网与产业融合创新发展。

当前,我国正站在互联网的风口上。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引导互联网企业拓展国际市场。所谓互联网+,是指互联网与传统产业融合发展的一种新形态,就是发挥互联网在生产要素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以新一代信息技术和现代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来融合创新,发展壮大新兴模式和产业,促进经济新增长点的发展,增强经济发展的新动力。

(一)

与消费互联网相比,我国产业互联网发展相对滞后

进入21世纪以来,信息技术革命浪潮席卷全球,方兴未艾,推动了互联网的快速普及和发展,成为改变社会生活和商业行为最重要的技术及应用。在我国,互联网快速发展近20年来,涌现出BAT(百度、阿里巴巴、腾讯)等互联网巨头,他们在搜索、电商和社交领域取得令世人瞩目的发展,使得互联网+消费领域,即所谓的消费互联网取得了巨大成功。

分析起来,消费互联网在我国取得巨大成功的主要原因是:第一,以个人用户和消费者为中心,使消费者的购物、阅读、搜索、娱乐、出行等个人生活体验借助互联网得到了极大提升,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并且以庞大的生态系统解决了交易信息不对称的问题。第二,利用互联网技术、移动手机等硬件设施的创新,以及在线支付、结算、物流、互联网金融等商业模式的创新,使消费更加便捷。在这种情况下,消费互联网的成功就是必然的。

与消费互联网相比,我国互联网与产业的融合发展相对滞后。产业互联网是指以生产者为用户、以生产活动为主要内容的互联网应用,涵盖了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整个生命周期,通过在设计、研发、生产、融资和流通等各个环节的互联网应用和渗透,通过互联网提供的技术、云资源和大数据分析,重构企业内部的组织架构,改造和创新生产经营和融资模式以及企业与外部的协同交互方式,改变企业的运营管理方式与服务模式,从而实现提升效率、降低成本、节约资源和协同发展的目的。

我国产业互联网发展相对滞后的主要原因有:一是产业业务链条长、服务模型复杂,不容易复制;二是对产业组织的变革要求高。如果没有组织系统的变革,单靠信息系统和技术来推动,产业互联网发展难度很大。然而,组织变革并非易事,而且不是一朝一夕就可实现的;三是产业互联网需要各个环节环环相扣,很难如消费互联网那样实现单点突破。比如,从消费互联网看,开发一款游戏软件,直接进入APP通道,用户点击下载,通过增值来收费,模型简单、容易复制,进而可迅速产生较大规模。但是,产业互联网业务模型更为复杂,复制推广的难度要大得多。另外,产业互联网对基础设施和技术的要求较高,还需要大规模的资本助力。

(二)

未来我国互联网+的重点应是发展产业互联网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发展产业互联网是大势所趋,将成为我国互联网+发展的一个重点。

其一,这是顺应消费需求重大变化的客观要求。经过30多年的快速发展,我国模仿型、排浪式的消费阶段已基本结束,个性化、多样化消费渐成主流。通过创新供给激活需求的重要性显著上升。互联网的本质就是以用户为中心的经济。产业互联网能够真正实现以用户需求为导向,用户可以直接参与供给。

其二,这是适应发展方式转变和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客观要求。目前,我国生产成本显著上升,资源环境约束加剧,不能再靠单纯地增加投入和物质消耗来促进经济增长。提高产品价值,降低生产经营成本,增强新的增长动力是关键。而产业互联网可以通过内部组织架构变革和生产、经营、融资模式的创新,以及企业与外部的协同,实现创新发展。

其三,这是提升我国产业竞争力的必然要求。我国正处在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型的关键时期,需要创新发展,产业互联网的发展是大势所趋。德国提出了工业4.0的概念,其核心是将生产设备联网,灵活、智能地配置生产要素,使制造业向智能化转型。美国的通用电气(GE)提出工业互联网概念,意在通过网络实现机器间的连接并最终将人机连接,结合软件和大数据分析,重构全球工业。这是一场新的生产力革命。我国要在这场竞争中占据主动,提升发展战略,提高我国产业竞争力,就必须促进产业互联网的发展。

从我国具体情况看,互联网+传统制造业的具体方式和路径应主要包括:

第一,真正以用户和消费者为导向,通过互联网技术对传统的设计研发环节进行改造、创新。互联网为企业与用户间架起桥梁,良性快速沟通互动,企业员工与用户都可直接参与产品研发设计,个性化定制,还可实现研发的众包式变革,带动创新,使得企业对市场需求的把握更加准确和能够实现快速响应。这个过程实际上是将微笑曲线两端有机结合的过程,是需求变现的过程。

第二,改造和重构生产环节和流程。与研发设计和众筹变革密切相连、环环相扣的,是由大规模标准化生产向大规模柔性定制的生产变革。随着用户个性化定制需求的日益增强,生产模式向柔性定制方向转变。企业可通过互联网技术和软件控制,对生产要素与生产流程进行动态化、智能化的配置管理,实现定制化生产。例如海尔集团公司推出的个性定制服务,允许用户选择材质、容量、样式、附加功能等多个项目,实现了家电的量身打造,是家电行业的创新性探索和尝试。有的企业通过批量生产线重新编程、组合,能够实现同一产品的不同型号、不同款式、不同面料的不同转换,实现流水线上的不同数据、不同规格、不同元素的灵活搭配,以流水线生产模式制造个性化产品。

第三,对流通环节的改造和模式创新。由过去采购、物流和销售各个环节高成本、高库存、低效率、信息不对称,向信息加速交流和推广转变,通过电子商务平台带动线上线下互动,给企业的采购、销售注入新活力。在这个过程中,有多种选择,可创建企业自身垂直电商平台、行业网络交易平台以及综合性电商平台等,重点提供高效、低成本的快捷服务,实现商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真正的四流合一。

第四,着力对企业组织体系的改造和创新。向扁平化、网络化组织架构变革,将提高企业组织对市场需求的快速反应能力和研发创新能力,以及随时应变的生产和制造能力;有广泛而完善的销售网络,有筹集资金的能力需求,企业组织架构开始向扁平化、网络化、虚拟化转型,改变传统组织体系多层级和复杂性的特点,精简结构层次,从而有利于促进信息的传递,保证信息传递的有效性,大大提高组织效率。海尔就是将几万人划分成众多的创客体,激发创新活力。

为实现产业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必须努力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在企业层面,首先是企业思维和观念的改变,观念的变化决定了是否能够运用互联网思维进行变革;其次,要整合互联网技术的人才和资源。与专业互联网企业合作,要有整体的方案设计,允许试错,但避免盲目跟风。

在政府层面,应努力创造更加宽松的政策环境。在《中国制造2025》的指引下,还需要有具体的支持产业互联网发展的政策体系,加快构建以金融服务、信息服务、科技服务、商务服务、流通服务为主的生产性服务体系(例如为互联网与工业融合提供专业解决方案的生产性服务),推动互联网+传统产业的发展,促进我国产业互联网有更大的提升。

推进互联网与产业融合创新发展1

【推进互联网与产业融合创新发展】相关文章:

2017山西行测冲刺指导:巧解交替合作类工程问题

2017河北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公益性岗位拟录公示(第005期)

四川公务员申论时事热点分析:用什么名称取代“农民工”?

巧背《习近平用典》为公务员考试申论写作提鲜

申论热点:莫为一时之利贻误发展大计

关注中公教育微信 备战国考天天都有进步

行政机关的类型

【时政大事记】聚集改革资源激发创新活力

申论作文 先从“不任性”开始

公考资讯每周速递习题(第三十五期)

推荐栏目阅读 国家公务员 备考资料
网友关注
网友关注视频

行测 申论 面试

考试技巧

精彩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