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查字典公务员网 >政法干警 >备考资料 >行测(专本硕) >政法干警行测:如何确定“主旨句”分析一二
北京 上海 山东 江苏 浙江 安徽 吉林 福建 广东 广西 海南 天津 河北 黑龙江 山西 甘肃 湖北 湖南 河南 四川 重庆 云南 贵州 西藏 宁夏 新疆 青海 陕西 辽宁 江西 内蒙古

政法干警行测:如何确定“主旨句”分析一二

2012-09-03 | 网络

在政法干警行测试卷的做题过程中,考生拿到一个文段,并不知道文段中哪一句是主旨句,可以用关联关系和结构层次来找文中的主旨,但方法的熟练运用需要一个过程,况且有些考生对言语理解的反应比较迟钝,再加上考场上的紧张气氛,方法就会忘光,做题也就没有效率。

此时,可用假设主旨句的方法找主旨句。按正常情况下,考试行测言语试卷中的文段,不会超过四句,只是有长有短而已。在行测言语题中,一个句子中的主旨句多是文段中的首尾句。此时,如果考生先入为主,首先假设第一句为文中的主旨句,并仔细看,看完之后再概括。此时你就会对第一句在文中的作用有一个判断,如果其是主旨句,后文即可不看,或略看;如果其不是主旨句,我们就重看尾句,当尾句不是主旨句时,我们就基本上可以判断出文中的主旨句在中间了。事实上,文段中的每一个句子在文中都有其特定的作用,有时候,我们甚至可又重点看分句,比如,我们常在文段中看到引用部分的名言警句,其实,理解力强的人可通过此来判断出文中的主旨,因为它们当中所蕴含的观点就是文中的主旨。

怎样从形式上判断首尾句是否是主旨句呢?经过我对公务员言语题的总结,首尾句无非有以下作用。

首句作用:

引子:事实陈述,引入一个话题,不是主旨;

介词引导的句子,其都是一些事实陈述,不是主旨;

并列结构,句子作用相等同;

文中主旨;

援引:引用、别人的观点,不是主旨;

提出问题,不是主旨。

尾句作用:

由介词引导的句子,充当补语,不是主旨;

文中主旨;

并列结构,各个句子的作用赞同;

反面论证,不是主旨;

解释说明,不是主旨;

举例子,不是主旨。

当我们从形式上判断出其不是文中主旨时,我们就可以不重点看首尾句了,我们就可以重点看其它句子。

例1、孔子尝曰:未知生,焉知死?,生与死自孔子时起便是中国人始终关注的问题,并得到各种回答,尤其在汉代,人们以空前的热情讨论这两个问题,不仅是出于学者的学术兴趣,亦出于普通民众生存的需要。然而,正如孔子所说,在中国思想史上,对生的问题的关注似乎远胜于对死的问题的追问。有时候人们确实觉得后者更重要,但这并非由于死本身,而是因为人们最终分析认为,死是生的延续。

这段文字的核心观点是( )

A、孔子关于生死的看法对中国人产生深远影响

B、生与死是中国思想史上长期受到关注的问题

C、中国人对生与死的问题的讨论实际以生为旨归

D、对生死问题的不同答案源自讨论者的不同观念

解析:方法简单,用时也短。考生一看第一句是引用部分,其为观点服务。按照公司的方法,其可略看或不看。事实上,如认真看此,文中主旨即立马出现。后文也无须再年。第一句讲未知生,焉知死?,强调的是生的重要性,从选项来看,C项也是再强调生的重要性,即与引用部分意思相符,答案即为C。

引用部分为观点服务,它之所以能论证观点,是因为其中也有论点,只不过是隐性的论点,需要考生从中提取和概括而已。

如用假设主旨法,第一句为引用,肯定不是主旨,不看;再看最后一句,最一句以有时候开头,讲一种特例,也不是文中主旨,据此,考生可判断文中主旨便在中间,故主旨句立马出来了。这样做,用时短,做题效率高。

【政法干警行测:如何确定“主旨句”分析一二】相关文章:

河北政法干警热点解析:公众何以对养老金认识不一

申论热点:别让广告“绑架”电视剧

河北政法干警申论热点:人民陪审员制度

申论作文 先从“不任性”开始

行政法和公务员法的考查

政法干警申论热点:像重视食品安全般重视个人信息安全

河北政法干警热点时评:曝光典型案例推动“信访”更实为民

2017省考行测:走进你不知道的幻方

申论热点:“孩子优先”应成全民理念

新疆政法干警热点时评:堵住网约车平台技术漏洞

网友关注
网友关注视频

行测 申论 面试

考试技巧

精彩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