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查字典公务员网 >国家公务员 >备考资料 >如何摆脱头脑中的“贫困”
北京 上海 山东 江苏 浙江 安徽 吉林 福建 广东 广西 海南 天津 河北 黑龙江 山西 甘肃 湖北 湖南 河南 四川 重庆 云南 贵州 西藏 宁夏 新疆 青海 陕西 辽宁 江西 内蒙古

如何摆脱头脑中的“贫困”

2015-12-03 | 网络

导语:查字典公务员时事政治频道第一时间发布每日国内国际时事政治热点,并提供时事政治热点政策解读、理论观察、时事大事记及时事政治热点汇总等。今天我们关注--如何摆脱头脑中的“贫困”。

说到中国的扶贫,绕不开宁德。

1984年6月24日,人民日报头版刊登了福建省宁德市福鼎县赤溪村下山溪自然村贫困状况的群众来信,并配发了评论员文章《关怀贫困地区》。从某种意义上说,这封群众来信首发我国扶贫开发之先声。后来,赤溪村被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命名为中国扶贫第一村。1992年7月,习近平同志将担任中共宁德地委书记期间的有关重要讲话、文章收录成册,书名就叫《摆脱贫困》。

正如习近平同志在该书跋中所写的:全书的题目叫做摆脱贫困,其意义首先在于摆脱意识和思路的贫困。只有首先摆脱了我们头脑中的贫困,才能使我们所主管的区域摆脱贫困,才能使我们整个国家和民族摆脱贫困。今天,7000多万贫困人口的脱贫攻坚任务并不可怕,怕的是有的党员干部头脑中的贫困。从目前看,头脑中的贫困主要有这样几种亟待克服。

意识落后,思路闭塞,缺乏责任心。有的干部未能跳出传统发展模式的路径依赖,遇到扶贫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招数不多,办法不灵。有的干部虽然也常深入贫困地区,想了不少办法,但往往事倍功半,扶贫看不到实效,群众得不到实惠。究其原因,是没有深入调查研究,没有认真查找贫困根源,水平不高调门高,办法不多想法多。有的领导听说种蚕桑赚钱,就号召家家户户种植,结果蚕桑价格大跌,又听说种茶叶赚钱,又要农民挖掉蚕桑种茶树。农民跟着瞎折腾,无所适从,贫穷依旧。

胸无大志,目光短浅,缺乏进取心。人穷志不能短,扶贫必先扶志。弱鸟可以先飞,至贫可能先富,有了这种意志,贫困地区完全可以依靠自身的努力、政策、长处、优势在特定领域先飞。可叹有的干部胸无大志、腹无良谋,整天浑浑噩噩、忙忙乱乱,扶贫攻坚流于形式。有的在其位不谋其政,占着位子不挪窝,嘴里喊扶贫,手里忙自己,贻误了群众脱贫致富的时机。

知难而退,缺乏斗志,缺乏必胜心。面对扶贫中的种种困难,一些干部革命意志衰退,萎靡不振、畏缩不前。我们讲扶贫要发扬滴水穿石般的韧劲,就在于要埋头苦干,着眼于长期的、为人铺垫的工作。只要有信心,黄土变成金。只要精神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实践证明,凡是扶贫工作做得好、困难群众脱贫快的地方,当地领导干部一定是意志坚定,斗志昂扬,锲而不舍,久久为功。

作风浮夸,不切实际,缺乏事业心。这些年,新闻曝光的花架子扶贫、越扶越贫的事例不少。有的贫困县建的县衙奢华气派、富丽堂皇。有的穷乡僻壤为招商引资,大搞开发区,结果栽了梧桐树,不见凤凰来,债务缠身,劳民伤财。扶贫要不作无补之功,不为无益之事,听唱功更要看做功。要看真贫、扶真贫、真扶贫,少搞盆景,多做实事,不要想当然,瞎指挥,导致解决一个问题,留下十个遗憾。

中央吹响了立下愚公移山志、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找准治疗思想病的药方,解决头脑中的贫困问题,才能做到不让一个地区掉队、不让一个人落下,脱贫攻坚才有由量变到质变的、滴水穿石般的变化,最终兑现我们对人民的承诺。

【如何摆脱头脑中的“贫困”】相关文章:

湖北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如何跨过讨薪难的“合同门槛”

申论作文如何写出“不无聊”的对策分论点

依法治国,还是“舆论治国”

时政热评:我们欢迎什么样的“价格战”

如何培训公务员的职业道德

申论热点:如何拆除医患“信任隔离墙”

如何通过申论范文来提高你的申论作文分数

如何应对公务员考试中的法律知识

【理论观察】用教育破解幸福人生“密码”

2017公务员考试行测如何巧解“双程”问题

推荐栏目阅读 国家公务员 备考资料
网友关注
网友关注视频

行测 申论 面试

考试技巧

精彩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