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查字典公务员网 >考研 >备考资料 >考研政治 >考研政治唯物史观之三对概念
北京 上海 山东 江苏 浙江 安徽 吉林 福建 广东 广西 海南 天津 河北 黑龙江 山西 甘肃 湖北 湖南 河南 四川 重庆 云南 贵州 西藏 宁夏 新疆 青海 陕西 辽宁 江西 内蒙古

考研政治唯物史观之三对概念

2014-08-07 | 网络

唯物史观作为马克思奉献给哲学史、人类思想史乃至人类历史进程的珍贵思想瑰宝,也是目前我国教科书体系中马克思主义哲学四大板块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更是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钥匙,历年来都是考研政治考察的一个重点。在经过了春季对基础概念的点的学习之后,同学们步入了夏季提高和强化的阶段,开始由点进入线和面的学习,即逐渐把握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形成由知识点的互动构成的专题,为构建知识点的网络和统一的知识结构体系奠定基础。

与春季的着重把握基础概念的点式学习不同,在暑期的考研政治学习中,线索和脉络成为了需要牢牢把握的重点和核心。下面,就以唯物史观为例,给同学们交流一下该阶段的学习要点。

唯物史观在咱们的教材中是以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的标题出现的,包括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第四章的全部内容,概念繁多,有一定的难度。马克思主义哲学界的传统观点依据斯大林的苏联教科书体系,将唯物史观看成是唯物论和辩证法在社会历史领域的运用,但随着马克思哲学研究的深入尤其是马克思原着解读研究的进展,这一说法越来越受到质疑。就目前的考研大纲而言,同学们在现阶段的学习中可采用化繁为简、连点成线的方法建构知识小模块,用以掌握该部分的主要内容。

因此,我们可以把唯物史观部分简要概括为三对概念、五大动力、两种作用。以下是三对概念的相关内容: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社会存在属于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是社会实践和物质生活条件的总和,包括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以及生产方式、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

社会意识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它既包括社会意识的各种形式,也包括社会心理与自发形成的风俗、习惯。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是辩证统一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并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① 社会存在是社会意识内容的来源、社会意识是社会物质生活过程及其条件的主观反映。② 社会意识根源于社会存在,是对以实践为基础的不断发展变化的现实世界的反映。③随着社会存在的发展,社会意识也相应地或迟或早地发生变化和发展。

社会意识也具有相对独立性:① 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平衡性。② 社会意识内部各种形式之间的相互影响及各自具有的历史继承性。③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的反作用。

2.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生产力是人们解决社会同自然矛盾的实际能力,是人类改造自然使其适应社会需要的物质力量。在哲学上,生产力是标志人类改造自然的实际程度和实际能力的范畴,它表示人和自然的关系。生产力的基本要素包括:劳动资料即劳动手段;劳动对象;劳动者。此外,生产力中还包含着科学技术。

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关系。生产关系是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生产关系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生产关系是指在直接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和产品分配关系。广义的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再生产的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诸多关系在内的生产关系体系。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① 生产力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② 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的变革。

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时,它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当不变更生产关系,生产力就不能继续发展时,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表现得尤为突出。

3.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

经济基础是指由社会一定发展阶段的生产力所决定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上层建筑是指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以及相应的制度、组织和设施。上层建筑可以分为两部分:①意识形态,又称观念上层建筑;②政治上层建筑。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关系: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具体表现在:①经济基础的需要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②经济基础的性质决定上层建筑的性质。③经济基础的变化发展决定上层建筑的变化发展及其方向。

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这种反作用集中表现在为自己的经济基础服务。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有两种情况,它既可以起促进作用,也可以起阻碍作用。

【考研政治唯物史观之三对概念】相关文章:

日期问题在公务员考试行测题目中的常见考法和解法

热点时评:谁为“无人问责”担责

2017国家公务员考试录用中能更改报考职位么?

公考加分政策取消 铺就公平竞争之路

只需记住这几步,2017省考行测交替完工难不住

【理论观察】十八届六中全会解读:选人用人

政法干警考试申论热词分析:“空中募捐”

浅论公务员考试申论文章分论点的寻找方法

湖北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莫为一时之利贻误发展大计

申论热点:清除校车高危“常态”,不能再拖了

推荐栏目阅读 考研 备考资料 考研政治
网友关注
网友关注视频

行测 申论 面试

考试技巧

精彩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