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查字典公务员网 >考研 >备考资料 >考研政治 >考研政治:实践是如何决定认识的
北京 上海 山东 江苏 浙江 安徽 吉林 福建 广东 广西 海南 天津 河北 黑龙江 山西 甘肃 湖北 湖南 河南 四川 重庆 云南 贵州 西藏 宁夏 新疆 青海 陕西 辽宁 江西 内蒙古

考研政治:实践是如何决定认识的

2015-07-27 | 网络

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二章介绍的主要内容,也是历年考研政治考察的重点,所以考生一定要掌握。下面详细介绍了实践决定认识体现的四大方面,考生可以结合具体实例加以理解和记忆。

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1、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认识是为适应实践的需要而产生的。很多大学开设了以前没有的课专业,如投资理财、新能源安全、环境保护等,都是为了适应当前人们投资、开采新能源、需求环境保护的实践而产生的。

2、实践为认识的形成提供了可能,并把这种可能变为现实,认识是在变革对象的实践中产生的。毛泽东提出:你要想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尝一尝。再像李时珍当初为了找到麻醉的草药,他就亲自吞食曼陀罗,感觉药性。

二、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1、实践的发展不断提出新的认识课题,推动着认识向前发展。俗话说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正表明社会实践的需要推动者认识的发展。

2、实践为认识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条件,为认识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工具和科技手段。高速运算的电子计算机使得人们对事物的认识越来越快,越来越准确。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使得人们对全球的、各个地方的文化、风俗越来越熟悉。卫星技术的发展使得人们对天气预报越来越准确等等。

3、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主体的认识能力。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这些谚语表明当认识主体人受到实践的锻炼时,我们的认识能力很容易提高,认识莫某一事物、某一现象。

三、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认识某一现象,某些规律,最终是用来指导实践。我们说哥伦布、麦哲伦进行航海远航,他们证明了地圆说,但是航海远航不是为了证明地圆说,最终目的是为了进行殖民侵略的实践目的,所以说认识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实践。

四、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认识正确与否,靠人的主观认识本身无法证明,认识的对象也不会自己告知,只有社会实践才是检验认识是否正确的唯一标准。

以上是结合实际对实践决定认识作用的具体解释,希望能对考生准确掌握这方面考点有所帮助。政治是考研复习中最容易、也最易得分的部分,考生切记不可忽略,不可生记硬背,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才是复习政治的正确方法。

【考研政治:实践是如何决定认识的】相关文章:

公务员法解读:如何理解二级申诉制度

2017国家公务员考试报考指导:不同人群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位?

内蒙政法干警申论热点:经济发展与就业稳定

政法干警热点时评:警察道歉是前行的执法文明

2017陕西公务员考试申论技巧:如何运用社会热点充实大作文

国家公务员考试:基层工作经历起始时间如何界定?

公务员考试复习什么,2017国家公务员考试内容

四川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政府采购如何学会精打细算

申论范文:恪守职业道德 维护媒体公信力

2017考研政治:马原四大核心概念

推荐栏目阅读 考研 备考资料 考研政治
网友关注
网友关注视频

行测 申论 面试

考试技巧

精彩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