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查字典公务员网 >考研 >备考资料 >考研政治 >十八届六中全会召开 解读历届六中全会核心议题
北京 上海 山东 江苏 浙江 安徽 吉林 福建 广东 广西 海南 天津 河北 黑龙江 山西 甘肃 湖北 湖南 河南 四川 重庆 云南 贵州 西藏 宁夏 新疆 青海 陕西 辽宁 江西 内蒙古

十八届六中全会召开 解读历届六中全会核心议题

2016-10-25 | 网络

10月24日至27日,十八届六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将审议两个文件:《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稿、《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稿。作为治国理政的一个重要环节,历届中央全会均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只有读懂中央全会,才能读懂中国共产党,读懂中国治国理政。

梳理发现,改革开放以来的7次六中全会主题(不包括十八届六中全会),几乎都是聚焦意识形态问题、文化建设、党建问题。十八届六中全会,同样聚焦党建。

读懂改革开放以来的7次六中全会

7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决定今年10月,在北京召开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即十八届六中全会。

中央委员会作为党的领导决策核心,每年举行一到两次全会。每次中央全会都有一个研究主题。一般来说,六中全会是每届中央委员会倒数第二次全会,其研究主题受到国内外关注。

梳理发现,改革开放以来的7次六中全会主题,几乎都是聚焦意识形态问题、文化建设问题和党的建设问题。根据已公布议程,十八届六中全会,同样聚焦党建:这次全会,将研究全面从严治党重大问题,制定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修订《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

中央全会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一个重要环节。有分析认为,读懂中央全会,是读懂中国共产党,读懂中国故事、中国治理的重要前提。

7次六中全会核心议题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集中领导体制回归常态,中央全会定期召开,研究党和国家层面的重大问题。

从1981年十一届六中全会到2011年十七届六中全会,总共召开了7次六中全会。这7次六中全会都会有一个研究主题,最后通过一个决议(决定),并均有时代背景。

1981年6月召开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决议》肯定了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和毛泽东思想,实事求是地评价了建国32年来的重大历史事件,分清了功过是非,彻底否定了文化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决议》在改革开放初期做出,对于统一党内思想、团结一致向前看起到了关键作用。

1986年9月召开的十二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决议》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原则,阐明了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根本任务和基本指导方针。这次《决议》立足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巩固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共同思想基础。

1990年3月召开的十三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决定》。《决定》认为人民群众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这个《决定》对于改革开放新时期加强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巩固党的群众基础和政治基础,具有重要意义。

1996年10月召开的十四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决议》分析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面临的形势,总结了经验和教训。《决议》强调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对于巩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方向具有重要作用。

2001年9月召开的十五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决定》强调了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提出了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指导思想和主要任务,阐述了在党的作风建设方面的八个坚持、八个反对。《决定》聚焦党的作风建设,对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增强人民群众的信任基础、筑牢党的执政基础具有关键作用。

2006年10月召开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明确提出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工作原则和重大部署,为中国描绘了一幅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路线图。《决定》在改革开放近三十年后聚焦社会问题,对维护中国社会的和谐正义,对保持经济发展的稳定环境意义重大。

2011年10月召开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对增强社会主义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具有深远意义。

7次六中全会的主题特征

这7次六中全会,主题多是涉及精神文明、文化建设等意识形态问题,或是党的作风建设等党建问题。

其中,十二届六中全会、十四届六中全会聚焦精神文明建设,十七届六中全会聚集文化建设;十一届六中全会研究党的历史问题,十三届六中全会研究党群关系,十五届六中全会研究党的作风建设;十六届六中全会则涉及社会建设问题。

换言之,7次六中全会,有3次研究意识形态问题、3次研究党的建设问题,1次研究社会建设问题。可见,聚焦意识形态问题、党建问题是改革开以来六中全会的主题特征。

中央全会研究的都是党和国家层面的执政方略和治理之道。中国社科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研究员钟君认为,中央全会的主题,是党和国家根据治国理政中遇到的突出重大问题,实事求是、审时度势而确定的。

党的建设问题之所以成为以往六中全会较多涉及的主题,因为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中国需要一个永葆先进性、纯洁性的党,一个实行集中统一坚强领导的党。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之所以取得如此瞩目的治理成绩,根本原因在于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在于中共这个核心力量。

期待十八届六中全会

十八届三中全会研究全面深化改革,十八届四中全会研究全面依法治国,十八届五中全会研究十三五规划建议,也是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布局,十八届六中全会研究全面从严治党,恰好构成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李冉教授认为,这彰显了新一届党中央在战略重点与实施战略方面谋篇布局的强大能力,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统筹治国理政的强大战略思维。

全面从严治党方面,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先后在党内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等,明确要求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修订《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出台中央八项规定和《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坚持对腐败零容忍,打虎拍蝇,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局面。

非常值得一提的是,十八大以来的整风反腐呈现一个醒目特征,也是一个重要经验。即,坚持上行下效,一层做给一层看,新规要从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中央政治局、中央委员会做起,传递示范效应,传递治党决心。

这次六中全会要制定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修订《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 》,对于全面从严治党制度化、反腐治本,具有重要意义。

全面从严治党,正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比较、总结世界政党兴衰发展史的基础上形成的治党思路,是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一招。

办好中国的事,关键在党。中国需要一个高度制度化、组织化的党。从现实来看,实现中国的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除了中国共产党无任何其他政党能够担当。一个管理严格、执行力强、制度化程度高的中国共产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保证。

在中国的政治体系里,如果没有政党治理的制度化、现代化,就不可能有国家治理的制度化、现代化。十八届六中全会聚焦全面从严治党,利于把中国共产党建成各项制度更加成熟、组织化程度更高、更加权威有力量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确保党始终处于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核心地位。

了解更多考研政治时政热点相关事件,敬请关注查字典公务员考研!为了帮助考生更好地复习,查字典公务员考研为广大学子推出2017考研冲刺集训营、专业课一对一、乐学系列备考专题,针对每一个科目要点进行深入的指导分析,还会根据每年的考研大纲进行针对性的分析哦~欢迎各位考生了 解咨询。同时,查字典公务员考研一直为大家推出考研直播课堂,足不出户就可以边听课边学习,为大家的考研梦想助力!

【十八届六中全会召开 解读历届六中全会核心议题】相关文章:

四川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莫忘文物保护

十字交叉在手,2017省考行测解题无忧

【理论观察】十八届六中全会解读:严肃党内政治生活

【理论观察】十八届六中全会解读:加强党内监督

【理论观察】十八届六中全会解读:全面从严治党

公考每周资讯速递习题(第三十七期)

2017江西公务员考试时间和报名时间

湖北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大雾天里的“宏观”与“微观”

湖北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谁来拆除民间资本“玻璃门”

【理论观察】十八届六中全会解读:高级干部示范作用

推荐栏目阅读 考研 备考资料 考研政治
网友关注
网友关注视频

行测 申论 面试

考试技巧

精彩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