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查字典公务员网 >考研 >考研信息 >就业信息 >历史学辖下的八大二级学科就业前景解析
北京 上海 山东 江苏 浙江 安徽 吉林 福建 广东 广西 海南 天津 河北 黑龙江 山西 甘肃 湖北 湖南 河南 四川 重庆 云南 贵州 西藏 宁夏 新疆 青海 陕西 辽宁 江西 内蒙古

历史学辖下的八大二级学科就业前景解析

2014-08-27 | 网络

历史学下主要设有史学理论及史学史、考古学及博物馆学、历史地理学、历史文献学、专门史、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和世界史8个二级学科专业。其每一个专业都需要有深厚的学术功底与长时间的专业知识的积累。该专业毕业生多数都在高等院校、科研部门、国家机关、新闻出版等文化机构或文物考古研究、博物馆等单位任职。而这些单位对学历的要求还是很高的。

史学理论及史学史

研究范围包括历史哲学研究、中国古代史学史、中国近现代史学史、现代史学思潮、现当代史学研究、史学名著研读、学术大师研究、方志学、历史研究法、西方史学理论与方法、西方史学史等。

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需要的、具有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高层次的史学理论和史学史专门人才。最终成为掌握本学科基本理论、方法和最新学术动态,具有独立从事学术研究能力,毕业后能够胜任历史学相关学科的教学、科研与管理工作,并能够在本学科做出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的探索和研究成果的高级人才。

就业前景:

历史学理论类专业的毕业生,可在高等院校、科研部门、国家机关、新闻出版等文化机构、文物考古研究机构、博物馆等单位任职。

重点优势学科单位:北京师范大学

优势学科单位:1北京大学2南开大学3天津师范大学4中国人民大学

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研究范围包括考古学和博物馆学基本理论和方法、北方民族历史与考古,人类学和环境考古等。

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需要的、具有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高层次的考古学与博物馆学专门人才。

考古学与博物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需要掌握本学科基本理论、方法和最新学术动态,具有独立从事田野考古发掘和研究、博物馆陈列设计、保护与管理能力,毕业后能够胜任中国考古学、博物馆学及文物学等相关学科的教学、科研与管理工作, 并能够在本学科做出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的探索和研究成果。

重点优势学科单位:1北京大学2吉林大学

优势学科单位:1南开大学2复旦大学3西北大学4山东大学5首都师范大学

历史地理学

研究对象是历史时期的人地关系,脱胎于传统的舆地学,是一门既古老而又年轻的学科。它的研究领域,主要有四大块:

1、历史地理学理论与方法:包括学科属性之确定、地理学方法、历史学方法等。

2、历史自然地理研究:包括地貌、水文、气候、动植物、自然灾害、海陆变迁等。

3、历史人文地理研究:包括政区、疆域、经济、城市、人口、交通、军事、社会、文化等。

4、历史地理文献研究:包括传世文献、佚失和出土文献等。

历史地理专业主要培养掌握历史地理的基础理论与系统的专业知识,具有独立从事历史地理研究工作的能力,并能够在本学科与相关学科做出有理论及实践意义的成果。

就业前景:

历史地理学专业毕业后,能够从事中国历史地理及其相关学科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也能胜任区域规划、环境保护、新闻出版、方志地名、水利建设等方面的工作,以及为政府决策部门作专题研究等。

重点优势学科单位:复旦大学

优势学科单位:1陕西师范大学2北京大学3南开大学

历史文献学

研究对象主要是古今一切有历史价值的汉文与民族文字的历史文献,是对文献的产生发展、表现方式、流传情况,以及文献的内容类别、整理利用乃至文献数据化进行探讨和研究,并阐述其发展规律,总结其实践经验,进而加以理论说明的一门综合性的学问,是一门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广阔发展前景的学科。

研究领域主要有四个方面:

1、历史文献学理论与方法:包括学科属性之确定、学科体系之建设及文献学方法等。

2、历史文献学史:包括文献学产生、发展、繁荣、变化的历史脉络以及各个阶段的成就、特色等。

3、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包括古代学术思想文化发生、发展的历史脉络以及各个阶段特别是清代的成就、特色等。

4、文献整理:包括目录、版本、校勘、辑佚、辨伪以及文献数据化等。

历史文献学专业培养掌握历史文献的基础理论与系统的专业知识,具有独立从事历史文献研究工作的能力,并能够在本学科与相关学科做出具有理论及实践意义的成果。

就业前景:

历史文献学专业硕士毕业后,能够从事中国历史文献及其相关学科的教学与科研,以及专门的文献整理工作,也能胜任出版社、新闻单位,以及一般行政部门的工作,具有较广阔的需求前景。

重点优势学科单位:1四川大学2吉林大学

优势学科单位:1兰州大学2华东师范大学3复旦大学4北京师范大学5南开大学6北京大学7中国人民大学

专门史

研究方向主要有中国边疆民族史、中国边疆民族理论、中国法律史、中国文化史等。

研究内容包括:

1、中国自古即为多民族国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复杂的民族关系,各民族都为当代中国的疆域版图、中华民族和中华文化的形成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正确处理民族关系在今日仍然关系到国家政治稳定、经济发展的重大课题。本学科侧重研究历史上的族源族属、疆域版图、族际关系、文化接触与融合、人口流动、民族社会变迁、边疆民族学术文化、民族理论诸问题,倡导多学科、多视角交叉的研究范式。

2、 中国历代积累了极其丰厚的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为世界文化宝库做出了伟大的贡献,又为现代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本学科方向着重研究古代中国传统文化分支领域的重大成就、内在奥秘、原创机制以及与社会历史发展的互动状况,通过全面而系统、深入而准确的理解、诠释,总结和继承古代中国优秀思想文化,为提升民族素养,锻铸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为促进中国文化与世界各国思想文化的交流,为增强中国在国际文化交流中的影响力以及在国际社会中的竞争力提供精神资源,储备专门人才。

该专业的边疆民族方向培养专业知识扎实,既熟悉中国边疆民族历史与现实状况,又具有良好理论及学术素养的专门人才;中国文化史方向培养学生具有较高的中国文化底蕴和人文素养、宽广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业知识,使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典籍有正确的理解,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演化轨迹和重要贡献有较深的认识,对本学科领域在国内外学术研究的前沿和动态有清醒的把握。

重点优势学科单位:1厦门大学2北京大学3南开大学4四川大学5清华大学6云南大学

优势学科单位:1西北大学2中山大学3暨南大学4武汉大学5中央民族大学6复旦大学7山东大学8中国人民大学9北京师范大学10南京师范大学11陕西师范大学12北京联合大学13首都师范大学14西北第二民族学院15华中师范大学16华东师范大学

中国古代史

专业研究方向主要有秦汉史、魏晋南北朝史、隋唐史、明清史等。

中国古代史以中国古代的历史为研究对象,近代以前的中国史都属于研究范围。中国古代史一般以朝代为段落,如秦汉史、魏晋南北朝史、隋唐史、辽宋金元史和明清史等。

同时,也可以进行专题研究,如政治史、制度史、经济史、文化史、军事史、社会史等。

中国古代史专业培养掌握历史学的基础理论与系统的专业知识,具有独立从事中国古代历史研究工作的能力,并能够在本学科与相关学科做出有理论及实践意义成果的高级人才。

就业前景:

中国古代史专业硕士毕业后,能够从事中国古代历史及其相关学科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也能胜任新闻出版、方志编修等方面的工作。

重点优势学科单位:1南开大学2北京师范大学3北京大学

优势学科单位:1中国人民大学2山东大学3中山大学4陕西师范大学5武汉大学6郑州大学7兰州大学8河南大学9四川大学10暨南大学

中国近现代史

专业研究方向主要有中国近现代政治史、中国近现代经济史、中国近现代思想文化史、中国近现代社会史、中国近现代对外关系史

从历时性方面讲,中国近现代史主要研究1840年到1949年这一时期中国历史,从共时性方面讲,则研究中国近现代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社会、中外关系等方面的历史。

中国近现代史专业培养的是能够比较系统地掌握历史学的基本理论和历史发展的一般性规律,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献身精神的历史学高级专门人才。以及对中国近现代史具有比较宽广的知识,了解本学科的历史和研究现状,并对其中的某一段或某一方面的历史做过专题研究,初步具有独立进行学术研究的能力的人。

就业前景:

中国近现代史专业硕士毕业后能够在高等院校、科研机构、文化事业及党政军等有关部门从事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

重点优势学科单位:1湖南师范大学2华中师范大学3北京大学4复旦大学

优势学科单位:1中山大学2中国人民大学3南开大学4华东师范大学5南京大学6山东大学7北京师范大学8河北师范大学9四川大学10苏州大学11武汉大学

世界史

专业研究方向主要有世界上古史、世界中世纪史、世界近代史、世界现代史、世界当代史。

本专业旨在通过对世界各国、各地区从古至今的经济形态、政治制度、思想文化及其相互联系与交流诸历史现象进行多层次、广角度地深入探讨,科学地揭示各国、各地区社会历史发展的特殊规律与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普遍规律,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历史的借鉴。

世界史专业硕士研究生,需要掌握本学科基本理论、方法和最新学术动态,具有独立从事学术研究能力。

就业前景:

世界史专业毕业后能够胜任世界史等相关学科的教学、科研与管理工作,能够在本学科做出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的探索和研究成果。

重点优势学科单位:1北京大学2南京大学3南开大学

优势学科单位1首都师范大学2东北师范大学3武汉大学4华东师范大学5吉林大学6中国人民大学7复旦大学8华中师范大学9北京师范大学

【历史学辖下的八大二级学科就业前景解析】相关文章:

申论范文:努力实现现代化成果城乡共享

湖北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遏制网络谣言需要增强“每个人的责任感”

新录用公务员任职定级规定

【理论观察】消费升级,不只是方便面要供给侧改革

【时政大事记】相向而行、拉紧互信纽带

公考状元分享成功秘诀:遇到不会做的题不要停

哲学思维助你破解申论文章写作难题

四川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解析:环境安全

公考法律知识二十大经典例题和解析

公考每周资讯速递习题(第六十期)

推荐栏目阅读 考研 考研信息 就业信息
网友关注
网友关注视频

行测 申论 面试

考试技巧

精彩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