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查字典公务员网 >考研 >考研信息 >考研常识 >少数民族骨干政策及全国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简表
北京 上海 山东 江苏 浙江 安徽 吉林 福建 广东 广西 海南 天津 河北 黑龙江 山西 甘肃 湖北 湖南 河南 四川 重庆 云南 贵州 西藏 宁夏 新疆 青海 陕西 辽宁 江西 内蒙古

少数民族骨干政策及全国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简表

2014-05-06 | 网络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加快少数民族高层次人才的培养,根据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民委、财政部、原人事部《关于大力培养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的意见》(教民〔2004〕5号)和《关于培养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的实施方案》(教民〔2005〕11号)要求,确保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招生工作的顺利进行,特制定本办法。

一、招生政策及生源范围

1.党和国家采取特殊措施大力培养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是一项意义深远的政治任务。各地教育行政部门、有关部门(单位)教育司(局)和招生单位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认真做好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招生录取工作。

2.少数民族骨干人才招生工作由教育部统一部署。各相关省(区、市,兵团)教育行政部门负责本地区(单位)的统筹与协调工作。各招生单位具体负责组织实施。

3.招生生源范围是西部12省(区、市),海南省,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河北、辽宁、吉林、黑龙江等4省民族自治地方和边境县(市),湖南湘西自治州、张家界市(享受西部政策的一县两区)和湖北省恩施自治州;内地西藏班、内地新疆班、民族院校、高校少数民族预科培养基地和少数民族硕士基础培训基地的教师和管理人员。招生专业重点向理工类、应用型专业倾斜。

4.招生工作坚持定向招生、定向培养、定向就业的原则,实行自愿报考、统一考试、单独划线、择优录取等特殊政策。

二、管理机构及其职责

(一) 教育部的主要职责:

1.研究制定招生工作方针、政策、规定和办法,会同国家有关部门制订并下达年度招生计划,组织实施并监督检查执行情况;

2.协调招生单位的上级主管部门及生源地相关部门,落实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研究生招生工作;

3.会同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督促检查党的民族政策在招生工作中的贯彻落实情况,并协调相关部门解决招生工作中出现的有关问题。

(二)有关省(区、市、兵团)教育行政部门的主要职责:

1.生源地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执行教育部招生政策,协调本地有关部门配合招生单位的工作,指导优秀考生报考;

2.负责本地生源考生报考资格的公示与确认,引导考生报考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专业;

3.配合招生单位对本地区报考考生进行政审;

4.会同当地人社、民族等部门指导并配合招生单位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

(三)招生单位的主要职责:

1.按2014年全国硕士学位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组织实施本单位的招生工作;

2.对报考本单位的考生进行政审;

3.根据国家下达的招生计划,制定招生方案,编制招生专业目录,组织报名、考试、复试和录取等工作。

三、招生计划

1.有关省(区、市、兵团)教育行政部门根据本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做好人才需求预测,并上报教育部;

2.教育部会同有关部门确定并向各省(区、市、兵团)及招生单位下达年度招生计划;

3.各招生单位根据教育部下达的招生计划,结合本单位学科专业实际,制订招生专业目录。

四、硕士研究生招生报名与考试

(一)报考条件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政审合格,立志为西部大开发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2.承诺毕业后回定向地区(单位)就业。其中,在职考生回原单位就业;非在职考生(含应届本科毕业生)回定向省(区、市、兵团)就业。

3.考生的学历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

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

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满2年(从高职高专毕业之日起到2014年9月1日为止,下同)或2年以上,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且符合招生单位根据本单位的培养目标对考生提出的具体业务要求的人员;

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和成人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按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身份报考;

已获硕士、博士学位的人员。

4.身体状况符合各招生单位的体检要求。

5.应届本科毕业生中的推荐免试生可申请进入本计划。

6.汉族考生原则上应具有在国务院公布的民族区域自治地方3年以上工作经历。

考生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入学考试报名,具体的网上报名和现场确认时间以教育部公布的为准。

(二)初试

1.考生必须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统一入学考试(具体时间以教育部公布为准)。

2.全国统考科目由教育部统一组织命题,其他考试科目由招生单位自行组织命题。考试方式均为笔试。

(三)复试

1.实行单独划线的特殊政策,由教育部统一确定复试基本分数线。

2.复试工作由各招生单位具体负责组织实施。

3.复试时间由各招生单位在教育部复试基本分数线划定后自行确定,一般不得晚于2014年4月20日。

4.在合格生源不足的情况下,招生单位可根据情况从其他招生单位调剂部分报考本计划的合格考生参加复试。

五、博士研究生招生报名与考试

(一) 报考条件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政审合格,立志为西部大开发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2. 汉族考生原则上应具有在国务院公布的民族区域自治地方3年以上工作经历。

3.承诺毕业后按定向协议到定向单位或地区就业。

4.已获硕士学位的人员、应届硕士毕业生(最迟须在2014年9月1日前取得硕士学位);获得学士学位6年以上(含6年,从获得学士学位至博士生入学之日)并达到与硕士毕业生同等学力的人员。

5.身体状况符合国家规定的体检要求。

报名安排由各招生单位自行决定。

(二)考试

1.初试的科目为外国语、政治理论(已获得硕士学位者和应届硕士毕业生可以申请免试)和不少于两门的业务课。考试形式为笔试。考试时间和地点由招生单位按教育部的有关规定自主确定。

2.复试名单,复试的方式、方法、程序及要求由各招生单位自定,并于复试前公布。

3.对同等学力考生应加强考核,须对其加试(笔试)两门报考专业硕士学位主干课程。

六、录取

1.录取工作必须坚持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和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并充分考虑生源地的人才需求。

2.各招生单位依据教育部当年下达的招生计划,硕士研究生复试要严格执行教育部统一划定的复试分数线,按照教育部下达的分省计划数,分省择优录取。要充分考虑考生的初试和复试成绩,并结合其平时的思想政治表现、业务素质、上一个教育阶段学习成绩以及身体健康状况确定拟录取名单。要进一步加大对西藏、新疆、四省藏区等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培养的支持力度。

3.在考生综合素质达到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各招生单位录取的非在职考生所占比例不超过50%。硕士、博士招生应严格执行汉族考生比例政策,招生计划数在10人以上(含10人)的招生单位可招收不超过10%的汉族考生;招生计划数在10人以下的招生单位须全部招收少数民族考生。博士考生中,西部民族地区少数民族考生所占比例不得低于80%。

4.各招生单位不得录取未报考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的考生。

5.招生单位因生源状况和学科建设等原因确需进行规模调整的,须向教育部提出申请,由教育部审批同意后执行。

6.所有被录取考生的录取类别均为定向就业,须在招生单位拟录取后,由招生单位牵头并先行签订定向就业协议书,再与生源地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或所在单位签订协议书。

7.各省级招办应按国家规定对招生单位的录取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录取名单须经招生单位按要求公示和全国省级高校招生办公室联合办公会议审查通过后,才可向考生本人发放录取通知书。

七、其他

1.考生达到录取院校确定的普通计划复试分数线和复试录取要求的,可免除一年基础强化培训外,其他被录取的硕士研究生均须接受为期一年的基础强化培训,重点补修外语、大学语文等基础知识,兼顾学习相关专业理论知识,加强马克思主义民族和宗教理论的学习和教育。经考核合格后,进入招生单位开始硕士课程的学习。

2.对在报考及考试中有违规或作弊行为的考生,有关部门视不同情况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教育部有关规定给予处理。对弄虚作假者,不论何时一经查实,按有关规定取消报考资格、录取资格或学籍。

3.对在招生中违反有关规定,徇私舞弊或者违反有关规定给招生工作造成损失的人员,由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或其所在单位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给予处理。

4.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录取类别均为定向就业,硕士研究生非在职考生户口、人事档案转入录取单位。在职考生不迁移户口,人事档案由定向单位保管。所有考生党团组织关系在基础培训期间转至培训单位,培训考核合格后转入招生录取单位。

5.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招收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的招生简章由各招生单位自行确定并予以公布。

全国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简表

民族区域自治地方 所在省区市
自治区  
内蒙古自治区 内蒙古自治区
广西壮族自治区 广西壮族自治区
西藏自治区 西藏自治区
宁夏回族自治区 宁夏回族自治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自治州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 吉林省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湖北省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湖南省
甘孜藏族自治州 四川省
凉山彝族自治州 四川省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 四川省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贵州省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贵州省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贵州省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 云南省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 云南省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 云南省
大理白族自治州 云南省
迪庆藏族自治州 云南省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云南省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 云南省
楚雄彝族自治州 云南省
甘南藏族自治州 甘肃省
临夏回族自治州 甘肃省
玉树藏族自治州 青海省
海南藏族自治州 青海省
黄南藏族自治州 青海省
海北藏族自治州 青海省
果洛藏族自治州 青海省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 青海省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昌吉回族自治州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伊黎哈萨克自治州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自治县(自治旗)
孟村回族自治县 河北省
大厂回族自治县 河北省
青龙满族自治县 河北省
丰宁满族自治县 河北省
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 河北省
宽城满族自治县 河北省
鄂伦春自治旗 内蒙古自治区
鄂温克族自治旗 内蒙古自治区
莫力达瓦达斡尔祖自治旗 内蒙古自治区
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 辽宁省
阜新蒙古族自治县 辽宁省
新宾满族自治县 辽宁省
岫岩满族自治县 辽宁省
清原满族自治县 辽宁省
本溪满族自治县 辽宁省
桓仁满族自治县 辽宁省
宽甸满族自治县 辽宁省
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 吉林省
长白朝鲜族自治县 吉林省
伊通满族自治县 吉林省
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 黑龙江省
景宁畲族自治县 浙江省
长阳土家族自治县 湖北省
五峰土家族自治县 湖北省
通道侗族自治县 湖南省
江华瑶族自治县 湖南省
城步苗族自治县 湖南省
新晃侗族自治县 湖南省
芷江侗族自治县 湖南省
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 湖南省
麻阳苗族自治县 湖南省
连南瑶族自治县 广东省
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 广东省
乳源瑶族自治县 广东省
龙胜各族自治县 广西壮族自治区
金秀瑶族自治县 广西壮族自治区
融水苗族自治县 广西壮族自治区
三江侗族自治县 广西壮族自治区
隆林各族自治县 广西壮族自治区
都安瑶族自治县 广西壮族自治区
巴马瑶族自治县 广西壮族自治区
富川瑶族自治县 广西壮族自治区
罗城仫佬族自治县 广西壮族自治区
环江毛南族自治县 广西壮族自治区
大化瑶族自治县 广西壮族自治区
恭城瑶族自治县 广西壮族自治区
乐东黎族自治县 海南省
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 海南省
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 海南省
昌江黎族自治县 海南省
白沙黎族自治县 海南省
陵水黎族自治县 海南省
木里藏族自治县 四川省
峨边彝族自治县 四川省
马边彝族自治县 四川省
北川羌族自治县 四川省
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 重庆市
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 重庆市
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 重庆市
石柱土家族自治县 重庆市
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 贵州省
松桃苗族自治县 贵州省
三都水族自治县 贵州省
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 贵州省
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 贵州省
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 贵州省
玉屏侗族自治县 贵州省
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 贵州省
沿河土家族自治县 贵州省
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 贵州省
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 贵州省
峨山彝族自治县 云南省
澜沧拉祜族自治县 云南省
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 云南省
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 云南省
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 云南省
宁蒗彝族自治县 云南省
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 云南省
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 云南省
石林彝族自治县 云南省
玉龙纳西族自治县 云南省
屏边苗族自治县 云南省
河口瑶族自治县 云南省
沧源佤族自治县 云南省
西盟佤族自治县 云南省
南涧彝族自治县 云南省
墨江哈尼族自治县 云南省
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 云南省
沅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 云南省
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 云南省
维西傈僳族自治县 云南省
漾濞彝族自治县 云南省
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 云南省
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 云南省
普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 云南省
景东彝族自治县 云南省
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 云南省
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 云南省
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 云南省
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 云南省
天祝藏族自治县 甘肃省
肃北蒙古族自治县 甘肃省
东乡族自治县 甘肃省
张家川回族自治县 甘肃省
肃南裕固族自治县 甘肃省
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 甘肃省
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 甘肃省
门源回族自治县 青海省
互助土族自治县 青海省
化隆回族自治县 青海省
循化撒拉族自治县 青海省
河南蒙古族自治县 青海省
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 青海省
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 青海省
焉耆回族自治县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木垒哈萨克自治县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和布克塞尔蒙古自治县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注:如有变化,以国务院有关部门公布的为准。

【少数民族骨干政策及全国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简表】相关文章:

【政策解读】政能亮丨做好舆情回应提升政府公信力

新疆政法干警热点时评:堵住网约车平台技术漏洞

2017江西公务员考试报名条件|报名资格要求

国家公务员考试报考指导:什么是基层工作经历?

湖北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社会组织“松绑”考验谁

2017多省公务员考试行测“平均量”混合问题速算技巧

江西省国家公务员(机关工作人员)录用面试实施细则

2017上海金山区石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专场招聘残疾人拟录公示

黑龙江政法干警申论热点:健康中国建设

2017国家公务员考试基层工作经历怎么证明

推荐栏目阅读 考研 考研信息 考研常识
网友关注
网友关注视频

行测 申论 面试

考试技巧

精彩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