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查字典公务员网 >医疗卫生招聘 >备考资料 >中医 >中医专业考试试题:“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
北京 上海 山东 江苏 浙江 安徽 吉林 福建 广东 广西 海南 天津 河北 黑龙江 山西 甘肃 湖北 湖南 河南 四川 重庆 云南 贵州 西藏 宁夏 新疆 青海 陕西 辽宁 江西 内蒙古

中医专业考试试题:“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

2016-08-15 | 网络
中医专业考试试题:“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1全国卫生人才招聘︱公共基础知识每日一练︱医学专业知识每日一练

《金匮要略》云: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四季脾旺不受邪,即勿补之;中工不晓其传,见肝之病,不解实脾,惟治肝也。对于本条之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多数医家以五行相乘相克理论来解释。然此种说法尚不全面,不能揭示其内在本质,难以正确指导临床。查字典公务员医疗卫生人才网为您整理比较全面的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解释,希望对大家的备考有所帮助。

(1)从医学源流角度来理解

其理论来源于两个观点,一是《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即未病先防的观点。二是《素问玉机真脏论》说:肝受气于心,传之于脾。《难经七十七难》说:所谓治未病者,见肝之病,则知肝当传之于脾,故先实脾气,无令得受肝之邪,即已病防传的观点。

(2)从整体观念角度来理解

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是以五脏为中心,配以六腑,通过经络系统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的作用实现的。在生理情况下,五脏相互资生、相互制约,以维持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在病理情况下,五脏病邪相互影响、互相传变。因此,当一脏发病后,治疗必须照顾整体,即在治疗本脏病变的同时应积极调治其他脏腑,以防止疾病的传变。

(3)从脏腑学说角度来理解

生理上肝主藏血、主疏泄,寄相火,主升主动;脾居中州,主运化水谷,有生血统血之能。肝对脾运化功能的正常与否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同时与脾的升清有密切关系。正如张锡纯所云:盖肝之系下连气海,兼有相火寄生其中为其寄生相火也,可借火生土,脾胃之饮食更赖之熟腐。肝脾者相助为理之脏也。肝为刚脏,体阴而用阳,肝得脾所输布的水谷精微滋养,才能使疏泄功能正常运行,而不致疏泄太过。如叶天士指出:木能疏土而脾滞以行。另外,脾运健旺,生血有源,统摄有权,则肝有所藏。病理上肝失疏泄就会影响脾的运化功能,从而出现肝脾不和的病理表现,可见精神抑郁、胸胁胀满、腹胀腹痛、泄泻便溏等症;若脾虚气血生化无源或脾不统血,失血过多,可导致肝血不足。因此肝脾在生理病理上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

(4)从五行学说角度来理解

《素问玉机真脏论》说:五脏相通,移皆有次。这就是说五脏之间疾病的传变是有一定规律的,即五脏有病则各传其所胜。在五行学说中存在相生、相克、相乘、相侮关系。《素问五运行大论》说:气有余,则制己所胜而侮所不胜;其不及,则己所不胜,侮而乘之,己所胜,轻而侮之。正常情况下脏腑间存在相生相克的关系,以维持机体的阴平阳秘。

如肝主升而归属于木,脾主运化而归属于土,存在木克土的关系。正常的木克土是维持机体平衡的重要环节,但木太过或土不及,这种平衡就会遭到破坏。木过于强盛,则克土太过,造成土的不足,即木乘土木本不过于强盛,其克制土的力量也处于正常范围,但由于土自身不足,形成了木克土的力量相对增强,使土更加不足,即土虚木乘。

(5)关于实脾

许多医家认为实脾就是补脾,肝病实脾即补益脾胃,使脾土不受邪。实际上实脾是调补脾脏之意,并不是单纯的补,而是调与补的有机结合。补是指在脾虚的情况下,采用甘味之药健脾补中,加强脾胃生化气血功能,既防病邪入侵,又可资生肝血,使肝有所藏;调是指用调和之法,以防脾土壅滞,从而维持脾正常的运化功能,同时改善肝的病理状态。临床上常补之以人参、白术、黄芪、炙甘草、蜂蜜、饴糖等;调之以陈皮、佛手、木香、青皮、焦三仙等。临床上对于肝病的治疗应辨别虚实,然虽当异治,固脾则一。这种实脾法有利于防止疾病的传变、蔓延,以保护未病之脏腑。

更多中医专业考试试题,请关注查字典公务员卫生人才网中医学备考资料!

【中医专业考试试题:“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相关文章:

2017省考行测数字推理:“临阵磨枪,不快也光”

政法干警考试申论热词分析:“重构乡村”

公务员考试经验交流:东莞考生的经验分享

政法干警考试申论热词分析:“降低社保费率”

2017陕西公务员申论文章写作论证技巧:引证法

2017山西行测备考:数量关系与资料分析的复习技巧

2017安徽萧县司法局招聘社区矫正协管员体检名单及体检通知

政法干警考试申论热词分析:“护校安园”

湖北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靠什么根治欠薪“病灶”

政法干警考试申论热词分析:“超载入刑”

网友关注
网友关注视频

行测 申论 面试

考试技巧

精彩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