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2015年选调生考试时事政治热点,无论是在选择题中还是申论材料里都有可能设考点。为了帮助2015年选调生考生及时了解国际国内动态,丰富时政知识,查字典公务员选调生考试网整理国内外时事政治热点汇总,为2015年选调生考试提供了一份完整的时事备考资料。
【申论热点】
抓拍闯红灯画面是社会治理创新
【背景链接】
近日,四川绵阳市交警部门在城区多个路口启用行人闯红灯自动识别抓拍系统,对行人闯红灯行为进行抓拍曝光,并作为交警作出行政处罚时的证据。同一路口同一人闯红灯超过3次,该系统会长期播放这个人的闯红灯视频,超过20次闯红灯将可能在绵阳城区多个路口屏幕上同时播放。(5月6日《四川日报》)
这一次,在社会治理创新的时代背景下,另类清新的抓拍闯红灯画面,为我们提供了催生社会文明的技术视角。
纠正行人的偏差行为,需要内外合力。然而,行人文明观念的转变、价值排序的更新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过程,难以一蹴而就。因此,催生行人文明出行,离不开外部的约束和引导。不论是北京市实行的闯红灯罚款,还是长沙市开展的体验式举牌宣传,抑或武汉市推出的文明接力,都试图通过提高违规成本的方式,来塑造文明出行。
在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为何少见行人闯红灯?日本的闪光人行道也好,德国的自动人行道也罢,都生动地说明社会治理不仅需要制度规范,也需要融入技术视角。就此而言,不闯红灯作为一种社会规范,背后的实施操作系统越是强大,就越能被人们遵守。
从过往的经验来看,对交通规则的知晓并不等于对交通规则的实施,交通规则既可能被执行,也可能被违反和破坏。违反交通规则就会受到惩罚并被认定为失范者,这样的后果只是其中一种可能性,也可能没有被抓住、没有被问责。自动识别抓拍系统的引入,让曾经有名无实的稻草人重新有了震慑力和约束力。
在中国式脸面观中,闯红灯行为一旦公之于众,就会觉得丢脸、没面子,承受着挫败、失落的心理体验。为了避免出现这种尴尬,不闯红灯便成为一种理性选择。换言之,抓拍闯红灯画面由于把握了人们的软肋,对于治理闯红灯乱象有一定作用。
只不过,技术视角不能只用来限制和约束行人,也要用来为行人服务。遵守规范的美德如果没有遵守规范的利益的支持,这种规范的道德价值是脆弱的,在执行的过程中就可能大打折扣甚至流于形式。治理闯红灯乱象,既需要提升行人的文明素养和风险防范意识,也离不开公共服务的伸展只有通过技术手段降低人们遵守社会规范的成本,为人们提供便利性条件,社会文明才会触手可及。
更多选调生考试相关信息请关注:中公选调生考试网
【选调生考试热点:抓拍闯红灯画面是社会治理创新】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