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选调生时政热点,无论是在选择题中还是申论材料里都有可能设考点。为了帮助选调生考生及时了解国际国内动态,丰富时政知识,中公选调生考试网整理国内外时政热点,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是时政热点文章:真扶贫才能发现真问题。
日前,一则来自新华社的消息《湖北丹江口:一名包村干部的卖米扶贫记》引发关注和热议。这则消息以新闻特写的镜头穿插包户扶贫干部周玉娟、农户老张等人的回忆,生动、完整地讲述了基层干部深入农户、企业,帮农户换优良稻种、提供信息、联系销路,为餐饮厂家购粮牵线搭桥的扶贫故事。
扶贫工作中输血重要,造血更重要,只有把扶贫与扶志有机地结合起来,既要送温暖,更要送志气、送信息、送信心,方能实现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弱鸟可望先飞,至贫可能先富。我们看到,改良水稻新品种是干部做的,联系市场也是干部做的,还帮忙卖了公道的价钱,建立以后的供销渠道,可农民脱贫不可能时时处处依赖干部提供帮助,所以,让农户产生自主脱贫的动力和基础才是关键。
人们在看到干部、记者都很接地气的同时,也同样发现了扶贫中的真问题。报道指出,如果按照当地最高收购价每斤1.8元,老张收成也只有5760元。不如把老张的大米一次性推销给丹江口市一家大的餐饮企业,价格每斤比市场高七八毛钱,收成能有七八千元。为何经由干部联系市场之后,会出现这样的差别呢?即便是餐饮厂家也存在参与扶贫献爱心的意味,价格也不该错这么多呀!
这不由让人想起前些年全国大白菜迎来丰收年,批发价虽然很低,但零售价却不便宜,造成大白菜严重滞销。笔者曾建议一方面加强农村行业协会、农产品贩卖商会等民间经济组织、新经济组织建设,一方面严防死守农产品收购环节,严厉打击坑农害农等扰乱市场经济行为,切实避免城乡剪刀差的进一步扩大。显然,农产品卖不出公道的价格才是扶贫当中再次发现的真问题。
表面看来农村贫困的原因是信息不对称,启发包户干部下村扶贫应当从送信息、接市场上下功夫,可实际上,此举无非是绕开了低价购入高价售出的中间商罢了。换句话说,在农产品市场仍然不够规范的状况下,点对点的扶贫所能帮扶的毕竟是少数农户。所以,从政府部门考虑,如何通过规范市场秩序,从结构和机制上让更多农民不至于老是在市场买卖中吃亏,方为扶贫的治本之道。
发现问题本是扶贫的题中应有之意。我们从海量的信息报道中看到,让农产品摆脱滞销的途径越来越明朗,那就是依靠电商。电子商务为农民所用,从此让农产品的供求信息更加通畅,并且还完全能够摆脱被中间商层层扒皮的命运。包村干部在扶贫当中发现真问题之后,还应当从宏观层面上提出问题解决的治本之道,唯有通过规范市场秩序、组建农村行业协会、提供电商帮助、畅通信息服务,多管齐下,方能取得扶贫攻坚的决定性胜利。
(来源:新华网)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选调生时政热点】真扶贫才能发现“真问题”】相关文章:
★ 四川公务员考试—时事政治热点评析:食品永不过期 消费者权益谁来保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