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查字典公务员网 >选调生 >备考资料 >考试热点 >社会时政热点:景区承载量“红线”为何形同虚设
北京 上海 山东 江苏 浙江 安徽 吉林 福建 广东 广西 海南 天津 河北 黑龙江 山西 甘肃 湖北 湖南 河南 四川 重庆 云南 贵州 西藏 宁夏 新疆 青海 陕西 辽宁 江西 内蒙古

社会时政热点:景区承载量“红线”为何形同虚设

2016-05-04 | 网络

【导语】选调生时政热点,无论是在选择题中还是申论材料里都有可能设考点。为了帮助选调生考生及时了解国际国内动态,丰富时政知识,中公选调生考试网整理国内外时政热点,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是时政热点文章:景区承载量红线为何形同虚设。

泰山观人山、西湖看人海、北京八达岭长城密密麻麻全是人五一小长假,记者在北京、安徽、浙江、山东等地旅游景点采访发现,一些景区节假日多次超出游客最大承载量,一些景区接待游客量虽未超限,但游客反映拥挤不堪。(5月3日《燕赵晚报》)

《旅游法》明确规定,景区应当公布最大承载量,景区接待旅游者的数量不得超过最大承载量,当旅游者数量可能达到景区最大承载量时景区要提前公告并及时采取疏导、分流等措施。但是五一小长假期间,记者的体验与《旅游法》的规定大相径庭,有些景区接待游客的人数超过了最大承载量的128%;有些景区名义上没有超过最大承载量,但是游客的旅游体验非常糟糕,让人怀疑这个最大承载量是否合理。而几乎所有的景区景点,无论游客拥堵到什么程度,都没有主动采取疏导和分流措施。

国家法律的明确规定为何在现实中得不到执行?本来是为了保护景区生态环境、文物古迹,游客旅游体验和人身安全的景区最大承载量红线,为何屡屡被突破?答案说简单也很简单,说复杂又够复杂。说简单是因为在当前旅游收入仍旧主要依赖门票的前提下,景区接待的游客数量越多,收入就越丰厚,业绩就越好看,自然缺乏限客限流的动力,靠假日挣够一年的钱已经成为绝大多数国内景区经营管理者最真实的心态写照。

但是这样一来,就给景区自然生态环境、文物古迹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并不利于景区的长远发展。与此同时,游客的旅游体验也非常糟糕,看山看水的旅游活动成了名符其实的看人山观人海,从长远来看,同样不利于国内旅游业的健康发展。而一旦因为景区内过于拥堵造成踩踏、滞留等事故,别说旅游了,游客连基本的人身安全都可能没有了。

说复杂,是因为所谓的景区最大承载量,往往是由景区自己凭借经验估算出的一个结果,不但误差很大,而且在逐利心态下,景区也往往尽量往高里定,最终导致景区每逢节假日的实际接待人数远超景区真实的最大承载量。但是在上报旅游主管部门假日接待游客人数的时候,又尽量往少里说,这一多一少,可能就是每天游客接待量几万、十几万的差别。这就是为什么景区宣称自己接待的游客没有超过最大承载量,但是景区内仍旧人山人海,游客体验糟糕的原因。

所以要想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一是要在核定景区最大承载量时综合考虑文物保护、空间、设施、生态、社会等因素,确保科学性和可信度,既要顾及景区利益,同时又不给景区留下耍小聪明的空间;二是尽快明确权责关系与问责机制,对超载超限景区进行处罚与问责,该摘星摘星,该停业整顿就停业整顿,以此来最大承载量等相关法律法规得到不打折扣的落实。

(来源:燕赵晚报)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社会时政热点:景区承载量“红线”为何形同虚设】相关文章:

湖北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天价罚金案”提醒了什么

四川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公路塌陷不能总怪“单点暴雨”

四川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分析:暴雨“拷问”城市建设

申论热点:民主党派参政亮点

申论热点:敢“审”更要督“改”

时事热评:指责“路人”不如践行“最美”

申论热点:如何拆除医患“信任隔离墙”

申论热点:药企“行业禁入”需要落地

申论热点:社保需要走出“碎片化”困境

政法干警申论热点:“手写录取通知书” 诠释大学精神内涵

推荐栏目阅读 选调生 备考资料 考试热点
网友关注
网友关注视频

行测 申论 面试

考试技巧

精彩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