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查字典公务员网 >选调生 >备考资料 >考试热点 >【社会】时政热点:打击行乞诈骗不能仅仅靠举牌
北京 上海 山东 江苏 浙江 安徽 吉林 福建 广东 广西 海南 天津 河北 黑龙江 山西 甘肃 湖北 湖南 河南 四川 重庆 云南 贵州 西藏 宁夏 新疆 青海 陕西 辽宁 江西 内蒙古

【社会】时政热点:打击行乞诈骗不能仅仅靠举牌

2017-02-17 | 网络

【社会】时政热点:打击行乞诈骗不能仅仅靠举牌15分钟快速了解选调生

【社会】时政热点:打击行乞诈骗不能仅仅靠举牌12017选调生考试交流群:159647508

【导语】选调生时政热点,无论是在选择题中还是申论材料里都有可能设考点。为了帮助选调生考生及时了解国际国内动态,丰富时政知识,查字典公务员选调生考试网整理国内外时政热点,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是最新时政热点文章:打击行乞诈骗不能仅仅靠举牌

近日,一张城管手举诈骗请小心牌子的照片火了。事件发生于2月11日张家港沙洲路上,一名男子以母亲患重病为由跪地乞讨,川流不息的人群中,城管举着那块牌子站在一侧。显然,男子及横躺着的女性是职业行乞人,城管正以这种方式提醒路人不要上当受骗。

网友上传这张照片或许是觉得城管执法方式新颖、有趣,殊不知这也是城管的无奈之举。行乞常指一个人迫于无奈,放下自尊向他人乞讨的行为,行乞意味着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施舍者的善意则能敉平二者间的不平等。如果行乞真是源于某些不可克服的困难,鼓励大家广加相助反而能成为美谈。可偏偏有人以此谋生,且不亮明自己的真实身份,他们往往借助道具、编造悲情故事来博取他人同情心,诈取财物。因长期接触,城管对一个地方的职业行乞人较为熟悉,事件中的城管也是在察觉到男子面熟后才识破骗局的。根据我国现有法律,城管不可粗暴驱逐行乞者,行乞者有行乞的自由,对他人的自由行为,自然只能好言相劝了。

职业行乞人在法律上究竟属于什么身份,这还是一个比较模糊的问题。如果将职业行乞人界定为流浪者,那么流浪者有拒绝扶助的权利,城管不能强迫其前往救助站,在流浪者到达救助站后,他们也有自主离开的权利。读者可能已发现其中的关键点,即如何确定其职业身份,如果能证明其行乞纯属诈骗,且当事人有明确住所、身份等,就可以证明其不属于流浪者,可现实生活中我们很难弄清楚这些人的真实身份。曾有新闻报道,一些城市的行乞者平时断肢残臂地乞讨、骗取钱财,一到休息日便西装革履、一副精英派头。问题的尴尬之处在于,即便已有很多人觉察行乞人是骗子,却仍然无法诉诸法律。因为一切行为都是你情我愿地进行的,公安机关不能随意以涉嫌诈骗为由进行调查,更兼许多地方基层警力有限,公安机关很难定点追踪这些行乞人。在公安机关束手束脚的情况下,城管自然就成了对抗职业行乞人的主力军。不客气地说,城管接了一个烂摊子。有报道称,一些地方的职业行乞人甚至公然围殴城管。与照片中云淡风轻的场面不同,城管在消极抵制职业行乞人时相当被动和无奈。

解决问题的关键是要明确职业行乞人的身份、界定其行为性质。我国法律明确赋予公民寻求救助的权利,宪法第54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尽管这里未详尽罗列寻求物质帮助的具体形式,但依据法无禁止不为罪的原则,乞讨也属于人权中生存权的一部分,不可被轻易剥夺。值得注意的是,当行乞人并非出于困难,而是故意利用法律赋予的权利,通过歪曲事实来获利,并对好意帮助者造成财产、精神损失时,这就已经基本满足刑法中诈骗罪的构成要件了。近些年来,我国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条例,对恶性乞讨行为予以限制,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六)》《治安管理处罚法》等,不过这些法律主要针对的是胁迫、诱骗或利用他人乞讨的行为,旨在保障公民身体权,而我们现在所希望的是国家能制定相关法律,扩大打击范围,将职业行乞诈骗归为诈骗罪的一部分,这在法律上显然是可行的。

要打击职业行乞诈骗,绝不能仅仅靠举牌提醒,只有完善法律体系,将职业行乞纳入法律制约范围,才能逐渐化解城管尴尬执法的困局。

【【社会】时政热点:打击行乞诈骗不能仅仅靠举牌】相关文章:

申论热点:阶梯电价“探路”仍需继续

申论热点:谁为防辐射服制定“屏蔽保护”?

申论热点:三元餐补,善政如何善用

湖北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意义

四川公务员申论时政热点:打破老师“铁饭碗” 先去教育行政化

时政热评:岂能“只买贵的不买对的”

申论热点:全国两会我们关注什么

申论热点:药企“行业禁入”需要落地

【时政大事记】习总书记访问黑龙江“粮仓”

申论热点:最大矛盾是发展不足

推荐栏目阅读 选调生 备考资料 考试热点
网友关注
网友关注视频

行测 申论 面试

考试技巧

精彩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