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查字典公务员网 >选调生 >备考资料 >考试热点 >【文化】时政热点:《锦绣未央》抄袭案,走红的是写作软件
北京 上海 山东 江苏 浙江 安徽 吉林 福建 广东 广西 海南 天津 河北 黑龙江 山西 甘肃 湖北 湖南 河南 四川 重庆 云南 贵州 西藏 宁夏 新疆 青海 陕西 辽宁 江西 内蒙古

【文化】时政热点:《锦绣未央》抄袭案,走红的是写作软件

2017-02-20 | 网络

【文化】时政热点:《锦绣未央》抄袭案,走红的是写作软件15分钟快速了解选调生

【文化】时政热点:《锦绣未央》抄袭案,走红的是写作软件12017选调生考试交流群:159647508

【导语】选调生时政热点,无论是在选择题中还是申论材料里都有可能设考点。为了帮助选调生考生及时了解国际国内动态,丰富时政知识,查字典公务员选调生考试网整理国内外时政热点,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是最新时政热点文章:《锦绣未央》抄袭案,走红的是写作软件

昨日上午,11位网络小说原创作家状告《锦绣未央》原著作者周静(笔名秦简)和当当网一案,在朝阳法院进行了证据交换。由唐嫣、罗晋、吴建豪主演的古装剧《锦绣未央》,原著被指出抄袭200余本小说,在网上引起轩然大波。(2月16日《钱江晚报》)

相比于抄袭案本身,大家更关注的是两点:一是原作者抄了200多本小说,她真的有这么大的阅读量吗?消息一出来,就有不少网友感叹:抄袭都需要200多本的阅读量,怪不得我当不上作家!的确,果真能有如此大的阅读量,又能熟记这么多的片断,那还真是功夫了得!二是抄袭之作是如何变成收视大卖的影视剧IP的。

第一个问题的答案很简单,作者用的是自动抓取的写作软件。这种写作软件,可以快速地供应各类描写的词句,有的还提供排版、取人名、找资料的功能。记者的体验是,十分钟就写下了近千字。有人说,有了这种写作软件,以后写东西就轻松多了从此描写不需要一个一个去查找了。原来如此!

但问题也由此而来,运用别人的语句,是否属于抄袭呢?在诗词创作中,这种方式被称做借用。曹操的《短歌行》就借用了《诗经》中的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呦呦鹿鸣,食野之苹。北宋词人宋祁的《鹧鸪天》,共八句,其中有四句借用的是李商隐的,如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还有一句借用的是南唐后主李煜的车如流水马如龙。如此大面积的借用,用今天的话来说,抄袭已经超过50%了。古人没有版权意识,但在有了版权意识的今天,又该如何看待这种借用呢?

写作软件的出现,确实便利了人们的写作,有了内容的创意,许多细节问题就可迎刃而解。更由此而来的,必然是更多的化用和借用,以及版权纠纷。那么,对于这种写作软件,是否该有存在的空间,也值得探讨。更深层次的思考是,写作被认为是独创性的劳动,但写作软件的出现,新闻写作机器人的出现,显然让写作也变成了流水作业。这究竟是写作的进步,还是对独创性的毁灭?又是否允许其有生存空间呢?

第二个问题的探讨更复杂。从网友对《锦绣未央》的抄袭整理结果来看,抄袭200余本小说,全书294章仅9章未抄袭,多为整章复制;总体是2008年小说《长歌天下》的扩写,主线、支线、框架、人设甚至人名都照搬此书。这样的结果如果属实,基本可以断定《锦绣未央》抄袭成立。问题在于,原著为什么没有走红,反倒是抄袭之作大卖了呢?只是市场炒作,还是资源的整合与创新?如果是后者,又能否允许这样的改编存在呢?如果允许,那又该怎样划定利益呢?如果不允许,是否又会少了一个IP资源呢?

《锦绣未央》抄袭案,无论胜负在谁,思考是少不了的,写作软件走红,也是避免不了的。

稿源:荆楚网

作者:关育兵

【【文化】时政热点:《锦绣未央》抄袭案,走红的是写作软件】相关文章:

湖北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遏制网络谣言需要增强“每个人的责任感”

申论热点:正视食品安全的“标准焦虑”

申论热点:最大矛盾是发展不足

热点时评:打破公共服务的“身份藩篱”

河北政法干警申论热点:人民陪审员制度

申论热点:三元餐补,善政如何善用

湖北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希望药家鑫案再没有“如果”

湖北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今天如何做记者

申论热点:强调“公家人”的“私德”不是苛求

申论热点:“十五元公务餐”能走多远

推荐栏目阅读 选调生 备考资料 考试热点
网友关注
网友关注视频

行测 申论 面试

考试技巧

精彩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