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查字典公务员网 >选调生 >备考资料 >申论 >选调生申论热点:学生带手机被劝退是学校管理蛮横
北京 上海 山东 江苏 浙江 安徽 吉林 福建 广东 广西 海南 天津 河北 黑龙江 山西 甘肃 湖北 湖南 河南 四川 重庆 云南 贵州 西藏 宁夏 新疆 青海 陕西 辽宁 江西 内蒙古

选调生申论热点:学生带手机被劝退是学校管理蛮横

2016-03-30 | 网络

【导语】选调生申论热点,无论是在选择题中还是申论材料里都有可能设考点。为了帮助选调生考生及时了解国际国内动态,丰富时政知识,中公选调生网整理国内外时政热点,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的2016申论热点文章:学生带手机被劝退是学校管理蛮横。

今年3月初,河北省沧州一中12名高中生因在校携带或使用手机陆续被劝退,随后引起热议。对此,沧州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证实,这12名学生被劝退后暂未返校,教育局已介入调查。沧州一中微信公号近日发布声明称,维持对12名违纪学生的处理决定:严肃执行校规,体现了学校为大多数学生负责的担当。

学校有没有劝退或开除学生的权力?有。但那是在非常极端的情况下,比如激烈的暴力行为、违法或构成犯罪,等等。学生只是因为携带手机就被劝退,显然过于简单粗暴。受教育是学生的法定权利,停课、劝退或开除这类剥夺学生受教育权利的行为需要慎之又慎,也应该受到严格约束。正因为如此,于2014年9月1日开始实施的《河北省普通高中学生学籍管理办法实施细则(试行)》第三十八条规定,给予勒令退学、开除学籍处分的,除经校务会议讨论通过、校长批准等程序外,还须报上级教育主管部门批准。这是对学生受教育权利的保护,也是符合《教育法》精神与规定的应有之举。

学生违反校规校纪,批评教育、与家长沟通共同矫正,等等,都是帮助学生改正错误行为的恰当做法。如果不是极端行为,不能剥夺学生的受教育权,所谓的严肃执行校规,并不是劝退学生的理由。何况,哪条法律规定了学生带手机就应该退学?学校的土政策,当然可以理解为严肃学校纪律,规范学生行为,但这些土政策必须是在尊重乃至敬畏学生受教育权利的基础上,而不应该是为了方便学校管理。

从目前的报道来看,家长反映的情况远比学校的说辞丰富,并且好几名学生的使用手机行为具有偶然性。学校若想依法依理服人,就应该在三个方面有所作为:第一,证明自己的行为是合法的,而不仅仅是符合校规,校规不能大于国法;第二,证明在这个问题上对这12名学生确实尽到了教育义务,但学生坚决不服管理;第三,与家长沟通之后,家长没有尽到或放弃教育孩子的义务。

当然,做到这几点,也只表明学校充分尊重了学生的受教育权利,并不意味着学校可以剥夺学生的受教育权利。因为,《教育法》第四十二条规定的受教育者享有下列权利,其中就包括对学校给予的处分不服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诉,对学校、教师侵犯其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提出申诉或者依法提起诉讼。也就是说,上级行政机构或法院等依然可以纠正学校行为。

学校相对于学生,居于的优势和强势地位,在剥夺学生的受教育权利时,要经得起法律考验,也要经得起教育良心的拷问。教育是个无止境的工作,伸缩的空间很大,比如,针对同一个学生,教育一次还是教育十次,都可以说尽到了教育义务;再如,不论声色俱厉的教育,还是和风细雨的教育,也都可算是尽到了教育职责。因此,学校劝退或开除学生这种剥夺受教育者权利的做法,要合法合理,更要极为谨慎,不能仅仅作为杀一儆百的管理思维与管理方式。

(来源:京华时报)

【选调生申论热点:学生带手机被劝退是学校管理蛮横】相关文章:

湖北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渣土车“失疯”暴露管理“失调”

申论热点:行乞救助需要更多善意

申论热点:保障房照亮安居梦

申论备考:巧用名言警句 打造精品文章

湖北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让农民工融入城市社区

政法干警考试申论热词分析:“护校安园”

湖北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就业歧视

申论热点:建好保障房也是政治责任

申论热点:网站用户密码泄露,警钟为谁而鸣

湖北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别让广告“绑架”电视剧

推荐栏目阅读 选调生 备考资料 申论
网友关注
网友关注视频

行测 申论 面试

考试技巧

精彩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