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大学生村官政治热点,无论是在选择题中还是申论材料里都有可能设考点。为了帮助村官考生及时了解国际国内动态,丰富时政知识,查字典公务员大学生村官考试网整理国内外时政热点,助大家备考。
近日,一篇题为《北大博士:退朋友圈保智商》的文章刷屏微信朋友圈。在鸡汤文标题党和微商广告等占领朋友圈的今天,一些网友调侃看朋友圈要交智商税。专家表示,公众应提高媒介素养,达成朋友圈共识,实在不喜欢也可关闭该功能。(4月13日《钱江晚报》)
微信朋友圈作为一种新兴的社交工具,也有人生若只如初见的美好时刻;在那个时候,朋友圈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熟人网络,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发表观点、发泄情绪、表达情感的第三空间,成为一个非功利性的社会互动平台,甚至建构了某种意义上的精神家园。然而,朋友圈难免陷入公地的悲剧,遭遇竭泽而渔的开发和利用,导致朋友圈越来越缺乏吸引力,越来越多的人疏远甚至退出朋友圈。
一方面,朋友圈里的朋友越来越杂,朋友圈里的朋友不仅有基于情感关系的亲朋好友,还有基于工作关系的同事,甚至还会有基于利益关系的客户、商家等。另一方面,朋友圈的功能被不断拓展,朋友圈逐渐成为一个名利场,多了一些眼前的苟且,少了一些诗和远方。
在一个功利和算计盛行的时代里,朋友圈难免会成为社会表现和社会竞争的舞台。不论是形形色色的微商、代购,还是五花八门的拉票,抑或见怪不怪的索要点赞,朋友圈建构的社会关系网络,也成为人脉和社会资本,能够为他人带来切实的收益和好处。那种对朋友圈进行利益变现的做法,难免会让朋友圈充满了工具理性的味道。
生活谣言、伪科学、心灵鸡汤的泛滥,让朋友圈越来越缺乏品质。这些利用公众的经验盲点、知识盲点、逻辑缺陷和情感需要的做法,让无效信息充斥朋友圈,降低了人们的阅读体验。层出不穷的老人迷路、屡见不鲜的小孩被拐,切割了朋友圈的公信力;那种群发助手检查删除,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的小把戏,让朋友圈异化为 宫心计。
正如社会学家夏学銮所言,多元的时代主体,决定多元的社会心态。微信朋友圈犹如一面镜子,折射出当下一些不良的社会心态。不论是炫富,还是炒作,抑或忽悠,一些人为了寻找归属感和认同感,将朋友圈当成秀场。这种短视、功利的做法,让朋友圈的社会互动走、变味。
缺乏规则意识和公共精神的自说自话,难免会让朋友圈一地鸡毛。说到底,微信朋友圈既具有一定的私密性,也具有一定的公共性;它不是自家的后花园,承载不了那么多任性的想干就干。建立朋友圈的表达规则、提升媒介素养,我们才能既享受表达的便利与乐趣,又呵护一个干净屏幕。(杨朝清)
【村官时政热点:微信朋友圈如何呵护一个“干净屏幕”】相关文章:
★ 四川公务员申论时政热点:打破老师“铁饭碗” 先去教育行政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