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查字典公务员网 >考研 >考试题库 >考研专业课 >国际金融学问答题三
北京 上海 山东 江苏 浙江 安徽 吉林 福建 广东 广西 海南 天津 河北 黑龙江 山西 甘肃 湖北 湖南 河南 四川 重庆 云南 贵州 西藏 宁夏 新疆 青海 陕西 辽宁 江西 内蒙古

国际金融学问答题三

2015-04-15 | 网络

下面的简答题主要围绕国际金融学相关知识点及来出题的,主要考察考生对国际金融学相关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希望考生认真练习。考生如果对文中的解答题有不懂的知识点,可以联系我们,这里有专业的指导老师帮您解答,也可以加考研交流群QQ 324943679,也可关注官方微信号:zgkaoyan365。

276、试对国际收支的理论进行比较分析。

(1)弹性分析理论否定了货币贬值一定有改善贸易收支作用与效果的片面看法,而正确指除了只有在一定的进出口弹性条件下,货币贬值才有改善贸易收支的作用与效果;弹性分析法是建立在定量的基础上的它对于变量的有关因素作了比较全面的考察,因而具有一定现实意义。从实践上看,利用汇率变动来改善国际收支也确定能收到一定的效果。弹性论由于建立在局部均衡法的基础上的,它仅局限于分析汇率变化对进出口市场的影响,而忽视了对社会总支出和总收入的影响,因而具有很大的局限性。

(2)外贸乘数说。该理论认为一国的国际收支和国民收入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一国的出口具有和国内投资同样的效应,可以增加国民收入总量,而一国的进口具有和国内投资同样的效应,可以增加国民收入总量。

(3)吸收分析法。该理论认为当国民收入大于总吸收时,国际收支为顺差;国民收入小于总吸收时,国际收支为逆差;当国民收入等于总吸收时,国民收支为平衡。吸收论所主张的国际收支调节政策,无非就是改变总收入与总吸收(支出)的政策,即支出转换政策与支出增减政策。结论认为:吸收法是从总收入与总吸收(总支出或总需求)的相对关系中来考察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并提出国际收支的调节政策的,而不是从相对价格关系出发,这是它与弹性论的重大差别;就货币贬值的效应来将吸收论是从贬值对国民收入和国内吸收的影响中来考察贬值对国际收支的影响的,而弹性论则从价格与需求的相对关系来考察贬值对国际收支的影响;吸收论含有强烈的政策搭配取向;吸收论的主要缺点是假定贬值是出口增加的唯一原因,并以贸易收支代替国际收支,因此,从宏观角度看,它具有不够全面和自相矛盾的地方。

(4)政策配合理论。政策配合是指一国政策将各种经济政策适当配合运用,以便同时实现国内均衡对外均横双重目标。国内均衡即内部平衡(internal

balance)所要达到的政策目标是维持物价稳定,实现充分就业和促进经济增长,对外均衡即外部平衡(External

Balance),所追求的目标是国际收支均衡。蒙代尔主张内外经济发生不均衡时,两种政策如何搭配,要看具体的经济情况而定,即:

序号对内和对外经济情况财政政策金融政策

1经济膨胀和经常账户顺差紧缩性的膨胀性的

2经济膨胀和经常账户逆差紧缩性的紧缩性的

3经济衰退和经常账户顺差膨胀性的膨胀性

4经济衰退和经常账户逆差膨胀性的紧缩性的

(5)货币分析法。货币分析法理论根据是国际收支的整体均衡,因此它不注重经常账户中贸易收支,劳务收支,单方转移或资本账户中某个具体项目的局部均衡,所强调的是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结算账户中的调节性项目,即所谓线下项目。线下项目可以显示出国际收支逆差或顺差对于国内货币的基数(基础货币),由此可决定货币的供给。该理论还认为,一国货币供给是由中央银行的国内信用和外汇储备两个部分构成的,而货币需求则是价格,收入和利率等有限变量的稳定函数。观点:国际收支不均衡的调节是一个自动恢复均衡的过程的;强调国际收支对外汇储备的影响,国际收支差额意味着官方储备的增减,等于本国货币需求减本国所创造的货币。所以,国际收支是与货币供求相联系的一种货币现象,是一国货币供给的自动调节机制,而货币供给与需求之间的总额,反映在国际收支平衡表中官方储备净增减的变动中。局限性:货币分析法颠倒了国际经济关系,认为调节性交易会影响自主性交易;货币分析法假设商品价格对国际收支不起作用,这不符合实际;货币分析法认为市场上存在着全面的商品套购,使每件商品在各地的价格变化不大;在管理浮动汇率制下谈国际收支的自我调节机制没,只是一种幻想。

277、什么是国际货币体系?它的内容有那些?

国际货币体系(InternationalMonetary

System,简称IMS)是指各国政府共同遵守的为有效地进行国际间各种交易支付所作的一系列规定、做法和制度等安排,包括为此所确定的国际支付原则、采取的措施和建立的组织机构。国际货币体系一般包括三个主要问题:第一、国际支付原则。一国货币与其他货币之间的汇率如何确定、如何变动,一国对外支付是否受到限制(即外汇管制),一国货币可否自由兑换成支付货币,国际结算制度如何。第二、国际收支调节机制。当一国国际收支不平衡时,各国政府应采取什么方式弥补这一缺口,而各国之间又如何协调。第三、国际货币或储备资产的确定和供应。使用什么货币作为支付货币,国际储备的物质基础是什么,一国政府应持有何种世界各国所普遍接受的资产作为储备资产,用以维护国际支付原则和满足调节国际收支的需要。

查字典公务员考研在此预祝考生备考顺利,早日考取名校。

【国际金融学问答题三】相关文章:

公考法律知识专题之宪法(三)

公考法律知识专题之刑法(三)

【理论观察】为什么中国能一再飞跃

2017山西公务员行测重要题型讲解—不定方程问题

公考法律知识专题之侵权行为法

备考的学问与艺术

申论热点:“孩子优先”应成全民理念

2017山西公务员考试行测重点题型:利润问题

公考法律知识专题之法理学(一)

申论范文:中国梦

推荐栏目阅读 考研 考试题库 考研专业课
网友关注
网友关注视频

行测 申论 面试

考试技巧

精彩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