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查字典公务员网 >考研 >备考资料 >考研专业课 >热点案例分析:公共管理视角下中国户籍制度的问题探究
北京 上海 山东 江苏 浙江 安徽 吉林 福建 广东 广西 海南 天津 河北 黑龙江 山西 甘肃 湖北 湖南 河南 四川 重庆 云南 贵州 西藏 宁夏 新疆 青海 陕西 辽宁 江西 内蒙古

热点案例分析:公共管理视角下中国户籍制度的问题探究

2014-10-22 | 网络

材料实事:

2014年7月30日,我国出台户籍制度改革新政, 国务院正式印发 《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国新办30日举行新闻发布会,公安部副部长黄明,教育部副部长刘利民,人社部副部长杨志明,发改委秘书长李朴民等部委负责同志介绍 《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有关情况。公安部副部长黄明指出,户籍制度改革有三个比较鲜明的特点:一是这次户籍政策是一次总体调整。这次是在中央对新型城镇化建设作出全面的规划后,决定在全国实施差别化的落户政策,这对合理布局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合理引导人口的分布将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二是按照中央全面深化改革的统一部署进行的一次综合配套的改革,就是户籍制度的改革不仅是户籍制度本身单项的改革,是各有关部门配套进行的改革。三是对新型户籍制度的一次整体构建。

黄明说,这次户籍制度改革一个大目标,就是要努力实现1亿左右农业转移人口及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镇落户,让在城镇就业居住的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暂时没有落户的,能够逐步享受当地的基本公共服务。这次户籍制度的改革不仅是落户政策的调整,还包括要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全面实施居住证制度,健全人口信息管理制度等多个方面。

建国以来的形成户籍制度历经多次改革。从公共管理学的角度来讲,一方面,由于市场失灵的存在,市场不能选择国家社会发展的最优路径,而户籍制度正是政府规划社会发展的一种举措;另一方面,公共物品理论探讨的主要问题之一就是居民对于拥有不同的局部公共物品的社区进行选择时,政府如何进行宏观政策调控,通过合理配置社会资源,使得社会帕累托最优的实现。户籍制度当前引发的严重的社会矛盾,已经成为当前中国民生问题迫切改革的对象之一。

中国目前的户籍制度问题主要体现有以下几点:

一、农村和城市人口户籍分开的二元制户籍制度阻碍社会发展。

中国当前处于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全面转型的阶段,生产要素的流动,包括资本、劳动力等资源的优化配置是促进市场经济发展的必备条件,而二元制的户籍制度将城乡人为的分割,阻碍了人口的正常迁移以及资本的合理移动,从而影响了市场经济的发展。

二元化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中国城市化的进程,城市化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并且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我们国家城乡区域之间的收入和发展的不平等现象。

二元化制度阻碍了农村和农业的发展,农村大多数的青壮年把青春时光留给了大城市的建设,然而在融入城市、扎根城市又阻碍重重,而把老弱病残留给了农村。城市化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并且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我们国家城乡区域之间的收入和发展的不平等现象。

二元化制度损害了宪法赋予公民的基本权利的实现。宪法规定:公民有居住、迁徙的权利,但是二元化制度强化了人们的地域观念,再加上利益普遍向城市倾斜,形成了事实上的户口等级制度,造成了公民在心理意识上形成了不同价值和等级的社会身份以及公民在国家地域内居住的阻碍和困难,架空了宪法保护的公民享有平等权利的实现。

二、户口附带的权利差异非常明显,加剧社会民生问题。

在我国,由于户口制度与劳动就业、福利保障、义务教育等各项集体社会制度进行实质性的捆绑,所以不同城市的户口带来的福利和权利差异非常明显,由此导致城乡子女入学,外地和本地子女入学和教育、养老保险、医疗卫生等方面享有的待遇和权利存在巨大的不平等,加剧了社会民生问题。

三、外来人口落户难引发社会矛盾。

由于经济和收入的地域差异以及我国在规划城市建设和发展的不合理,中国的一线城市集中了过多的就业大企业和单位,国家的政策导向又使得利益和最优的居民福利普遍向大型城市倾斜,特别是一线的大城市,这就使得城市难以承载的过多人口涌入大城市,为城市造成巨大压力,由于城市的接纳能力有限,同时造就了外来人口的落户当地户口难问题。

二元制的制度人为的强化了人们的地域观念,国家招干以及解决再就业时,也以本地人口优先。外来人口落户难的问题,也造成了大城市人群高人一等的贵族心理,外来人群在住房、福利等各个方面普遍受到限制和歧视;外来人员的子女在接受与城市人的同等教育方面往往面临困难,这也实际上造成将公民进行等级的划分,并由此引发了社会矛盾,严重影响着市场经济转型时期城市化的良性发展。

四、户籍的世袭制度与国际脱轨并加剧社会矛盾。

当前中国的户籍制度和世界脱轨,子女可以继承父母的户籍制度,起到了固化公民先天身份的作用,从先天就带来一种人为的等级差别;另一方面,同为城市户口的人群在非本地户口就业后的落户和住房也带来了麻烦。这种世袭制度和国际通行的按照出生划分的户籍制度脱轨,由此造成了人口在落户、人才全国范围流动的障碍,并且在城市规划、落户、就业歧视、社会福利不平等的严峻问题下,加剧着社会矛盾。

由以上几点可以看出,户籍制度的改革已经成为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巨大障碍,只有结合现实情况,对户籍制度进行有步骤、有规划的改革,并且逐步和世界接轨,才能为我国的社会文化和经济建设的良性发展提供保障和条件,促进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目标的实现。

【热点案例分析:公共管理视角下中国户籍制度的问题探究】相关文章:

理论性热点:出租车管理体制亟需改革

黑龙江政法干警热点模拟:女性就业“暗门槛”

湖北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出租车管理体制亟需改革

公考状元分享成功秘诀:遇到不会做的题不要停

申论热点: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意义

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相关问题

经验谈:公务员考试成为我生活的新起点

申论热点:建立更加科学的“复出”机制

黑龙江政法干警申论热点:健康中国建设

2017山西行测冲刺指导:巧解交替合作类工程问题

推荐栏目阅读 考研 备考资料 考研专业课
网友关注
网友关注视频

行测 申论 面试

考试技巧

精彩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