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查字典公务员网 >考研 >备考资料 >考研专业课 >行政管理考研基础考点之考研视角下的权力制约理论
北京 上海 山东 江苏 浙江 安徽 吉林 福建 广东 广西 海南 天津 河北 黑龙江 山西 甘肃 湖北 湖南 河南 四川 重庆 云南 贵州 西藏 宁夏 新疆 青海 陕西 辽宁 江西 内蒙古

行政管理考研基础考点之考研视角下的权力制约理论

2015-01-14 | 网络

权力是腐败滋生的来源,因为国家权力的强制力和权威性以及对于社会管理的垄断性,其背后不可避免滋生腐败。近年来,权力滋生腐败的案件的已经成为了全中国乃至世界媒体关注的对象,在一份联合国统计的腐败国家名单中,华人区国家密集的的东南亚和中国都赫赫在目。在去年万众瞩目的APEC论坛上,中方大力提倡的建立亚太经合组织反腐败执法合作网络的建立吸引了世界的目光,并且向世界展示中国反腐的决心;从2013年到2015年,中央四大官场腐败同盟、山西帮、石油帮的陆续清除,更是展示了中国政府根除国家弊病,缓解社会矛盾,促进经济发展的决心。

因此,从实事案例的角度分析,制约权力,防止腐败是考研的案例分析、名词解释、简答题的热门考点,权力制约理论对于现代权力制约的法制和实践建设有巨大的指导意义。本周,中共考研李老师从考研的视角来分析:权力制约理论。

一、分权制衡理论

这一理论又称权力制约理论,是西方国家的立法、行政和司法三种权力各自独立又相

互制约和均衡的理论,是被西方国家普遍运用在政治体系和其他国家管理活动中的重要法理。该理论强调的是以权力制约权力。为防止政府权力的腐败或滥用,必须对它进行合理分

割,并建立相互制约和监督的关系。

它是近现代西方国家政治制度和监督制度的重要理论基础,它为西方国家的权力架构

提供依据,又为各种监督方式的拓展奠定基础,从而成为西方国家重要的形成监督理论基石,并受到后世很多西方思想家的推崇、继承与发展。它实践中更成为对近代西方政治民主化进程产生深远的历史影响的理论。

然而,分权制衡理论主导下的权力制约模式能有效制约权力,但行政权不可能解决所有权力滥用问题。②三权分立表面并列关系,实际中:一、司法权是最弱的。二、行政权是其中最具扩张型的,因此很难达到理想的制衡效果。

世界各国中,分权制衡理论应用得最深入的国家非美国莫属,美国以分权制衡理论很好的限制了政府的权力,成为具有较强的自由、民主、平等思想的国度,又因为其强大的舆论监督和三权分立很好的配合并保护民众的权力,防止权力的滥用。而中国由于国情和历史条件的限制,没有实践这一理论与国家行政实践上,而以党内监督作为补充。

二、社会契约论

该理论是指政府和人民之间存在契约关系,一切权利属于人民, 政府权力是人民缔结契约、转让权力的结果。 行政管理者只是人民权力的具体执行者, 权利是人民赋予的,必须承担维护人民权利的义务。为防止政府滥用职权和侵犯民权, 人民可以监督政府行为。

第一,契约签订直接动力在于契约双方当事人之间要达到某种目的。政府权力的产生是公民和政府之间订立契约的而结果,其直接动力和目的都是为了维护全体公民的公共利益,政府行为必须服从于这个目的,为公民利益负责。

第二,契约意味着双方当事人之间权利义务的对称。一方面,政府掌握管理社会的公共权力,同时必须负起维护公共利益的义务、责任;另一方面。公民有服从政府公权的义务,同时有被保护公共利益的权利,有监督和制约公权的权利。

该理论主旨为以道德制约权力:即不但需要来自公民、社会团体的他律监督,权力主体的道德自律监督也必不可少。

三、 人民主权理论

该理论认为人民拥有主权,国家公权的主权源于人民权利的让渡,因此,人民对国家有

天然监督权。这一理论是提出西方思想家基于社会契约论和主权论提出的民主理论,西方政治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理论成果;是人类在对政治发展历史经验的基础上获得并且经检验为真理的认知,它是对家天下和野蛮政治的否定,是对客观世界的正确反映,是较好的解释权利来源的观点。

该理论的内涵包括:

①根据人民主权理论,人民主权是政府权力的逻辑基础,一切权利属于人民。

②权利是人民赋予的,行政管理者必须承担维护人民权利的义务。为了防止政府滥用职权和侵犯民权,人民可以通过各种形式来监督政府行为。

③建立行之有效的监督机制对政府的各种行为进行监督。

人民主权理论很好解释了政府权力真正来源:人民的权利,引申出人民应该起到监督政府和制约政府权力的作用。人民主权论也是世界各国的政府做公民的服务者的理论最初来源之一,随着公民管理社会的意识的增强,政府的服务导向意识的增强,人民主权论体现出了愈来愈重要的理论作用。但是实际上,作为委托人的人民本身处于权力约束的弱势,很难有效制约公权。政府作为人民代理人很难做到按照人民意志来行事,其主要原因包括:

①政府的目标函数不总是与人民一致。当一种行动不是直接代表公共利益,而是代表行为者时,就会出现代理者的行为偏差,代理人背离、背弃委托人利益的危险。

②信息不对称。一方面,人民或代议机构与政府间信息始终是不对称的。代理人(政府)可能通过提供不真实的信息来追求自身效用最大化;另一方面,信息的不对称使得人数众多而且分散的人民缺乏采取统一集体行动的动力,加大了对政府监督的困难。这些方面导致的政策方针的错误只会计划民众和政府的矛盾,是发展中的中国要亟待解决的问题。

③无竞争的垄断代理权造成政府出于明显的优势。一方面,任何国家都只存在一个统一的行政系统,这就造成在委托代理权的承接中,无代理权的竞争,而政府拥有垄断代理权,使得政府出于明显的优势,扭曲了人民和政府的委托代理关系。另一方面,体现委托人意志的法律通常只给法律执行者政府提供原则性的规定和指导,政府的自由裁量权较大。

④人民力量虽然强大但是分散,监督力量有限。

考点分析:分权制衡、社会契约论、人民主权轮都是热门的概念题,除此之外,关于分权制衡的弊端、中国为什么不能沿用分权制衡理论、人民主权论难以有效实践的原因等等都是考研的热门考点,具体相关讲解请大家关注 腾讯课堂:查字典公务员考研行政管理学基础阶段专业课(第十五讲)。

【行政管理考研基础考点之考研视角下的权力制约理论】相关文章:

【政策解读】规范民警执法,公安部发出哪些“大招”?

湖北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压缩贪官的潜伏空间

湖北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谁来给“碧生源神话”洗洗澡?

理论性热点:就业歧视

【政策解读】这些正确的急救“姿势”,你get到了吗?

2017省公务员考试行测:速解数量关系题三大方法

民本民心

公务员行测语文基础知识复习:中国古代文学常识纵向梳理

2017广东金平区工商行政管理局招聘政府购买服务人员录用公示

河北政法干警申论热点:人民陪审员制度

推荐栏目阅读 考研 备考资料 考研专业课
网友关注
网友关注视频

行测 申论 面试

考试技巧

精彩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