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查字典公务员网 >考研 >备考资料 >考研专业课 >西医综合考研:动脉血压
北京 上海 山东 江苏 浙江 安徽 吉林 福建 广东 广西 海南 天津 河北 黑龙江 山西 甘肃 湖北 湖南 河南 四川 重庆 云南 贵州 西藏 宁夏 新疆 青海 陕西 辽宁 江西 内蒙古

西医综合考研:动脉血压

2015-06-09 | 网络

动脉血压是指血液对单位面积主动脉管壁的侧压力(压强),一般是指主动脉内的血压。

其国际标准单位是帕(Pa)或千帕(kPa),以往常用毫米汞柱来表示。

血管内有足够的血液充盈是形成动脉血压的前提。心室收缩射血和血液流向外周所遇到的阻力(外周阻力)是形成动脉血压的基本因素。心脏收缩所做的功一部分用于流速,一部分产生侧压,但如果没有外周阻力,血液即迅速向外周流失,不能保持对大动脉管壁的侧压力。此外,大动脉的弹性扩张和回缩使收缩压不致过高,舒张压不致过低具有重要缓冲作用。

影响因素分析主要有以下五种:

⑴每搏输出量: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每搏输出量增加,收缩压上升较舒张压明显。反之,每搏输出量减少,主要使收缩压降低。

⑵心率:心率增加时,舒张压升高大于收缩压升高。反之,心率减慢时,舒张压降低大于收缩压降低。

⑶外周阻力:外周阻力加大时,舒张压升高大于收缩压升高。反之,外周阻力减小时,舒张压的降低大于收缩压的降低。

⑷大动脉弹性:大动脉管的弹性贮器作用主要起缓冲血压的作用。当大动脉硬变时,其缓冲作用减弱,收缩压会升高,但舒张压降低。

⑸循环血量和血管系统容量的比例:当血管系统容积不变,血量减小时(失血)则体循环平均压下降,动脉血压下降。血量不变而血管系统容积加大时,动脉血压也将下降。

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

综合上述,动脉血压的形成与心脏射血、外周阻力、主动脉和大动脉管壁的可扩张性和弹性以及血管系统内有足够的血液充盈量等因素有关,凡改变上述诸因素,动脉血压将受到影响,现分述如下:

搏出量

在心率和外周阻力不变的情况下,当左心室收缩力加强,搏出量增加时,在心缩期进入到主动脉和大动脉的血量增多,管壁所受的侧压力增大,收缩压明显升高。由于主动脉和大动脉管壁被扩张的程度大,心舒期其弹性回缩力量也大,推动血液向外周流动的速度加快,因此,到心舒期末,主动脉和大动脉内存留的血量增加并不多,故舒张压虽有所升高,但升高的程度不大,因而脉压增大。反之亦然。临床上左心功能不全时主要表现为收缩压降低,脉压减小。

外周阻力

如心输出量不变而外周阻力增加时,即小动脉和微动脉口径缩小。阻止动脉血液流向外周,使心舒期未主动脉和大动脉内的血量增多,舒张压明显升高。在心缩期内,由于动脉血压升高使血流速度加快,因此,在心缩期内仍有较多的血液流向外周,故收缩压升高不如舒张压升高明显,因而脉压减小。反之亦然。舒张压的高低主要反映外周阻力的大小,原发性高血压病人大多是由于阻力血管广泛持续收缩或硬化所引起,此时外周阻力增大,动脉血压升高,而舒张压升高较明显。

动脉管壁弹性

主动脉和大动脉管壁的弹性对动脉血压起缓冲作用,当主动脉和大动脉管壁的弹性降低时,表现为收缩压升高而舒张压不变或稍高,脉压增大。随着年龄的增长,主动脉和大动脉管壁的弹性纤维逐渐减小,而胶原纤维增多,导致血管的弹性降低。阻力血管也具有一定的弹性,其弹性也会随年龄的增长而有所降低,被动扩张能力减小,外周阻力增大,所以舒张压虽也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升高,但升高的程度不如收缩压。

心率

搏出量和外周阻力不变的情况下,心率增快,心舒期缩短,舒张期间流向外周的血量减少,致使心舒末期主动脉内存留的血量增多,舒张压明显升高。由于动脉血压升高,可使血流速度加快。因此,在心缩期内仍有较多的血液从主动脉流向外周。所以,尽管收缩压也升高,但不如舒张压升高明显,表现为脉压减小。反之亦然。故心率主要影响舒张压。循环血量。

血量及容积

在正常情况下,循环血量和血管容积相适应。如果血管容积不变而循环血量减小(如大失血),或者循环血量不变而血管容积增大(如中毒引起的毛细血管、小静脉扩张),都特使体循环的平均充盈压降低,回心血量减少,心输出量减少,动脉血压降低。

以上讨论是假定其它因素不变,单一因素改变时对动脉血压的影响.实际上,在完整人体内,单一因素的改变而其它因素不变的情况几乎是不存在的。因此,在某些生理或病理情况下动脉血压的变化,往往是各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综合结果。

生理意义

动脉血压是循环功能的重要指标之一,动脉血压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各器官的血液供应和心脏的负担。若动脉血压过低,将引起器官血液供应减少,尤其是脑和心脏等重要器官的供血不足,将导致严重后果。若血压过高,则心脏和血管的负担过重。长期高血压患者往往引起心脏代偿性肥大、心功能不全,甚至导致心力衰竭。血管长期受到高压,血管壁本身发生病理性改变,甚至可导致破裂而引起脑溢血等严重后果,所以保持动脉血压近于正常的相对稳定状态是十分重要的。

动脉脉搏

在每个心动周期中,由于心脏的收缩和舒张,动脉内的压力和容积也发生周期性的变化,导致管壁的搏动,称为动脉脉搏,简称脉搏。这种搏动是以波浪形式沿动脉管壁向末梢血管传播出去,这就是脉搏波。脉搏波的传播速度与动脉管壁的扩张性呈反变关系。在主动脉传播速度约3--5m/s,大动脉约7--10m/s,小动脉扩张性小,则传播速度最快,约15--35m/s。

脉搏可用脉搏描记仪记录下来。脉搏的波形可因描记的方法和部位的不同而有差异。但一般都包括上升支和下降支两部分。

(1)上升支:是由于心室快速射血期动脉压力迅速上升,管壁突然扩张而形成。其上升支的斜率(上升速度)与幅度可以反映心输出量、射血速度、外周阻力及主动脉和大动脉管壁的弹性。当心输出量增加,射血速度加快,外周阻力成小以及主动脉和大动脉管壁的弹性降低时,则斜率大,波幅高。反之,则斜率小、幅度低。

(2)下降支:是由于射血后期速度减慢,输出量减少,进入动脉的血量少于流至外周的血量,故动脉压力降低,动脉弹性回缩,形成下降支前段。随着心室舒张,主动脉压力迅速下降,在主动脉瓣关闭的一瞬间,血液向心室方向倒流,管壁回缩使下降支急促下降,形成一个小切迹,称为降中波。但由于此时主动脉瓣已关闭,倒流的血液被主动脉瓣弹回,动脉压再次稍有上升,故又形成一个短暂的小波,称为降中波。随后在心室舒张期中,动脉血液继续流向外周,管壁继续回缩,脉搏波继续下降,形成了下降支的后段。下降支的形状大致反映外周阻力的大小。如外周阻力增大,则降支前段下降速度较慢,切迹位置较高,降中波以后的降支后段坡度较陡;相反,外周阻力减小,则降支前段下降速度较快,切迹位置较低,降中波以后的降支后段坡度较平坦。

以上就是查字典公务员考研西医辅导老师为同学们整理的西医综合考研动脉血压考纲知识点总结,复习到这一模块的同学们可以回顾一下,预祝同学们复习顺利,取得好成绩!

【西医综合考研:动脉血压】相关文章:

排列组合在2017公务员考试行测中的应用

湖北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药企“行业禁入”需要落地

湖北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指责“路人”不如践行“最美”

湖北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交通安全

2017江西公务员考试冷门职位

申论热点:今天如何做记者

西医综合考研常见问题及解答:肾交感神经兴奋与生尿

湖北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如何跨过讨薪难的“合同门槛”

湖北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让农民工融入城市社区

2017陕西公务员备考:申论写作素材积累技巧

推荐栏目阅读 考研 备考资料 考研专业课
网友关注
网友关注视频

行测 申论 面试

考试技巧

精彩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