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查字典公务员网 >考研 >备考资料 >考研专业课 >2017年新闻传播学考研:新媒体时代的新闻评论
北京 上海 山东 江苏 浙江 安徽 吉林 福建 广东 广西 海南 天津 河北 黑龙江 山西 甘肃 湖北 湖南 河南 四川 重庆 云南 贵州 西藏 宁夏 新疆 青海 陕西 辽宁 江西 内蒙古

2017年新闻传播学考研:新媒体时代的新闻评论

2016-06-13 | 网络

新闻评论是新闻业务中比较重要的一点,查字典公务员考研整理了一篇有关新媒体环境下的新闻评论变化,2017年新闻传播学考研的同学可以全面了解一下。

一、新媒体冲击下的新闻评论环境

(一)信息的迅速传播

网络新媒体让任何观点、事件得到较快速的传播,重大问题会在一天甚至几个小时内传播到全国甚至全世界范围,因此让新闻评论具有了较好的社会环境背景。社会对新闻事件的了解可以有利于新闻评论的受众群体更加广泛。因此一旦有相关评论的出现也会得到快速的传播,社会效应更大,影响性不容忽视。任何内容的传播也应尤为慎重,避免偏差问题扩大其负面影响。作为新闻评论上,在吸引人们关注的时候也要注重其舆论导向,避免快速迅速的传播造成较大的负面作用。

(二)信息量大容易造成信息淹没

虽然网络媒体让海量的信息展现在人们面前,但是如果想在众多的信息中脱颖而出较为困难,特别是传统媒体的新闻评论内容很可能会被海量信息隐藏,无法达到其正常的发声。甚至在网络信息监管不严的情况下,媒体本身的新闻评论容易遭到剽窃,媒体本身的新闻地位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由于信息的海量状况,因此要想脱颖而出,需要媒体自身品牌的权威性,同时新闻评论上还需要有新颖性,能够充分的赢得人们的共鸣和认可,在评论的深度、广度和独特性上要有提升,否则就会被其他海量信息所掩盖。

(三)新媒体改变受众接受方式

新媒体让更多人接受新闻评论的方式得到改变,受众没有耐心守在电视机或者拿着平面纸质材料进行阅读,更多的是通过手机和电脑等媒介进行阅读。因此新闻评论要积极的发展相关新媒体的阅读和观看方式,这样便于人们在日常工作中或者生活中随时的接收到评论内容。因此电视新闻评论、报纸新闻评论方式还是网络新闻评论,都需要积极的扩展自身新闻评论的传播方式,运用多媒体联合,特别是关注通过微信、微博、门户网站等方式进行有效的评论传播,从而才能让评论具有一定社会影响力,提升媒体自身的新闻评论权威性和品牌性。

(四)新媒体让信息获取更便捷

新媒体对传统的新闻评论造成一定冲击,新媒体占据了一定新闻评论高地,但是新媒体也为新闻评论的展开提供了更多的便捷性。新媒体信息搜索更加便捷,可以有效的让新闻评论获取到更多的观念反馈、更丰富的新闻信息内容,让新闻评论有较好的背景资料了解,同时也让新闻评论创作者对人们在新闻上的反馈状况有更多的了解。特别是现代新闻媒体的互动平台,让普通民众可以充分的表达自己对新闻事件的想法以及对新闻事件所了解的情况。这在一定程度上免于新闻评论在资料收集情况上耗损的时间,甚至在新闻反馈情况上可以通过新媒体得到有效信息的获取,让新闻评论的创作节省了较多的时间和精力。

信息获取便捷的同时也需要媒体人对信息具有较强的鉴别能力。网络媒体中的信息纷繁复杂,同时也有较多的虚假信息、夸张信息等,对新闻评论造成一定误导。作为新闻评论的媒体人员要对资料有较强的鉴别能力,了解权威信息渠道,避免不规范信息内容对自身思维带来的误导。在新闻资料的获取途径上,要注重权威网站、报刊、电视、广播等媒体的信息采集,避免虚假小道消息,对于信息的真实性要做初步的鉴别,同时也要通过专业机构和人员进行信息内容的确定审核,避免新闻评论站在错误的信息了解情况之上导致错误的评论取向。这需要新闻人自身对信息的鉴别和选取能力上有较好的综合能力,不仅仅要相信媒体,同时也要有自我对信息的筛选和鉴别能力,不要将审核工作全部交付给新媒体。新媒体只是一种信息来源渠道,但是并不是所有信息的来源渠道。特别是对新闻事件的真实还原,最好获取到当事人的真实了解,或者权威专家的咨询获取。在新媒体环境中,虽然百度等新媒体网站在民间使用范围较为广泛,但是其权威性仍然不能做确定,甚至很多信息有错误问题,如果过于的信任相关网络信息,就会导致新闻失实性的评论,甚至引发贻笑大方的低级问题。

(五)新媒体造就更多热门话题

在网络媒体中会有更多新话题出现,甚至在民间传播广泛,对于很多新闻内容是否能成为新闻评论的主题,要进行慎重选择。很多新闻事件甚至是非常恶俗的内容,但是在民间又传播广泛,具有较高的社会新闻评论价值。但是在新闻评论的选题上如何进行多选题的精益求精的挑选,同时肩负起社会应有的社会责任,对于社会舆论的错误性发展趋势要予以调整。因此,新闻选题虽然较多,并不是所有对可以进行新闻评论的开展。特别是恶意炒作性的新闻事件,进行新闻评论反而助长了其炒作的效果,新闻评论不要让自身的媒体资源成为了他人利用的手段。

(六)新媒体新奇冲击提升了人们对新闻评论的要求

在过去相对封闭的媒体环境中,人们对于新闻和评论的获取多从报刊和电视、广播等渠道获取,人们之间的信息传播相对局限,人们并没有接受到更多更全的信息,因此对于新闻评论的要求也较低。而当下新媒体的冲击,让人们对新闻评论有了更多的要求。特别是新媒体竞争激烈,其信息的传播不仅要求新闻评论的新颖、深度、全面,甚至还要讲究新闻评论的趣味性、互动性等要求。因此这种要求与形势之下,新闻评论的创作者需要有更高的智慧和技能,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从而让新闻评论具有更广阔的认可度和影响力。如果新闻评论内容过于的同质化,就无法激起人们的观看的兴趣,从而无法达到新闻评论的自身价值。

二、新闻评论未来发展

(一)趣味性

新闻评论在一定程度上要摆脱单一刻板的形象,适时情况下需要加入趣味性和活泼性,提升新闻评论的观看效果,满足受众的一定趣味需求。特别是受众中部分人群并没有长时间的关注性,偶尔的趣味性或者整个评论的趣味性设置可以提升新闻评论的活泼性、轻松性,避免过于沉闷或严肃的氛围。当下的人们生活压力较大,过于沉闷刻板的内容虽然也有一定受众需求,但是长期刻板形象会让人有接受的疲乏感。通过趣味性的评论开展可以让人们在轻松娱乐的氛围中得到观点的接收,让新闻评论的接收效果上更优质。趣味性的评论可以成为受众生活的调剂,也是人们生活元素的一种需求。而趣味性只是新闻评论风格发展的一个方向,未来的新闻评论发展应该是多种风格百花齐放的局面,从而满足不同受众、同一受众不同时间的需求,例如新闻评论可以严肃、也可以书卷气、时尚性、可爱性、知性风格或者平民化风格等,针对不同新闻事件内容,所开展的新闻评论也可以多样化,不必要刻板的强调统一的模式。特别是人们生活日益加快,高压力生活下的人们需要通过更加多元的需求来满足人们的内心需求。

(二)互动性

新媒体建立了更多互动平台模式,新闻评论也可以进行有效的媒体与受众间的互动。一方面受众发表自身的观念看法,另一方面媒体可以从中了解受众情况、舆论状况和其他信息的收集。同时越多的受众参与互动,也表明评论受到了更多的关注,甚至可以成为新闻评论质量评审的参考指标之一。互动性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受众的表达需要,将话语权在一定程度上放归了部分给受众,而不是让话语权专制式的放在媒体手里,拉近了新闻评论与受众间的距离感,更加脚踏实地的接地气。这种互动性需要新闻评论展开多媒体合作,传统的电视新闻评论、报纸新闻评论都可以通过网络互动平台让新闻评论的互动性得到满足。

(三)多媒体联合

传统的媒体都局限在各自的媒体领域展开新闻评论,当下的新闻评论需要借助于多种媒体联合来达到最好的新闻评论开展。通过新媒体的运用,可以有效的让新闻评论得到更广泛范围的扩展,提升新闻评论影响性,满足不同新媒体用户的需求,提升新闻评论接收体验度。传统的新闻评论也可以通过微信、微博、门户网站等进行内容的传播,积极开展多媒体联合合作的作用,充分利用新媒体,而不是将新媒体当作洪水猛兽般的拒绝。

(四)深度与独特性

新闻评论要积极扩展自身的视角,提出深度、全面和独特的新闻评论视角,避免新闻评论的同质化,通过扎实的新闻评论内容去吸引受众的认可,提升媒体地位。无论是传统的电视、平面媒体,还是网络媒体,新闻评论的深度性是关键,不能让新闻评论浮于表面,要挖掘其深度与高度,同时要加强其独特评论视角的选择,展现新闻评论的差异化。这样才能在多媒体联合和高效传播的情况下提供传播的动力和社会影响力,否则再有效的传播方式都无法得到新闻评论的有效扩展。新闻评论的核心竞争力仍然是其主题选择、点评的深度与高度,争取获得最广阔人群关注,树立新闻评论媒体的权威性。但是避免新闻评论的粗俗、恶俗,要保证评论的一定素养,引导社会正确的舆论导向。

新闻转播学考研中,专业课占据了300分的分值,查字典公务员考研建议2017年考生多花时间和精力在专业课上。为了帮助同学们备考,查字典公务员考研特为广大学子推出2017考研OL乐学、暑期集训、精品网课系列备考专题,针对每一个科目要点进行深入的指导分析,欢迎各位考生了解咨询。同时,查字典公务员考研一直为大家推出考研直播课堂,足不出户就可以边听课边学习,为大家的考研梦想助力!

推荐阅读》》》

【2017年新闻传播学考研:新媒体时代的新闻评论】相关文章:

2017山西行测技巧:掌握特值法的奥秘

2017国考报考须知:行测和申论满分各是多少?

2017国家公务员考试入门篇:国考与事业单位等其他公职类考试的区别

2017陕西公务员考试申论文章如何写出漂亮的对比式开头

2017陕西公务员考试申论作文常见的文章结构讲解

2017年各省公务员考试时事政治怎么考

2017国家公务员考试体检标准

2017公务员考试行测热门题型讲解:工程问题

申论范文:物质化时代的精神家园

2017国考报名须知:哪些人可以参加2017国考?

推荐栏目阅读 考研 备考资料 考研专业课
网友关注
网友关注视频

行测 申论 面试

考试技巧

精彩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