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查字典公务员网 >考研 >备考资料 >考研专业课 >传播学教程考研复习笔记之群体传播
北京 上海 山东 江苏 浙江 安徽 吉林 福建 广东 广西 海南 天津 河北 黑龙江 山西 甘肃 湖北 湖南 河南 四川 重庆 云南 贵州 西藏 宁夏 新疆 青海 陕西 辽宁 江西 内蒙古

传播学教程考研复习笔记之群体传播

2016-10-14 | 网络

《新闻学导论》是新闻传播学考研的参考书目之一,它阐释人类社会的信息传播现象,注重概念的明晰性和理论的系统性,对现代信息社会中的人内传播、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以及国际传播与全球传播领域中的主要理论问题进行较为全面的阐述、分析和梳理。本书内容比较多,知识点比较散,因此在冲刺阶段的复习拥有一本复习笔记是很必要的,下面是传播学教程复习笔记。

第六章 群体传播、集合行为、组织传播

人内传播和人际传播属于微观系统,群体传播和组织传播属于中观系统的范畴。

第一节 群体传播

一、群体的概念及其类型

群体(日本社会学家岩原勉):具有特定的共同目标和共同归属感、存在着互动关系的复数个人的集合体。

群体的本质特征:1、目标取向具有共同性。2、具有以我们意识为代表的主体共同性。

这两个特征意味着任何一个群体都具有互动机制和使共同性得到保障的机制,这种机制成为群体的组织性。

分类:按在个人社会化过程中所起作用的直接和间接程度分为初级群体和次级群体,按组织性的强弱分为组织群体和非组织群体。但还有第三类群体:由临时的集合行为所产生的聚集的人群。

二、群体的社会功能和意义

社会功能:群体是将个人与社会相联结的桥梁和中间纽带。群体是社会的中观系统,是社会的组成部分,群体帮助个人完成社会化过程,训练和分配社会角色,形成社会规范和准则,调节和控制个人的行为。

正面意义:对社会:它有助于社会秩序的维持,使社会秩序的连续性得到保证,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对个人:1、群体是满足个人需求的重要手段。包括物质的和精神的。 群体的能力大于参与群体的单纯个人能力的简单相加,群体也能够使成员个人的能力得到增强,实现个人实现不了的目标,这是个人参加群体的基本动机之一。

  2、群体是个人的信息来源和社会安全感的提供者。加入群体获得关于外界变化的信息以减少因对环境的不确定性而产生的恐惧和忧虑,协作,以集体的力量克服困难和危机。提供安全的行为方式范例,按照群体的行为准则约束自己的行动,防止个人发生社会偏离和陷于社会孤立的有效方法。

  3、群体是个人表现和实现自我的场所与手段。最大限度地丰富自己,促进自己的力线共和目标的实现。群体是表现和实现个人价值的重要场所。

  负面意义:某些群体为实现一己之目的而拒绝承担正当的分工 给社会秩序和社会生活带来混乱的情况;群体在为个人带来利益的同时具有束缚和压抑个性的负面作用。

  三、群体传播与群体意识

  群体成立、生存和发展的条件:1、共同的目标和关心事项,这是群体凝聚力的核心。2、成员之间的协作意愿,也就是个人参加群体并愿意为之作出贡献的动机。3、群体与成员、成员与成员间的传播互动机制,即群体传播。

  群体传播:将共同目标和协作意愿加以连接和实现的过程。

  群体传播是群体生存和发展的一条基本的生命线。群体传播对群体意识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

  群体意识定义:参加群体的成员所共有的意识。

  包含内容:(1)关于群体目标和群体规范的合意;(2)群体感情,成员间的个人能感情、群体成员主观境界的融合所产生的我们感情。;(3)群体归属意识,群体成员因从群体活动得到某种程度的需求满足而对群体所产生的认同感。

  群体意识无疑是在群体信息传播和互动过程中形成的。群体意识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成员个人的态度和行为的制约作用上。

  群体意识的核心是群体规范。

  四、群体规范在群体传播中的作用

  群体规范:成员个人在群体活动中必须遵守的规则,广义上也包括群体价值,即群体成员关于是非好坏的判断标准。

  群体规范功能:

  1、协调成员的活动、规定成员角色和职责以促进群体目标的达成。 2、通过规范的共有来保证群体的整体合作。

  3、通过指示共同的行为方式以维持群体的自我同一性。 4、为成员个人提供安全的决策依据。

  在群体传播中,群体规范的主要作用在于排除偏离性意见,将群体内的意见分歧和争论限制在一定范围之内,保证群体决策和群体活动的效率。

  群体规范的维持通过群体内的奖惩机制来保证。

  群体规范还对来自群体外的信息或宣传活动的效果具有重要的影响。凯利和沃卡尔特的实验,以中学生的课外团体童子军为对象。

  群体归属意识越强,对群体的忠诚度就会越高,对与群体规范不相容的宣传就越表现出较强的抵制态度。

  群体对来自外部的说服活动效果的影响表现在:

  1、在说服的观点与群体规范一致的场合,群体规范可以推动成员对观点的接受,起到加强和扩大说服效果的作用。

  2、在说服观点与群体规范不相容的场合,后者则阻碍成员接受对立观点,使说服效果发生衰减。唤起自卫行为,出现逆反效果。

  五、群体压力与趋同心理

  群体压力:群体中的多数意见对成员中的个人意见或少数意见所产生的压力。 个人服从集体、少数服从多数是群体活动的一个基本原则。人为了进行有效的社会合作,需要对多数人的意见做出一定程度的妥协和让步。群体压力也会带来错误的判断,形成对多数意见的盲目服从。美国心理学家所罗门。阿什的实验。判断线段是否相等。

  形成多数意见的盲目服从的原因:

  1、信息压力,一般人在通常情况下会认为多数人提供的信息,其正确性概率要大于少数人,个人对多数意见会持较信任的态度。

  2、趋同心理,遵从性。个人希望与群体中的多数意见保持一致,避免因孤立而遭受群体制裁的心理。

  少数意见的中坚人物的作用不可忽视,中间人物的意志坚定性、主张的一贯性和态度表明的强烈性可以对多数派产生有力的影响。

  勤奋是成功的可靠保证,在考研这条路上不到最后时刻,永远不要放弃;不到最后胜利,永远不要掉以轻心。为了方便大家学习,查字典公务员考研为广大学子推出2017考研冲刺集训营、专业课一对一、乐学系列备考专题,针对每一个科目要点进行深入的指导分析,还会根据每年的考研大纲进行针对性的分析哦~欢迎各位考生了 解咨询。同时,查字典公务员考研一直为大家推出考研直播课堂,足不出户就可以边听课边学习,为大家的考研梦想助力!

  推荐阅读》》》

  传播学教程查缺补漏复习笔记大全

  2017新传新闻学导论考研出题点汇总笔记

【传播学教程考研复习笔记之群体传播】相关文章:

传播学教程考研复习笔记之传播效果研究的领域

传播学教程考研复习笔记之大众传播与环境认知

传播学教程考研复习笔记之传播制度和媒介控制

传播学教程考研复习笔记之几种主要的受众观

传播学教程考研复习笔记之传播学的主要学派

传播学教程考研复习笔记之组织传播

传播学教程考研复习笔记之从动物传播到人类传播

传播学教程考研复习笔记之人际传播

传播学教程考研复习笔记之传播的基本过程

传播学教程考研复习笔记之信息社会与信息传播

推荐栏目阅读 考研 备考资料 考研专业课
网友关注
网友关注视频

行测 申论 面试

考试技巧

精彩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