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查字典公务员网 >考研 >备考资料 >考研专业课 >传播学教程考研复习笔记之大众传播的社会影响
北京 上海 山东 江苏 浙江 安徽 吉林 福建 广东 广西 海南 天津 河北 黑龙江 山西 甘肃 湖北 湖南 河南 四川 重庆 云南 贵州 西藏 宁夏 新疆 青海 陕西 辽宁 江西 内蒙古

传播学教程考研复习笔记之大众传播的社会影响

2016-10-14 | 网络

《新闻学导论》是新闻传播学考研的参考书目之一,它阐释人类社会的信息传播现象,注重概念的明晰性和理论的系统性,对现代信息社会中的人内传播、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以及国际传播与全球传播领域中的主要理论问题进行较为全面的阐述、分析和梳理。本书内容比较多,知识点比较散,因此在冲刺阶段的复习拥有一本复习笔记是很必要的,下面是传播学教程复习笔记。

第七章 大众传播

第三节 大众传播的社会影响

一、大众媒介与现代人的生活

1、大众传播提供新闻、信息和知识,帮助了解外部世界的动向和变化。

2、提供关于生活的有用信息,帮助安排日常生活。

3、提供文化享受,丰富精神世界。

4、提供娱乐,活动轻松和休息。 传播对现代人的有用性。

二、关于大众传播社会影响的两种观点

1、基于乐观主义期待的肯定态度。

布莱士《美利坚民主国》探讨了大众传播与政治民主进程的关系。

舆论是民主政治的基础,舆论的发展和形成分为历史和现实两个过程。现实的舆论是一个由分散的、具有情绪性和偏颇性的个人印象或观点经传播结晶为合理的公众意见的过程,以报刊为核心的传播媒介在此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报刊三种功能:作为事件的报道者和讲解员的功能;作为政治主张的代言人的功能;反映社会上读者一般一件的测风标功能。报刊通过这三项功能使舆论超越个人意见的简单相加,成为组织化的有机整体。惟有这种舆论,才能在民主政治中发挥主导作用。

法国,塔尔德《舆论与群集》,报刊对社会的一个最主要的贡献就是造就了现代舆论的主体公众。报纸导致了公众的诞生,他们是纯粹的精神上的集合体。惟有作为公众意见的舆论才具有政治上的正当性和合理性,报刊则是将分散的公众连成一个有机整体的纽带;公众的规模将随着报刊的普及而无限扩大,社会将由受习惯和传统支配的时代 前进到以流行和革新为主流的时代。

库利《社会组织》,印刷意味着民主,民主只有在舆论获得某种组织性之际才能成为现实。舆论实质上是组织化的群体意识和公共意识。近代传播媒介的发达不仅扩大了人类的交流与沟通,而且促进了各国、各民族和阶层间的共通的人性和道德的发展。

2、怀疑主义的忧虑态度。

1)背景:

①西方对传媒的集中和垄断,使得大众传播不仅未成为一般公众参与政治的手段,反而成为少数人操纵的工具。

②二战后媒介内容的煽情化、浅薄化、低俗化倾向加剧。

2)拉扎斯菲尔德和默顿大众传播使现代人沉溺于媒介提供的表层信息和通俗娱乐,具有麻醉受众的神经负功能。

3)清水几太郎现代社会由信息的大量复制所支配,大众媒介一方面作为营利企业,一方面作为宣传机构,使大众淹没于表层信息的洪水中,丧失了对重要公共事件的理性思考和判断能力,类似于心理暴力。

4)格林电视的煽情性和刺激性,使美国人的理性思考和判断能力急剧下降,退化到只会边看电视变吮吸手指的地步。(美国 精神医学家 《电视与美国人的性格》)

大众传播是伴随着传播科技的发展而出现的一种强有力的大型社会信息系统,这种信息系统发挥什么性质的影响,关键在于使用和管理它的人,以及它所处的社会制度和这些制度赋予它的使命。

3、唯物主义态度

1)对任何一种传播媒介社会影响的性质都不能简单地做出结论

2)我们不能幼稚的认为大众传播必然会给人类带来民主和自由,同样也不能简单断定它必然会导致法西斯专制或独裁;既不能断言它肯定会促进人性和道德的发展,也不能断言它只能导致人性的退化或堕落。

3)归根到底,大众传播史伴随着传播科技的发展而出现的一种强有力的大型社会信息系统,这种信息系统发挥什么性质的影响,关键在于使用和管理它的人,以及它所处的社会制度和这些制度赋予它的使命。因此,脱离具体的历史和社会条件,单纯地谈论大众传播的善与恶是没有意义的。

三、大众传播、信息环境与人的行为

(一)、人与环境互动过程的变化

人与环境的互动关系:

人的行为也就是调节自身与环境的关系的活动。人与环境的关系包含四个基本要素: 1、客观环境本身2、人对环境的认知3、人的行为4、人的行为对客观环境的反馈或影响。

人的行为决策是建立在环境认知的基础上的。

传统社会里,人们对环境的认识建立在第一手信息的基础上。 客观环境环境认知人的行为客观环境。

现代社会里,复杂的环境已经远远超出了人们的感性经验的范围,必须通过大型媒介系统去把握。大众传播以传达信息、提示外部环境变化为基本职能,向人们提示的环境不是简单地等同于客观环境本身,而是环境的再现,或叫信息环境。

客观环境信息环境环境认知人的新闻客观环境。

信息环境:指一个社会中由个人或群体接触可能的信息及其传播活动的总体构成的环境。

1、构成信息环境的基本要素是具有特定含义的信息符号。

2、一系列的信息符号按照一定的结构相互组合便构成具有完整意义的讯息,大部分讯息传达的并不仅仅是信息或知识,而且包含这特定的观念和价值,它们不仅仅是告知性的,而且是指示性的,因而对人的行为具有制约作用。

3、当某类信息的传播达到一定规模时,便形成该时期和该社会信息环境的特色和潮流。信息环境具有社会控制的功能,是制约人的行为的重要因素。传统社会,信息环境与客观环境处于重合状态。大众传播系统发达的现代社会,信息环境则与客观环境产生了分离,成了不同于环境本身的二次环境,具有了相对独立性。

大众传播是信息环境的主要营造者,大众传播在形成信息环境方面的优势:

①通过信息的大量生产、复制和大面积传播,在短期内给将同类信息传遍社会,造成普遍的信息声势

②大众传播的信息具有公开性、权威性、显著性和直达性。 李普曼 美国新闻工作者 《自由与新闻》、《舆论》 提出现代人与客观信息的隔绝的问题。

1)人们因为活动范围等局限,对周围事物的了解往往通过新闻供给机构进行。因此人们的行为不再是对客观环境及其变化的反应,而是对新闻机构提示的某种拟态环境的反应。

2)拟态环境,即信息环境,它并不是现实环境的镜子式的再现,而是传播媒介通过对象征性事件或信息进行选择和加工、重新加以结构化以后向人们提示的环境。

3)而人们意识不到注意这一点,往往把拟态环境当作客观环境本身看待。

4)大众传播形成的信息环境(拟态环境),不仅制约人的认知和行为,而且通过制约人的认识和行为来对客观的现实环境生产影响。这一机制使现代环境越来越信息化,即大众传播提示的信息环境越来越有了演化为现实环境的趋势。

藤竹晓 日本 传播学者

明确提出了拟态环境的环境化问题。

许多拟态事件,一旦进入大众传播渠道,很快演化成为社会流行现象,变成随处可见的社会现实。由于人们是根据媒介提供的信息来认识环境和采取环境适应行动的,这些行

动作用于现实环境,使得现实环境越来越带有了拟态环境的特点,以至于人们很难在两者之间做出明确的区分。

大众传播具有形成信息环境力量,通过人们的环境认知活动来制约人的行为,这是大众传播发挥其社会影响力的主要机制。

勤奋是成功的可靠保证,在考研这条路上不到最后时刻,永远不要放弃;不到最后胜利,永远不要掉以轻心。为了方便大家学习,查字典公务员考研为广大学子推出2017考研冲刺集训营、专业课一对一、乐学系列备考专题,针对每一个科目要点进行深入的指导分析,还会根据每年的考研大纲进行针对性的分析哦~欢迎各位考生了 解咨询。同时,查字典公务员考研一直为大家推出考研直播课堂,足不出户就可以边听课边学习,为大家的考研梦想助力!

【传播学教程考研复习笔记之大众传播的社会影响】相关文章:

湖北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大雾天里的“宏观”与“微观”

理论性热点: 教育改革

专家提醒:917考前三大注意事项

公务员考试申论文章没有深度怎么破?

乡镇公务员《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考试模拟题二

【理论观察】从严执法,令环保造假“零侥幸”

公考每周资讯速递习题(第五十六期)

公务员考试面试十二种提问方式解析

申论名言警句储备:政府工作报告中的热门内容

申论热点:公益诉讼主体需要“突围”

推荐栏目阅读 考研 备考资料 考研专业课
网友关注
网友关注视频

行测 申论 面试

考试技巧

精彩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