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查字典公务员网 >考研 >备考资料 >考研专业课 >2017考研教育研究方法精要笔记之教育实验法
北京 上海 山东 江苏 浙江 安徽 吉林 福建 广东 广西 海南 天津 河北 黑龙江 山西 甘肃 湖北 湖南 河南 四川 重庆 云南 贵州 西藏 宁夏 新疆 青海 陕西 辽宁 江西 内蒙古

2017考研教育研究方法精要笔记之教育实验法

2016-11-15 | 网络

教育研究方法是教育学考研的通用参考书之一,有十二章的内容,通过实例阐述了教育学的研究方法,下面是教育研究方法的核心知识点复习笔记,希望可以帮助到同学们。

第七章 教育实验法

一、调查法是我们最常使用的研究方法,而教育实验法是量化条件最高的。

二、按实验控制的程度、实验的内外效度可分为:前实验、准实验和真实验【选择、填空】

  三、准实验:用于在真实的教育情境中,用真正的实验设计来控制无关变量,不能采用随机方法分派被试的情况,无法像真实实验那样完全控制误差来源,只尽可能予以控制的实验。【选择、填空题】

  四、教育实验研究的效度

  1、【名词解释,结合教材】内在效度的定义:指自变量和因变量联系的真实程度,即研究的结果能被解释的程度。①操作自变量、控制无关变量、其结果才有效

  ②没有内在效度的实验研究是没有价值的

  ③实验内在效度的高低,取决于无关变量的控制程度。

  2、影响内在效度的因素【简答题、论述题:根据给定课题进行实验设计,分析影响因素】

  (1)历史(同时事件):指除了实验变量之外,一些未经控制的因素会影响实验结果的变化。

  (2)成熟:指实验期间,实验对象的身心变化影响到实验变量对因变量的作用

  (3)测验:前测的暗示对实验因变量的影响。前后测的题型基本相同时,实验对象会因为熟悉测验的技巧和题型,而导致即使没有实验处理,后测分数也有所提高

  (4)工具:指测量手段对实验因变量的影响。 Eg:对于新阅读教学方法效果的实验研究。后测的题目比前测的容易;测量实施者要求的不同(认读或明意);评判者的评价标准不一致。

  (5)统计回归:指在前后测的教育实验中,或以极端分数的学生为对象,就容易产生统计回归现象。统计回归现象指某次测验中成绩特别高或特别低的学生,不管是否接受实验处理,都可能在第二次测量时成绩向团体平均数回归。

  (6)差异的选择:所选择的实验组未进行随机抽样和分组所导致的实验结果的差异,不能归之于实验处理的原因。进行实验时,避免选择最好学校、最好的班级、最好的学生以及配备最好的教师。

  (7)实验对象的流失:实验对象在实验期间的流失,如转学、休学等,可能是实验结果难以解释。

  (8)多种因素的交互作用

  3、【名词解释,结合教材】外在效度的定义:指实验结果的概括性和代表性,即实验结果是否可能推论到实验对象以外的其他受试者或实验情境以外的其他情境。

  4、影响外在效度的因素 参照笔记

  (1)选择与实验处理的交互作用效应

  如:选择一些具有高智力的学生进行启发式教学和灌输式教学比较,实验结果发现前种教学法优于后种教学法。

  推论:启发式教学优于灌输式教学

  合理推论:对于高智力学生而言,他们更能从启发教学法中获益

  (2)测验与处理的交互作用

  指前测对后测的作用以及前测与后测的交互作用

  有前测经验会造成后测经验好,前测提高了对所测验内容的敏感性,提高后测成绩

  (3)实验安排效应(霍桑效应)

  由于实验情境的安排,实验对象知道自己正在被观察或正在参加实验,所表现的行为自然而然的与平时有很大不同。

  可能存在投实验者之所好,改变正常的行为方式,努力表现实验者所期望的行为

  霍桑效应:就是指那些意识到自己正在被别人观察的个人具有改变自己行为的倾向

  在实验中,尽量不让实验组知道他们作为被试进行实验,如果已知,则可以告诉对照组他们也是实验组。

  (4)多重处理的干扰

  当同样的受试者重复接受两种或多种的实验处理时,由于前面的处理,常常不易完全消失,以致几项实验处理间会相互产生干扰的作用。

  练习效应:比如多种学习方法的同时实验,即使成绩提高也难以得出是某种方法所致

  疲劳效应:由于被试参加的实验过长,或是参加的实验项目过多,情绪和动机都会减弱的现象,表现为被试成绩下降。

  五、在控制实验内外效度因素的原则【填空题】

  原则:最大最小原则 (1)变化差异最大(2)干扰结果最小(3)误差最小

  六、教育实验研究的变量【名词解释】

  1、自变量:是指由研究者选定并进行操纵,对被试产生影响的条件或变量。(即采取的教育方法或措施等)是研究者呈现给被试的刺激变量,自变量有人为性。

  2、因变量:指由自变量的作用而导致的被试变化的结果

  3、无关变量:泛指除自变量以外一切可能对实验起干扰作用从而影响研究结果的因素。主要体现在:实验对象的态度;实验对象的成熟;实验对象的经历;实验对象的已有知识经验、能力水平

  七、教育实验设计与评价【给出课题,然后进行实验设计】参照笔记

  1、教育实验设计的步骤

  (1)问题与假设

  (2)确定实验处理(如何具体进行实验操作、内容、时间、次数等)

  (3)明确实验对象(解释样本来源、大小及抽样方法)

  (4)界定变量

  (5)明确要测量的因变量及测量手段

  (6)选择实验设计,对无关变量进行控制的方法

  (7)实验资料的收集和处理

  ■陈述研究的问题并提出研究假设

  ■确定实验处理

  ■列举群体、样本、实验单位、抽样方法及样本大小

  ■选择因变量及适当的测量手段

  ■判定该实验需要控制的无关因素,选择控制方法、设计控制过程和预测控制的程度

  2、教育实验最基本的设计类型

  (1)单组实验设计

  ①单组后测设计

  ②单组前后测设计

  ③单组相等时间样本设计

  ④单组多因子实验设计

  (2)等组实验设计

  ①静态组比较设计(不等组)

  ②等组前后测设计

  ③等组后测设计

  ④所罗门四组设计

  ⑤不相等控制组设计(不等组)

  (3)循环实验设计或轮组实验设计

  (4)准实验设计的常用类型

  ①不相等控制组前后测设计②单组时间序列设计③不相等控制组时间序列设计

  八、给出一个课题,看哪种实验设计更合适

【2017考研教育研究方法精要笔记之教育实验法】相关文章:

2017省考行测运算题首选好方法:尾数法

2017省考行测高频题型讲解之时间规划问题

2017山西公务员考试行测数量关系复习方法总结

公考法律知识专题之侵权行为法

公考法律知识专题之婚姻法

【理论观察】“以教育控人”让教育公平蒙上阴影

2017省考行测重难点攻克之容斥问题详解

公考法律知识专题之刑法(五)

公考法律知识专题之宪法(一)

2017多省公务员考试行测数量关系考点讲解:不定方程

推荐栏目阅读 考研 备考资料 考研专业课
网友关注
网友关注视频

行测 申论 面试

考试技巧

精彩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