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有很多院校经济学所推荐的参考书都不同,但现代政治经济学仍然是比较重要受众比较多的一本参考书,以下是现代政治经济学复习笔记供同学们参考。
第二章 货币
第二节 货币的职能与货币流通规律
一、货币的职能
货币的职能是指货币的社会经济作用,它是货币本质的具体表现形式。货币的职能是随着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发展而发展。在发达的商品经济中,货币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等五种职能。
1、价值尺度是货币的第一职能,即充当商品的价值尺度。
货币之所以能充当价值尺度,是因为货币本身也是商品,也有价值。货币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只要是观念上的货币或想象货币。
商品价值通过一定量的货币表现出来,就是商品价格。包含一定金属重量的货币单位及其等分叫做价格标准。
货币的价值尺度和价格标准既有区别也有联系。
2、流通手段是货币的第二个职能,即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
执行流通手段的货币一定是现实货币。
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就是商品流通。货币作为商品流通媒介的不断运动就是货币流通。商品流通是基础,货币流通是商品流通的表现。
在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流通中,已经包含着发生商品相对过剩危机的可能性。
3、贮藏手段。当货币退出流通领域以后,被人们保存、收藏起来时,货币就执行贮藏手段的职能。货币具有贮藏手段是因为货币是一般等价物,是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可以随时转变为现实商品。作为贮藏手段的货币必须是现实足值货币。
贮藏货币具有自发调节货币流通量的作用。
4、支付手段。是在以延期付款形式买卖商品的情况下,货币在用于清偿债务时或支付税赋、工资、租金的职能。货币作为支付手段进一步加深了经济危机的可能性。
5、世界货币。是货币越出国界,在世界市场上执行一般等价物作用的职能。世界货币的职能表现为:在国际市场上充当价值尺度;作为购买手段,购买外国商品;作为支付手段,用来支付国家收支差额;充当国际间财富转移的手段。
货币的五种职能是有机地联系着的,它们共同表现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的本质。在货币的五个职能中,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最基本的职能,其他职能是派生职能。
二、货币流通规律
货币流通规律是指决定在一定时期内商品流通中所需要货币量的规律。
在一定时期,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与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与同一单位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这就是金属货币流通规律。货币流通量公式(课本P.52)
三、纸币流通规律与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
纸币流通规律是指流通中纸币总量所代表的价值量决定于货币必要量的规律。它是货币流通规律在纸币流通条件下的特殊表现形式。纸币是由国家发行并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纸币流通规律是以金属货币流通规律为基础的。纸币流通规律是以金属货币流通规律为基础,为纸币的发行限于它象征地代表的金(或银)的实际流通的数量。
纸币发行量超过商品流通所需金属货币量所引起的货币贬值、物价上涨的现象,叫做通货膨胀。
通货紧缩是指一般物价水平的持续下跌,即物价出现负增长。
通货紧缩和通货膨胀都可能给经济发展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为了帮助考生更好地复习,查字典公务员考研为广大学子推出2017考研冲刺集训营、VIP一对一等系列备考专题,针对每一个科目要点进行深入的指导分析,欢迎各位考生了 解咨询。同时,查字典公务员考研一直为大家推出考研直播课堂,足不出户就可以边听课边学习,为大家的考研梦想助力!
推荐阅读》》》
2017经济学考研冲刺阶段备考攻略
搞懂这107个核心考点 微观经济学轻松应考
【现代政治经济学笔记之货币的职能】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