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查字典公务员网 >考研 >备考资料 >考研专业课 >2017教育学考研教育心理学第五章练习题答案
北京 上海 山东 江苏 浙江 安徽 吉林 福建 广东 广西 海南 天津 河北 黑龙江 山西 甘肃 湖北 湖南 河南 四川 重庆 云南 贵州 西藏 宁夏 新疆 青海 陕西 辽宁 江西 内蒙古

2017教育学考研教育心理学第五章练习题答案

2016-12-01 | 网络

冲刺阶段,同学们需要多做模拟题,下面是教育心理学第五章练习题参考答案。(查看题目》》》教育心理学第五章练习题)

第五章 知识的建构

一、选择题

1.C 2.A 3.D 4.C 5.A 6.C 7.A 8.C 9.B(解析:概念变化不等于概念转变,概念转变必须是新概念与旧概念之间存在冲突的。)

10.B

11.B 12.C (迁移是一种学习到另一种学习的转变,而画画和美术社指的是同一件事,不算迁移。)

13.D 14.A 15.B

二、简答题

  1.分析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的异同。

  答: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是根据表述形式不同对知识进行的分类,二者的差异如下:

  (1)陈述性知识关心是什么的问题,它是对事件的一种描述,例如,昨天下雨了;程序性知识主要关心的是怎么样、如何去做,例如:如何驾驶一辆汽车。

  (2)陈述性知识是一种静态的知识,他只是对事件的一种描述性;程序性知识是一种动态的知识,例如如何驾驶一辆汽车就包含着许多的过程。

  (3)陈述性知识比较容易获得,但是也很容易遗忘,称序性知识比较复杂,获得的过程比较难,但是一旦获得,巩固性比较好,不容易遗忘。

  尽管程序性知识与陈述性知识之间存在着许多的不同之处,但它们之间还是存在着相似的地方。例如,虽然两者在人们长时记忆中的表征特征方面完全不同,但它们都对贮存在人脑中的知识和经验作了同样的表征。并且,这种知识在有限的工作记忆的容量中能够被灵活地使用。例如,在陈述性知识当中,当以命题的形式保留了客观世界在意义上的联系后,有可能使人在工作记忆中以当时想到的为数有限的命题(观念)为线索,不时地从自己的长时记忆网络中提取出与此相关的命题或观念,因此人们由此及彼的联想当归之于这种观念网络化的形成。同样,对于程序性知识而言,它通过自身的目的流来流畅地控制人一连串举动,以减轻人的工作记忆的负担。

  2.简要介绍概念转变的过程。

  答:简单说,概念转变,就是个体原有的某种知识经验由于受到与此不一致的新经验的影响而发生的重大改变。新获得的信息与原有信念、假定或理解之间必须是存在冲突的。

  概念转变过程是认知冲突的引发及其解决的过程,学习者首先要意识到新经验与原有观念之间的不一致,从而产生一种冲突感,在此基础上,学习者要对新、旧经验及其有关的事实、观念进行分析和判断,思考各自的合理性、正确性,直至对新、旧知识经验做出某种调整,以解决它们之间的冲突。

  (1)引发认知冲突

  认知冲突指人的原有图式与新感受到的事件或客体之间的对立性矛盾。面对认知冲突,学习者需要对新信息或原有图式做调整,以解决冲突,这正是认知改造和发展的重要基础。

  认知冲突可以做如下分类:① 直接经验中的认知冲突与间接经验中的认知冲突:前者是指行为预期与实际结果之间的冲突,后者指个体在社会文化互动(如阅读、听报告、讨论等)中遇到与自己原有观念不同的观点,从而感到的冲突。② 现实概念的冲突与潜在概念的冲突:前者指学习者头脑中现实存在着的概念与新经验的冲突;但有时头脑中的概念并不是以现实表征存在的,而是以非言语表征的方式微弱地、含糊地存在着的,甚至在教学前根本就不存在,只是以学习者的整个经验结构为背景会推出这样的理解 ,这种概念(观念)与新经验之间的冲突就是潜在概念的冲突。③ 针锋相对的认知冲突与可兼容的认知冲突:有时,冲突的两个概念之间是针锋相对的,但有时它们却可以同时成立,只有视角的不同,而没有根本性对立。

  引发认知冲突在概念转变过程中具有关键意义,因为只有体验到认知冲突,个体才能感受到原有概念的不足,认识到替换或调整原有概念的必要性。但是,只是引发了认知冲突

  还不足以使概念发生改变,这取决于学习者解决认知冲突的具体方式和途径。

  (2) 认知冲突的解决与概念转变

  解决认知冲突有多种可能的途径和方式。主要有这几种:① 径直地或经过认真分析之后拒绝新概念;②通过三种可能的方式纳入新概念:a.机械记忆;b.概念更换:以新概念代

  替旧概念,并与其它概念相协调;c.概念获取:与包括原有概念在内的有关概念一起被重新编辑,这意味着学习者可以在原有知识背景下理解新概念,新旧概念并不完全对立。

  为了促进错误概念的转变,教师需要创设一定的情境,以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这可以是通过实验、演示等让学生看到与原有理解相反的事实(反例),或者直接提出与学生原有理解相对立的新观念,从而引发认知冲突。

  3.根据概念转变的特点,你对概念教学的策略有什么见解?

  答:概念转变,就是个体原有的某种知识经验由于受到与此不一致的新经验的影响而发生的重大改变。这里的概念是指某种观念,指个体关于某一对象的观点、看法,比如,地球在绕着太阳转就是一个概念(观念)。概念的变化有两种可能:一种可称为丰富,即新知识的纳入充实了现有知识,通过积累的方式使这些知识发生变化。在这种情况下,新知识与原有知识之间基本是一致的、相容的。另一种情况可以称为修订,这是指新获得的信息与原有信念、假定或理解之间存在冲突,因而要对彼此对立的理解作出调整。概念转变针对的是后一种情况,即个体在面临与原有经验不一致的信息时,对原有理解、解释作出的调整、改造,而不是针对细枝末节的变化,所以有人又称之为原理转变或信念转变。

  可见,概念的转变存在一个新概念代替旧概念的过程,是新旧知识由产生矛盾到解决矛盾的过程。如果说知识的建构包括同化和顺应两个方面,那么概念转变研究从原有概念的转变来考察学习过程,它更关注学习中的顺应的一面,将学习看作是学习者原有概念及方法论发生转变的过程。学习不仅要解决知与不知的问题,而且要解决信与不信的问题。

  据此,概念教学不仅是通过熟悉的词语,清楚地把学科的内容呈现出来,不仅是呈现科学家对某现象的完好的解释,也不仅是用仪器来简单演示某内容,教学还意味着探明学生对某现象的前科学概念,并采用一定的策略促进概念转变,而不只是告诉学生你的想法错了。概念转变研究充分说明,科学教学不只是要把现成的、外在的科学知识装进学生的记忆库中,而是要充分切入学生真实的经验世界,促进知识的生长,促进深层理解的生成。为概念转变而进行的教学将更需要学习者的高水平思维,更需要有开放、互动的教学环境,这对科学教育的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4.简要介绍迁移的几种类型。

  答:根据不同的维度可以把迁移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①正迁移与负迁移

  从迁移的影响效果方面看,迁移的发生并非总是积极的影响,它既可以是积极的,也可以是消极的。积极的影响通常被称为正迁移,消极的影响被称为负迁移。

  正迁移即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积极影响,包括一种学习使另一学习具有了良好的心理准备状态,一种学习使另一学习活动所需的时间或练习的次数减少,或使另一种学习的深度增加或单位时间内的学习量增加,或者已经具有的知识经验使学习者顺利地解决了面临的问题等情况。

  负迁移一般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消极影响,多指一种学习所形成的心理状态,如反应定势等,对另一学习的效率或准确性产生了消极的影响(潘菽,1980),或一种学习使另一学习所需的学习时间或所需的练习次增加或阻碍另一种学习的顺利进行、知识的正确掌握等。

  ②水平(横向)迁移与纵向迁移

  加涅把正迁移又分为横向迁移和竖向迁移两种。横向迁移,是指个体把已学到的经验推广应用到其他在内容和难度上类似的情境中。而竖向的迁移,是不同难度的两种学习之间的相互影响,一种是已有的较容易的学习对难度较高的学习的影响,往往是对已有的学习进行概括和总结并形成更一般性的方法或原理的结果。另一种是较高层次的学习原则对较低层次的学习的影响,原则的迁移就是由较高层次的学习产生的原则对该原则适合的具体学习情境的迁移。

  ③顺向迁移与逆向迁移

  迁移既可以是顺向的,即先前的学习对后来的学习的影响,称为顺向迁移;也可以是逆向的,即后来的学习对先前学习的影响,称为逆向迁移。

  ④自迁移、近迁移与远迁移

  根据迁移的范围不同所进行的划分。如果个体所学的经验影响着相同情景中的任务操作,则属于自迁移;近迁移即把所学的经验迁移到与原来的学习情景比较相似的情境中(如不同学科间的迁移);如果个体能将所学的经验用到与原来情境极不相似的情境中,既产生了远迁移(如课堂知识用到社会实践中)。

【2017教育学考研教育心理学第五章练习题答案】相关文章:

2017浙江公务员考试备考这五点不可轻视

2017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考生热门问题答疑

2017山西行测备考:盈亏思想之鸡兔同笼问题

2017教育学考研教育心理学第五章练习题

2017山西公务员考试行测数量关系复习方法总结

考试前几种缓解心理压力的方法

湖北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治理网络团购乱象

2017省考行测数量关系经典题型之空瓶换水问题

2017陕西公务员考试申论文章写作技巧:巧用过渡段

2017陕西公务员考试申论文章开头这样写能提高分数

推荐栏目阅读 考研 备考资料 考研专业课
网友关注
网友关注视频

行测 申论 面试

考试技巧

精彩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