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查字典公务员网 >考研 >备考资料 >考研专业课 >2017新闻传播学考研考点押题预测之网络舆论(白皮书)
北京 上海 山东 江苏 浙江 安徽 吉林 福建 广东 广西 海南 天津 河北 黑龙江 山西 甘肃 湖北 湖南 河南 四川 重庆 云南 贵州 西藏 宁夏 新疆 青海 陕西 辽宁 江西 内蒙古

2017新闻传播学考研考点押题预测之网络舆论(白皮书)

2016-12-16 | 网络

以下是查字典公务员考研教研组为大家整理的2017新闻传播学考研考点押题预测之网络舆论,以供考生参考复习。

一、基础知识

概念解析:舆论与舆情

舆情是社会的晴雨表,它反映了一定时期、一定范围内公众的关注焦点,反映了公众对某些问题与现象的意见与态度,反映了社会现实中的矛盾、冲突,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释社会中潜在的危机。

舆论是舆情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舆情在某一方面的集中表现。而舆情不仅包含公开的舆论,也包含一些隐含的公众态度与情绪等。

舆情具有常态性表现,即在日积月累中体现出一种民意倾向,同时又会有爆发性表现,即通过某些特定时间集中体现出来的舆论。

网上舆情即是在互联网这样一个媒介中体现出来的社情民意,它不是个别网民的个别意见,而是网民作为一个整体所表现出来的态度与意见的综合状况。在特定时期或特定事件发生时,网上会爆发性地形成一些舆论热点,在某种意义上,这些热点就是网络民意的风向标。网络舆论是社会舆论的一个组成部分,但它并不等于社会舆论。

二、出题角度

(一)网络舆论的主要作用

1、意愿声张

网络舆论是对一部分社会成员意见的直接反应。特别是在一些重大事件发生时,它能直接反应一部分网民的态度与心声。无论它的作用是否积极,网络舆论所传达的民意都是不容忽视的。当然网络舆论不等于社会整体舆论,也不能代表全体网民的意见,但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社会成员的思想动向。

2、意见整合

德国社会学家诺依曼指出,舆论具有整合社会意见的概念。网络舆论也具有这样一种概念,它使人们具有相对一致的关注焦点,且最终能在这些焦点问题上形成一种主流意见。网络舆论的形成过程产生了一种整合力量,使大多数人的意见得以达成一致。

3、行为导向

网络舆论是社会中一种意见气候,它给人们提供了一种参照,使人们以此为据来调整自己的态度与行为,就像人们通过天气预报来安排自己的活动一样,尽管这种导向有时会产生消极影响,但它的作用是客观存在的。

4、社会监督

网络舆论也是一种社会监督力量。与传统媒体的舆论监督相比,网络舆论体现的不仅仅是专业媒体机构的监督能力,还体现了网民的力量。专业媒体对于某些事件的报道,会推动舆论焦点的形成。而网络舆论的走向,也会影响到专业媒体机构的报道取向。可以说,在网络舆论监督方面,网络舆论是一种复合性力量,它将专业媒体与网络公众结合在一起,两者互动从而形成一种强大的声势。

5、情绪宣泄

网络看上去是虚拟的,但其实质是现实世界的一种反应。人们在网络中进行意见表达,并非总是为了参与社会实务,优势仅仅是为了宣泄个人情绪。网络的这种泄压阀功能不可忽视,由此我们也应该认识到网络舆情的复杂性。

(二)网络舆论的产生及发展规律

网络舆情最集中、最强烈的体现,是在一定时期内或就特定事件所形成的网络舆论。网络舆论的形成与发展过程,直接反映了网络舆情的状况,因此,对网络舆论的形成与发展规律需要重点研究。网络舆论的形成与发展规律十分复杂,下面介绍的只是其主要的发展线索。

1、网络舆论的形成

按照传统的政治学和舆论学的观点,舆论是一种社会合意(Social Consensus),它的产生是一个问题出现-社会讨论-合意达成的过程。这一观点只强调了舆论对于民意的体现,而没有看到它对于个人和群体的强大约束力,因而并不全面。但是该观点对于舆论形成过程的概括,仍然可以作为一种参照。网络舆论的形成,也有类似的规律。

(1)网络舆论形成的起点-导火索性质的对象引起关注

中国网络舆论热点往往聚焦于以下几个方面:

①对外关系中的国家、民族利益问题

中美关系、中日关系等与国家、民族利益紧密相关的事件,一直是网络舆论的热点。在与这些问题相关的网络舆论中,一个突出的特点是往往会形成较为明显的派别之争。这个领域也成为中国思想分化的主要领域之一。

②社会转型期的主要社会矛盾

当今的中国已经开始进入一个社会结构和利益明显分化的阶段,不同社会群体的利益往往是不一致的,有时甚至会存在不同程度的矛盾和利益冲突。在许多百姓的心目中,民与官的矛盾、贫与富的冲突,是最突出的两种矛盾。

民与官的矛盾通常在官员腐败、政府不作为、政府工作不透明、官员与民众直接冲突等时间中表现得更为突出,也更容易引发舆论热潮。

贫与富的矛盾通常会在与弱势群体有关的时间、平民与夫人的直接冲突等事件中表现出来。

同情弱者是中国网民常见的一种思维定式,它也体现了多数网民一种简单化的思维,即将复杂的社会事件简化为弱者与强者、善与恶的对立。在网民的思维中,民与官、贫与富的矛盾被迅速简化为强与弱的冲突,而弱者等于善、强者等于恶成为一种自然延伸的逻辑。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往往被局限在这种简单对立的关系中。

③经济改革背景下的民生问题

④现代社会的道德困惑

⑤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无厘头事件

(2)网络舆论形成的中间环节网上讨论的扩散

热点问题总是能引起网民的广泛关注与热烈讨论,这种关注会通过各种方式传播开来,形成更强大的力量。网上讨论主要的扩散渠道是网络,包括网络中的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等各种途径。从具体手段来看,包括网络新闻报道、新闻跟帖、、即时通讯工具、博客、微博、电子邮件、手机短信等。从传播的模式来看,由于渠道的多样性和各渠道间的连通性,网上讨论的扩散往往是从一个点辐射到多个点,再由这些点向更多的点辐射。

网上讨论扩散的过程,是事实与意见的共同传播过程。

(3)网络舆论的最终达成意见整合

网络舆论最终形成的标志是消除个人意见差异,反映社会知觉和集合意识的多数人共同意见的产生。对于某些问题或事件,网民的意见并不一定一开始就达到一致,舆论形成需要通过一定的机制。沉默的螺旋、意见领袖、网站传播手段的运用都可以起到整合意见的作用。

网上讨论的扩散过程与舆论形成过程往往同时发生。在讨论的扩散过程中,同时进行着意见的整合。当某一种意见的优势地位得以确立时,相对一致的舆论已经形成,而这个一致的声音又会继续在网络中进行传播,以影响更多的人。

2、网络舆论与外界的互动

①与传统媒体的互动

网络舆论的形成并不是在网络空间里封闭完成的。事实上,它在不断地与其他传播媒体进行着互动,特别是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的大众传播媒体。网络舆论焦点往往会成为传统媒体报道的热点,传统媒体大篇幅、高频率的报道则促使更多的社会公众关注相关事件,促使更多的人参与讨论,网络舆论的影响力也在不断扩散。

②与网下舆论互动

网民是社会的一份子,网民在与其他网民进行交流时,也可能在网络之外的空间与其他人进行交流,网上意见与网下意见相互交织、相互作用。网络舆论的形成,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网络之外的公众意见的影响,网络舆论也可能对网下意见的走向起作用。

(三)中国网络舆论发展中的几组关系

网络舆论是多种社会因素复杂互动的结果。研究网络舆论,不能将它从社会系统中简单地剥离出来,而需要将它放在更宏观的社会环境中,深入研究它与其他社会因素以及社会现象之间的相互关系。

1、网络舆论与现实民意

网民群体正在趋向多元化,但也尚未覆盖社会的所有阶层。可以说,网民群体代表了社会的某些重要群体,但不能代表所有社会阶层。

网络舆论的形成是基于个人的意见表达,但在网络中,并非所有网民都积极主动地表达自己的意见与态度。而从舆论形成过程来看,网络中最终浮现的主流声音,除了反应部分网民的意见与态度外,还受到其他很多因素的影响,例如意见领袖的影响,沉默的螺旋效应的影响,媒体等机构的控制手段的影响等。网络舆论优势甚至可能受到某些个人的有意操纵。因此,最终形成的舆论声音,未必是网络民意完整、真正的体现。

因此网民意见不能代表所有社会群体的意见,把网络舆论简单等同于现实社会的民意,可能会形成认识上的偏差。

但不可否认的是,网络舆论应当被视作社会民意系统的一个重要参数,它至少体现了社会发展特定时期内的某些重要问题。研究网络舆论,既要将网络舆论作为社会现状的一种表征,又要分析这个表征下所反映的更深层的社会现实与北京。研究网络舆论,不能仅仅基于主流意见进行判断,还要观察与思考某些问题成为舆论热点的社会背景,分析主流意见之下的各种意见以及它们的冲突过程。在某些情况下,分析舆论发生、发展的过程,比分析舆论的结果,更有现实意义。

2、网络舆论与网络暴力

网络舆论中出现的暴力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一些网民意见表达中的语言暴力

②舆论对某些当事人形成的直接或间接的伤害。除了对个体形成伤害的网络暴力外,还有一种现象,那就是多数人的声音对少数人意见的颜值,虽然这种压制并不会造成现实的伤害,但从其影响来看,这种现象也具有一定的暴力特征。

网络暴力形成的基本土壤是网络中表达的非理性。网络舆论的非理性源于:

1、网络舆论形成环境的复杂性。

网民意见的表达往往不是在一个孤立环境中深思熟虑的结果,而是在一个复杂的互动环境中完成的。网民所表达出来的意见,是既有倾向于当下情境等因素结合的产物。在很多情况下,人们往往很难始终保持理性。

2、人们参与网络交流和意见表达的动机十分复杂。虽然在很多情况下,多数人都是怀着善良的愿望参与各种渠道的交流的,但是在某些时候,人们的行为下面还隐藏着别的动机。例如,他们需要通过网络发泄自己在现实世界中积蓄的不满等情绪,释放自己的压力,或者他们需要通过意见表达来实现自己在网络中的价值,赢得某种地位。这时意见的表达就成了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

3、人们并非能在所有情况下都对事件做出正确的判断。理性的观点的形成,有赖于一定的知识与信息支持。但是并非所有人都具备这样的相关知识和信息,他们甚至会受到错误信息与知识的误导。在网络中,当人们就一个事件、一个主题进行讨论时,同时会流传着许多与此相关的说法,而这些说法真真假假,虚虚实实,这就难免会影响人们的判断。而网络中存在着从众心理,将加快非理性认识的传播。

3、网络舆论与司法独立

随着网络舆论力量的日益强大,网络舆论与司法独立的关系日益受到关注,因为网络舆论的另一个令人担忧的暗礁是舆论力量的越界。

人们关心网络舆论是否会带来新形式的媒体审判。大众传媒一直被作为第四种权利,是立法、司法、行政三种权力之外的一种监督力量,但其并不能代替三种权力。然而在某些情况下,传媒可能会超越自己的权利范围,因此,媒体审判一直备受争议,网络媒体同样如此。网络舆论的审判力量,在一定程度上对司法机关和相关工作人员造成了干扰。

当前,中国法制体系不健全,人们对司法部门、权力机关的信任度不够的情况下,网络舆论至少能对司法机关形成一定的监督,促使它们更加慎重地行使自己的权力。

强调司法的独立性,并不是要走到另一个极端,即对公众的自由表达进行约束。在尊重民众自由表达权利的而基础上,坚持司法独立,提高司法的公正性,才是更理性的方向。

4、网络舆论与道德困境

在中国网络舆论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个自我纠结的道德困境。

首先,这种道德困境表现为道德审判这样一种网络舆论的普遍模式所带来的矛盾,那就是目标的争议性与过程及手段的非理性之间的冲突:一方面,用集体的力量形成道德上的审判,成为网络舆论的一种普遍模式。在任何问题上,网民似乎都会习惯性地建立起一个道德框架,并依次形成简单的价值判断,从而对当事者进行道德上的讨伐或声援。网民群体看上去是正义的化身,网络舆论的道德审判往往在某些方面产生了正义的效果。另一方面,网络舆论形成过程所伴随的攻击性,以及对当事人带来的伤害性结果,又使网民自身的道德问题被作为一种社会现象进行讨论。

传统的道德观往往只重视目标上的道德,而忽略过程、手段上的道德,以暴制暴等正是这样一种体现。在现代法治社会中,过程、手段的道德与目标的道德同样重要。公民道德的重建,不仅是简单的正义感与是非观的问题,还应包含与现代社会相适应的思维与行为方式的培养问题,尊重他人,宽容异己等应该是现代道德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次,我们可以看到网络舆论一方面依赖于打的框架,但另一方面,传统道德体系的某些方面也在网络社会中发生了一些动摇。这种动摇不是表现在舆论本身,而是表现在网民的行为中。色情内容等在网络中的泛滥便是一个迹象。它表明,网民的传统道德观在无形中受到侵蚀。两性关系、家庭、婚姻中的伦理道德首先受到冲击。

网民的道德困惑,还表现为中国传统的集体主义文化传统受到西方个人主义价值观的冲击。汶川地震中的范跑跑事件所引起的争论,正是这样一种困惑的体现。

许多中国网民正是陷入这样一种道德框架下的自我矛盾。而这种矛盾实质上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在现代化、全球化进程中所面临的困境,网络则放大了这种困境。

网络舆论毫无疑问具有积极的意义,但不能知网它解决一切问题。在复杂的社会运行系统中,舆论只是一种意见,网络舆论也是如此。以个别事件中出现的逆流来否认网络媒体的舆论作用,是不公正的。但将网络舆论的功能无限放大,也是不理智的。网络媒体提供了一种舆论生长的土壤,但是最终影响舆论的还是发表意见的民众,在他们的意见背后则是社会中各种看得见或看不见的冲突。

以上是查字典公务员考研教研组老师为大家整理的2017新闻传播学考研考点押题预测之网络舆论,希望对大家有帮助!另外,为了帮助考生更好地复习,查字典公务员考研为广大学子推出2017考研押题集训营、VIP一对一等系列备考专题,针对每一个科目要点进行深入的指导分析,欢迎各位考生了 解咨询。同时,查字典公务员考研一直为大家推出考研直播课堂,足不出户就可以边听课边学习,为大家的考研梦想助力!

推荐阅读》》》

2017新闻传播学考研考点押题预测(白皮书)

2017考研考点预测押题(白皮书)

本文为查字典公务员考研教研组老师整理,不经允许不得转载,谢谢合作!

【2017新闻传播学考研考点押题预测之网络舆论(白皮书)】相关文章:

公考法律知识专题之刑法全真模拟试题及解析(二)

2017陕西公务员考试申论备考:文章标题拟定误区与拟定原则

2017广东廉江市招聘镇(街)残疾人专职委员录用公示(第二批)

公考法律知识专题之宪法(二)

湖北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村民反暴力拆迁被碾死

公考法律知识专题之宪法(三)

湖北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苹果经销商进北大图书馆

公考法律知识专题之宪法(四)

湖北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压缩贪官的潜伏空间

公考法律知识专题之行政与行政法诉讼(三)

推荐栏目阅读 考研 备考资料 考研专业课
网友关注
网友关注视频

行测 申论 面试

考试技巧

精彩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