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查字典公务员网 >考研 >备考资料 >联考综合 >联考逻辑专项指导:关系命题
北京 上海 山东 江苏 浙江 安徽 吉林 福建 广东 广西 海南 天津 河北 黑龙江 山西 甘肃 湖北 湖南 河南 四川 重庆 云南 贵州 西藏 宁夏 新疆 青海 陕西 辽宁 江西 内蒙古

联考逻辑专项指导:关系命题

2014-07-11 | 网络

一、关系命题

关系命题是断定事物与事物之间关系的命题。

关系命题是由关系、关系项和量项桑部分组成。关系项是关系命题所陈述的对象。关系项可以是两个,也可以是三个,甚至是三个以上,关系项有几个,就称为几项关系命题。

两项关系命题由两个关系项和一个关系组成,其逻辑形式如下:

aRb

读作a与b有关系R

二、对称性关系

对称性关系包括三种:对称关系;非对称关系;反对关系。

1.对称关系

当事物a与事物b有关系R时,并且b与a之间也有关系R,则R是对称关系。即:

aRb真,bRa也真。

对称性关系的表现,有对立关系、矛盾关系、交叉关系、相等关系、朋友关系、同乡关系、同学关系、相邻关系,等等。

例如,当a是b的同学、朋友时,b也是a的同学、朋友。

2.非对称关系

当事物a与事物b有关系R,且b与a是否有关系R不定,即b与a既可能有关系R,也可能没有关系R时,关系R就是非对称关系。即:

aRb真,则bRa真假不定。

非对称关系的表现,如批评、信任、尊敬、想念、认识、喜欢、爱、理解、帮助、赞成,等等。

例如,a喜欢b,b喜欢也可能不喜欢a。

3.反对称关系

当事物a与事物b有关系R,且b与a肯定没有关系R时,关系R就是反对称关系。即:

aRb真,则bRa假。

反对称关系的具体表现,如小于、多于、大于、重于、轻于、早于、侵略、战胜、是父亲,等等。

例如,甲是乙的父亲,乙一定不是甲的父亲。

三、传递性关系

传递性关系包括三种:传递关系;非传递关系;反传递关系。

1.传递关系

当事物a与事物b有关系R,事物b与事物c有关系R,且事物a与事物c也有关系R时,关系R就是传递关系。即,

aRb,并且bRc,则aRc。

传递关系的表现,如先于、早于、晚于、相等、平等、大于、小于、平行、真包含、在以南,等等。

例如,a是b的祖先,b是c的祖先,a一定是c的祖先。

2.非传递关系

当事物a与事物b有关系R,事物b与事物c有关系R,而事物a与事物c是否有关系R不定时,关系R就是非传递关系。即,

aRb,并且bRc,aRc真假不定。

非传递关系的表现,如交叉、认得、喜欢、相邻、尊重、爱,等等。

例如,a与b相交,b与c相交,a与c可能相交也可能不相交。

3.反传递关系

当事物a与事物b有关系R,事物b与事物c有关系R,而事物a与事物c没有关系R时,关系R就是反传递关系。即,

aRb,并且bRc,则非aRc。

反传递关系的表现,如父子、高多少、低多少、比长两岁,等等。

例如,a是b的祖父,b是c的祖父,a一定不是c的祖父。

传递性关系在管理类联考中的应用就是排序题,该题型一般在题干中给出不同对象之间的若干个两两对比的结果,要求从中推出具体的排序。解题思路,把所有条件抽象成最简单的排序形式。

【联考逻辑专项指导:关系命题】相关文章:

2017省考行测重点指导:排列组合之走楼梯问题

公考法律知识专题之行政与行政法诉讼(一)

2017省考行测:巧用特值法速解利润问题

2017省考行测技巧:加法原理解决走楼梯问题

2017山西行测冲刺指导:巧解交替合作类工程问题

江西省委办公厅招考选调工作人员公告

2017山西公务员考试行测重点题型:工程问题

2017山西公务员考试行测数量关系题快解技巧

2017省考行测数量关系常考考点讲解:概率问题

申论备考指导:“选人用人篇”名言警句

推荐栏目阅读 考研 备考资料 联考综合
网友关注
网友关注视频

行测 申论 面试

考试技巧

精彩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