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查字典公务员网 >广东公务员 >备考资料 >时事政治 >时政热点:对“热点”的追问应是重建常识的过程
北京 上海 山东 江苏 浙江 安徽 吉林 福建 广东 广西 海南 天津 河北 黑龙江 山西 甘肃 湖北 湖南 河南 四川 重庆 云南 贵州 西藏 宁夏 新疆 青海 陕西 辽宁 江西 内蒙古

时政热点:对“热点”的追问应是重建常识的过程

2016-12-14 | 网络
导语:查字典公务员时事政治频道更新国内国际时事政治热点,并提供时事政治热点政策解读、理论观察、时事大事记及时事政治热点汇总等。今天我们关注--时政热点:对热点的追问应是重建常识的过程。

热点的最大意义不在于速度,而在于事实背后的问题,问题暴露出常识的缺乏。如果热点对常识没有一丝一毫的厘正作用,消耗那么多注意力资源又有何意义?

众媒时代,舆论场里凡是有点儿风吹草动,都会爆出新闻,其中反映社会矛盾的话题,在很短时间内就能吸引关注。谁都不愿意在这场追逐热点的竞赛中落后,媒体担心失语,个体担心无法跟上流行话题。每一起热点事件的出现,在掀起一阵舆论狂欢的同时,都极大地消耗着社会的注意力资源。

对热点打破砂锅问到底,需要围观,需要舆论监督的魄力,这是毫无疑问的。追逐热点就像追赶潮水一样,一波消退了就换成另一波,来得快,去得也快。人们还没琢磨透那消失在远方的上一轮热点的真实价值,就被裹挟进下一轮热点的追逐赛。然而,公众对热点的关注时间是有限的,热点事件的持续和影响时间是不确定的。人们经常发现,当舆论的热潮消退,热点事件本身其实才开了一个小头。

拿年底发生的热点事件说,深圳罗尔救女事件所引发的讨论还没有结束,公众又投入对校园霸凌的关注。应该说,这两类事件都能够代表一定社会矛盾,因而能够在极短时间内吸引舆论的集中关注。而且,此前舆论亦不乏对类似现象的关注,比如知乎女神童瑶诈骗事件,就曾引发过对个人求助信息真实性的讨论。然而,对热点背后的普遍问题,舆论的注意力往往是跳动的,而不是持续的。

聂树斌再审改判无罪后,一些媒体梳理了多年来对聂树斌案的持续追踪报道。从这些梳理的传播效果看,公众对专业媒体追问聂树斌案表达了认可与敬意。但是,在当前,这种持续的关注并不是变多了,而可谓越来越稀缺,烂尾新闻层出不穷。无怪乎,在聂树斌冤案昭雪之后,有人将对聂案的追踪报道誉为传统媒体最后的荣光。

其实,如果说对真相的逼问,对常识的坚守,算得上一种荣光的话,那么这种荣光与媒体形态并没有必然联系。没错,新媒体技术让报道变得越来越快,消息传得越来越广。在很多情况下,人们获取信息的最初来源并不是专业媒体的报道,而源于自媒体,甚至经常来自新闻的当事人。快本身不是错,速度有助于推动事件真相大白。我们不光要看到新媒体反转的可能性,也要意识到反转就是挖掘真相的过程。

那么,为什么热点消逝得越来越快了呢?这恐怕源于技术作用下的心态之变。技术发展很快,人们要学会适应技术、驾驭技术,对热点的把握正是其中一个方面。世上热点很多,技术进步帮助人们更快地追逐热点。不过,热点的最大意义不在于速度,而在于事实背后的问题,问题所暴露出常识的缺乏。如果热点对常识没有一丝一毫的厘正作用,消耗那么多注意力资源又有何意义?

值得指出的是,常识并不是恒定不变的,常识时刻处于动态的修正过程中。托马斯潘恩的名著《常识》,诞生于美国独立的前夜,但是,当时人们的君主制观念还根深蒂固。与其说潘恩在书中重复众人皆知的常识,不如说他定义了符合那个时代需要的新常识。追问热点,不让热点的潮水轻易退去,其最大意义不在于重申人们已知的常识,而在于从激烈舆论冲突中探索新的常识,让这种新的常识变成社会共识。

因此,热点不必无谓地重复,舆论的注意力也不必轻浮地跳动。

更多相关信息请访问查字典公务员时事政治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时政热点:对“热点”的追问应是重建常识的过程】相关文章:

热点时评:“做好事有利可图”让道德更亲切

热点时评:“舌尖中国”呼唤社会参与

时政热点:对“热点”的追问应是重建常识的过程

申论热点:谁来给“碧生源神话”洗洗澡?

河北政法干警热点解析:公众何以对养老金认识不一

申论热点:别让广告“绑架”电视剧

时政热评:警惕“宣传片冲动”

申论热点:急待整改的“隐患校车”

申论热点:"用工荒"的深思

湖北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别让年味儿的“魂”溜走

网友关注
网友关注视频

行测 申论 面试

考试技巧

精彩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