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查字典公务员网 >江苏公务员 >备考资料 >时事政治 >复旦师生“一分钟行动”易演变成自嗨
北京 上海 山东 江苏 浙江 安徽 吉林 福建 广东 广西 海南 天津 河北 黑龙江 山西 甘肃 湖北 湖南 河南 四川 重庆 云南 贵州 西藏 宁夏 新疆 青海 陕西 辽宁 江西 内蒙古

复旦师生“一分钟行动”易演变成自嗨

2017-01-03 | 网络
导语:查字典公务员时事政治频道更新国内国际时事政治热点,并提供时事政治热点政策解读、理论观察、时事大事记及时事政治热点汇总等。今天我们关注--时政热点:复旦师生一分钟行动易演变成自嗨。

近日,复旦大学几位师生联合发起2017年新年一分钟行动,号召大家在新年第一天(2017年1月1日),每个人做一件小事:或陪站一分钟、或道歉一分钟、或拼图一分钟,来体验或实践对路边乞讨儿童的生命尊严的尊重。(1月1日澎湃新闻)

在我国不少地方确实存在儿童乞讨的情况,但这是文明社会所不能忍受的现象。复旦师生的新年陪乞童的一分钟活动,初衷是让乞讨儿童认识、体会到尊严,也希望参与者有意识地给予乞讨儿童以尊重,给予更多的关注。再通过舆论发酵,呼吁人们行动起来,进而引发社会群体的共鸣,更多的关爱那些乞讨儿童。

这初衷没错,但是其现实操作的可行性以及实际效果有待商榷。怎么说呢? 一分钟行动分三种形式,包括陪站一分钟、道歉一分钟和拼图一分钟。从可行性方面来讲,在参与者与乞讨儿童相处的这一分钟里,普遍性呼吁的现实很难让参与者都懂得与乞讨儿童相处的方式方法,再加上全靠活动驱使的相处有一定盲目性,最后孩子得到到底是关注的尊重,还是无形的伤害,恐怕在现实中难以把控。这样一来,契合初衷的可行性就堪忧了,如此活动形式岂不是一些人单方面的主观臆想?

至于实际的效果,真的能让乞讨儿童认识、体会到尊严吗?恐怕不见得如此。具体而言,一个个体对尊严的认识和体会,虽说可能出现通过他人一个举动、做一件事情就能得到触动,进而有所认识和体会,但那毕竟是极少数情况。而对于心智还不健全的儿童来说,又如何去顿悟这活动的意义?

他们更在意的是物质馈赠,恐怕理解不了这精神馈赠,所以,得到触动可能性更是小之又小。要知道,大多数个体还是要通过长期的生活体验和感触,与他人的长期接触,才能认识和体会到尊严的可贵,这是客观规律。这就给活动在乞讨儿童上产生的效果泼了冷水。那这所谓的尊重,只是在参与者的脑海里存在罢了。

而参与者方面,能让参与者体验对乞讨儿童的尊重吗?即使有临时性的触动感受,可活动中并无非常有代入感的交流,这就意味着所谓的感受很可能的单方面的矫情,结果只会不了了之。具体来看,面对陪站、道歉和拼图的形式,乞讨儿童的反应更多的是茫然与无措,因为这些行为不是他们内心所期待的东西,参与者的形式举动,无法将其代入到孩子的内心世界,其也就很难与乞讨儿童寻求到共鸣。参与者感受不到这些儿童的欣喜和尊重,没有触动心扉的交流,其自身也很难触发真正和长久的感动。

既然,直接效果的观感都有这么多存疑的地方,更别说想间接传达的社会共鸣效果,也不会太理想。这样看来,双向的尊重以及社会的共鸣,可能只不过是组织者和参与者的一厢情愿而已,实际效果堪忧。

也就是说,基于操作可行性和实际效果具体考量后的一分钟行动,虽然初衷很好,但是稍有不慎,就很容易在实际过程中演变成某个小群体的自嗨行为。进而更像是一场仪式的狂欢,小群体的现实意淫,就只有自我道德上的满足,现实意义比较有限。即使这样的活动能够获得社会群体对乞讨儿童的关注,那也只是暂时的关注,因为其本身就没有长远的打算和持久的生命力,自然也就逃脱不了昙花一现的命运。

从这以个案来思考乞讨儿童的现实和未来,最基本的感触就是,与其搞仪式上温暖的公益活动,进而演变成自嗨,不如实实在在的加进现实的温暖。比如,做更接地气的公益活动,请乞讨儿童吃个热饭,洗个热水澡,送本书,帮他们找亲人,为儿童福利保障制度积极献策等,这样的活动更能引发社会共鸣,让更多人来帮助他们,这才是真正的善心狂欢,而不是止于仪式。

稿源:荆楚网

作者:王彬

【复旦师生“一分钟行动”易演变成自嗨】相关文章:

申论热点:国家赔偿 让求偿路更平坦

申论热点:“序长不序爵”挑战大学行政化

复旦师生“一分钟行动”易演变成自嗨

【理论观察】“买卖空气”荒唐行为背后的沉重现实

湖北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捍卫显规则,行更胜于言

申论文章标题制定的五个原则

行测答题技巧:“方程法”在公务员考试行测题目中的多种应用

申论热点:“发展接力”不能变成“污染接力”

2017国家公务员考试报名条件

2017省考行测:巧用特值法速解利润问题

网友关注
网友关注视频

行测 申论 面试

考试技巧

精彩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