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查字典公务员网 >云南公务员 >备考资料 >时事政治 >解读:国企改革,如何健体瘦身
北京 上海 山东 江苏 浙江 安徽 吉林 福建 广东 广西 海南 天津 河北 黑龙江 山西 甘肃 湖北 湖南 河南 四川 重庆 云南 贵州 西藏 宁夏 新疆 青海 陕西 辽宁 江西 内蒙古

解读:国企改革,如何健体瘦身

2017-02-24 | 网络

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归根结底要靠改革。随着顶层设计的基本完成,新一轮国企改革进入实打实的施工阶段。从十项改革试点全面推开,到各地国企全方位瘦身健体,再到国企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集中发力,改革奔着问题去,国企焕发更多活力。

统筹推进,把握好改革的节奏

国企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从哪里入手?新一轮国企改革,更加强调整体性、系统性和配套性,一手抓改革体系完善,一手抓改革举措落地,国企改革在统筹推进中不断取得突破。

对接顶层设计,国企改革细化施工图最近陆续召开的各地两会上,多个省市将2017年视为国企改革的关键年份,围绕中央关于国企改革的顶层设计,明确时间表、完善路线图、细化操作方案,改革全面提速。国企分类到位,其他各项改革方能顺利推开。全国31个省区市出台了国有企业功能界定与分类监管的实施意见,上海制定了11个涉及功能分类的配套文件,北京推动分类考核全覆盖。分类明确将使国企不再眉毛胡子一把抓,发展策略更加清晰,监管更有针对性。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国企方能轻装上阵。国有企业供水、供电、供热和物业管理三供一业分离移交在全国推开,湖南、天津等地坚持驻地央企和地方国企同一政策、同步推进,河南等地设立接收平台有效解决接收主体问题,一些困扰国企多年的老大难问题有了彻底解决方案。

以试点投石探路,看准了再全面推开各地普遍将试点作为推动国企改革落地的重要抓手,提高改革效率、降低改革风险。目前,国务院国企改革领导小组直接组织开展的十项改革试点已全面铺开。落实董事会职权、市场化选聘经营管理者、建立职业经理人制度试点企业探索出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地方国企改革试点迅速跟进。国有资本投资运营试点,全国30多个地方国资委完成改组组建52家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重庆渝富集团积极探索股权运作模式,在发挥融资功能和获取资本收益方面取得良好成效。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上海竞争类企业中2/3已经实现整体或核心资产上市,河南确定的17户混合所有制试点企业中已有14户实现股权多元化,四川发布了336个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投资的重大项目,总投资额达9000亿元,改革稳步推进。

瘦身健体,国企向自己开刀

机构臃肿、层级过多、力量分散,是国有企业的老问题。国有资本向重要领域集聚,清理一批是绕不开的改革措施。国有企业勇于向自己开刀,全面启动瘦身健体。

压减层级,坚决瘦臃肿之身。集团总部、股份公司、股份公司的分公司、分公司的子公司究竟有多少家下属公司,有的国企连董事长也一下子说不清。机构如此庞大分散,企业管理怎么可能高效?一大批国有企业自我加压,主动减少法人户数,探索形成集团总部专业化公司生产单位的三级管控架构。重庆将17家企业260户子企业纳入压减范围,不到一年已完成压减136户。老国企重钢集团突出主业,清算关闭了一批无效低效的三级企业,同时按照建立现代化企业管理体制的要求,打造精炼高效的总部,集团机关职能管理部门由17个精简到8个,管理人员由180人精减到75人。

化解过剩产能,消国企切肤之痛。国有企业主动去产能,力争用去为提高有效供给腾出空间。河北省提出,国企要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发挥引领作用,率先压缩过剩产能。去年,河钢集团压减炼铁产能156万吨,炼钢产能166万吨,超额完成压减炼钢产能83万吨;开滦、冀中两家企业共关闭退出煤矿27处,减少煤炭产能930万吨,超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降本增效,健科学管理之体。瘦身不是为瘦而瘦,而是为了使国有企业肌体更强健。国有企业在降成本上动真格、下真功,用降来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电信、航空、建筑、军工、电力等重点行业的国有企业普遍加大了降本增效的工作力度。辽宁省出台了《省属企业降本增效专项工作方案》等,强调靠优化管理降成本、靠技术创新增效率。抚顺矿业集团坚持从节约每一分钱做起,大力压缩办公费、招待费、医药费、修理费等可控成本,实施煤、油、水、电使用的定额定量考核,半年时间综合节约支出近2000万元。

创新机制,监管不缺位不错位

国资监管,一直被视为国企改革的一块硬骨头。监管不能缺位要强化对国资国企的监督职能,筑牢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的大堤。监管也不能错位要尽快向管资本为主转变,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给企业松绑。

创新监管,要注重提高效率。强化依法监管、阳光监管,江苏、浙江等6个地方国资委出台了投资经营责任、资产损失责任追究办法,监督的针对性有效性进一步增强。优化监管方式,提高监管效率,内蒙古、吉林、青海等31个地方国资委建立了监督工作内部协调机制,广西、海南、西藏等25个地方国资委建立了国有资产信息公开制度,贵州还探索运用大数据加强国有资产监管,试点建设国有企业大数据监管平台,对企业进行实时监管。

创新监管,要注重激发企业活力。江西省在出资监管企业全面开展自主拓展、自主决策、自主经营的改革,下放改制重组、薪酬分配等6个方面26项审核备案及相关事权,把应由企业自主经营决策的事项全部归位于企业。其中,企业的主业投资决策权全部下放,不管金额多高,都由企业自主决策,国资委进行事后评价考核和激励约束。过去很多事情有婆婆罩着,现在自己做主,给企业增加了压力,也激发了企业直面市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江铜集团负责人表示。

鼓励大胆创新,就要宽容失败。上海市在新一轮国企改革中,力求从监管层面最大限度松绑,提振企业家精神,在全国率先提出容错机制,明确改革创新项目因客观因素未实现预期目标,在考核评价和经济责任审计时不作负面评价。去年,《关于中央企业纪检工作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三个区分开来重要思想的指导意见》发布,国企改革的容错机制初步建立。

改革积极推进,红利持续释放。2016年,国资监管系统企业累计实现增加值10.4万亿元,同比增长7.4%;实现利润总额2.3万亿元,同比增长6.3%。

【解读:国企改革,如何健体瘦身】相关文章:

申论技巧:文章写作如何做到角度“小”而“巧”

国家公务员考试报考指导:四项目人员如何认定

申论热评:铁路改革应超越内部改革

理论性热点:出租车管理体制亟需改革

公务员法解读:聘任制适用于哪几类职位

公务员法解读:公务员录用制度适用哪些人员

申论热点:央企应推动楼市健康发展

湖北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三元餐补,善政如何善用

【理论观察】孩子,别那么理所当然

申论热点:电光幻影,如何呈现真实的中国

网友关注
网友关注视频

行测 申论 面试

考试技巧

精彩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