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查字典公务员网 >甘肃公务员 >备考资料 >时事政治 >时政热点:大众化背景下高校应坚守精神家园
北京 上海 山东 江苏 浙江 安徽 吉林 福建 广东 广西 海南 天津 河北 黑龙江 山西 甘肃 湖北 湖南 河南 四川 重庆 云南 贵州 西藏 宁夏 新疆 青海 陕西 辽宁 江西 内蒙古

时政热点:大众化背景下高校应坚守精神家园

2015-06-18 | 网络
导语:查字典公务员时事政治频道第一时间发布每日国内国际时事政治热点,并提供时事政治热点政策解读、理论观察、时事大事记及时事政治热点汇总等。今天我们关注--时政热点:大众化背景下高校应坚守精神家园。

昨日,湖北省招办发布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计划。今年,全国高校共计划在湖北招生302694人,比去年少了17668人。今年湖北报名总人数为368425人,虽然招生人数减少,计划录取率达82.2%,超过去年近3个百分点。这意味着,再加上录取过程中追加的计划,湖北高考录取率今年必将创下新高。(6月17日荆楚网)

表面上看,录取率创新高是一件好事,意味着有更多的高中生有进入大学深造的机会,也意味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但是,高考率取率好似一柄双刃剑,对于中国众多高校而言,高率取率背后的生源危机,必然带来生存危机。

据媒体分析,生源减少是造成生源危机的一个重要原因。2014年,广东省二B批次第一次录取结束时,共有1.5万多个招生计划数没有完成。河南省情况更糟糕,2014年有近7万个招生计划数未完成。即便是北京这样的高等教育聚集地,在高招计划大幅下调的情况下,本科二批次从2010至2013年连续4年未完成招生计划。

生源危机让高校间的生源抢夺战呈现愈演愈烈之势。对于名校而言,本来就是皇帝的女儿不愁嫁,加之可以单招掐尖,占尽天时地利,总体上表现很淡定。但是,对于很多名不经经传的二流、三流院校来说,招不着学生有可能意味着关门,因此坐立不安。于是,或更名,或升格,想就此摆脱生源困境。

高校更名、升格只能是权宜之计。前不久,教育部同意泸州医学院改名四川医科大学,引起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海内外老校友的反对。华西医学中心的前身,可以追溯到四川医学院(简称川医)。泸州医学院改名后的简称与此相似,川医老校友认为这会抢走川医的名头,侵犯了母校的权益。

抛开泸州医学院是非不说,更名的背后,其实是泸州医学院隐约感到了生存危机。当下高校,马太效应愈演愈烈,科研经费、人才向名校集聚,使得那些基础薄弱的院校日子相当难熬。破解这一困局,从国家层面来说,只要及时调整高等教育布局,适度引入优胜劣汰机制,危机便能迎刃而解。

从高校自身层面而言,也不是只有更名一条道。一者,很多高校更名后都丢失了宝贵的特色。一些单科院校华丽变身综合性大学,本身就是舍本求末之举。殊不知,特色也是高校错位发展的优势所在。二者,以改名求生存,不注重办学质量的提升,客观上也是误人子弟。

高校的核心竞争力不在于有一个高大上的好名字,而在于其办学质量和办学特色,更在于独特的大学精神。事实上,欧美一些国家人口规模远不如中国,也没听说过剑桥、哈佛、麻省理工这样的世界名校有生源危机。

谈到大学精神,有必要聊一聊西南联大。这所诞生于烽火连天岁月的高校,堪称中国高等教育史上的一段传奇。世上再也找不到第二个这样的案例:国家多灾多难,西南联大却人才师辈出。美国弗吉尼亚大学历史学教授易社强这样评价西南联大:在最艰苦的条件下,保存了最完好的教育方式,培养出了最优秀的人才。

西南联大为什么能成为中国高教史上的一座丰碑?靠的不是高大上的校名,也不是物质支撑。国难当头,西南联大无论是校舍,还是教师居住条件都很艰苦,难能可贵的是,西南联大的教授身上的那种家国情怀与担当精神。而这正是当下高校最稀缺的资源。

【时政热点:大众化背景下高校应坚守精神家园】相关文章:

时政热评:让社会的光明涤荡潜在的凶恶

申论热点:央企应推动楼市健康发展

热点时评:伟大高尚从平凡中起步

湖北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耕地保护要杜绝“监守自盗”

申论热点:社会诚信与征信体系建设

理论性热点:就业歧视

申论热点:楼市调控不能放松

申论热点:三问新安江生态补偿

理论性热点:”领导干部要读点历史

时政热点:大众化背景下高校应坚守精神家园

网友关注
网友关注视频

行测 申论 面试

考试技巧

精彩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