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查字典公务员网 >甘肃公务员 >备考资料 >时事政治 >时政热点:对屠呦呦的关注还能持续多久
北京 上海 山东 江苏 浙江 安徽 吉林 福建 广东 广西 海南 天津 河北 黑龙江 山西 甘肃 湖北 湖南 河南 四川 重庆 云南 贵州 西藏 宁夏 新疆 青海 陕西 辽宁 江西 内蒙古

时政热点:对屠呦呦的关注还能持续多久

2015-10-08 | 网络
导语:查字典公务员时事政治频道第一时间发布每日国内国际时事政治热点,并提供时事政治热点政策解读、理论观察、时事大事记及时事政治热点汇总等。今天我们关注--时政热点:对屠呦呦的关注还能持续多久。

幸福总是来得这么突然。没有预告,没有通知,北京时间5日晚间,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研究员屠呦呦在家中通过电视得知自己摘取诺奖的消息。6日上午,一直不愿接受采访的屠呦呦终于把记者请进家门,但一再强调也没什么好讲的。对于获奖,屠呦呦表示,青蒿素是传统中医药送给世界人民的礼物。

这两天的版面,几乎都被屠呦呦占领了。特别是6日,也就是公布屠呦呦获奖次日,几乎所有的主流媒体,都把头版头条留给了屠呦呦。这不仅体现了人们对于一个科学家的礼敬,还传递了一种期许,那就是让科学家更有尊严,让科学更加造福人类。

再多的版面留给屠呦呦都不为过。在这几天,似乎也没有几个人不知道屠呦呦和她的青蒿素。只是我们依然担心,对屠呦呦的关注能持续多久。会有一个月吗?会有三个月吗?这不是杞人忧天,而是有着活生生的现实镜鉴在前。

这两年诺贝尔奖还是很给中国人面子的,又或者是我们的积累到了,已经水到渠成。在此之前,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也曾像屠呦呦一样,持续占领了几天舆论场的头条。在最热闹的时候,即有声音提醒:对莫言的集中关注并不代表是持续关注,莫言的胜利也不代表是文学的胜利。现在看来,一语成谶,很想问一声,短暂轰动后,有多少人认真读了莫言的作品?甚至又有多少人真正喜欢上了文学?我们分明看到,今天的文学依然秋风秋雨愁煞人。

繁华过后是落寞。对于舆论的集中关注,莫言不会在乎,屠呦呦也不会在乎。如果他们过分在乎身外之物,就不会站得那么高、走得那么远。但我们在乎,因为对屠呦呦关注的持久度,反映和影响着科学的未来。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是著名的钱学森之问。屠呦呦的获奖,并不能证明破解了钱学森之问吧?在对屠呦呦关注中,就隐藏了破解答案。

很多人纠缠于屠呦呦的三无 无博士学历,无院士头衔,无留洋经历。有人讲,这不是问题,没有必要因此给一位科学家本人贴上或许她并不情愿的标签。其实大众关心的不是一个屠呦呦,而是以屠呦呦为代表的所有科研人员,能否赢得社会的足够尊重,有没有一个自由公平的学术环境,有没有灵活多元的评价机制和激励机制?一句造原子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曾经刺痛了无数心灵,我们真的已经过了那个阶段了吗?看看科学家所处的社会环境,想想科学家所在的学术环境,念兹在兹,无法欣慰。

提起艰苦岁月和付出的牺牲,屠呦呦一直没有抱怨,反倒是充满怀恋。一个科学家的伟大人格,就这么悄然绽放。从事科学是十分辛苦的,要有信仰有毅力,但也永远不要忽视环境的影响。身在一个好的社会环境和学术环境之中,科学家们浑身充满力量;相反,一个不好的社会环境和学术环境,难免对科学家们产生影响。而且,科学研究充满着魅力也充满着偶然,有的科学家终其一生,只是证明了此路不通,而有些科学家则是幸运地站到了苹果树下。这就更需要一个多元化的支持和评价机制,让每一个科学家在温暖中前行。

很想问一声,对屠呦呦的关注还能持续多久?今天我们向屠呦呦先生祝贺,向屠呦呦先生致敬,更应该构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学术环境,让千千万万个屠呦呦在成长。如果做到了这一点,也就能告慰钱学森先生。至于收获更多诺贝尔奖,根本就不是问题。

【时政热点:对屠呦呦的关注还能持续多久】相关文章:

理论性热点:灾害面前 救助之惑

四川公务员申论社会热点:神九飞天牵动的“公民梦”

专家指导公务员考试的必要准备

时政热点:对屠呦呦的关注还能持续多久

申论热点:全国两会我们关注什么

【时政大事记】李克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申论热点:保障房照亮安居梦

申论热点:大雾天里的“宏观”与“微观”

四川公务员考试申论时事热点:该被“关进笼子”的是权力不是乞丐

申论热点:网站用户密码泄露,警钟为谁而鸣

网友关注
网友关注视频

行测 申论 面试

考试技巧

精彩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