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首创申论最新多角度精辟解析
------如何在新变化中把握住申论写作
作为一种应试文体,申论始于2000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录用考试,历经几年的实践、改进与完善,现已成为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的必考科目,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很多考生行测分数很高,但是其申论的分数往往不理想。究其原因,如下
第一,考生没有正确地把握申论写作的技巧,且存在认识误区,把申论等同于一般写作;第二,市场上充斥了许多不正规的辅导机构、辅导书,给考生备考造成了恶劣的影响。第三,近10年的发展使申论考试的模式逐渐成熟,并呈现一定的规律性;但考生忽略了这些规律。因此,考生若能很好地掌握这些规律必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首先,申论材料更具有科学性、时事性。2008年中央国家公务考试考了怒江水电开发的问题。这个问题反应了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无独有偶,很多地方的申论考试在选材上呈现这样的特点。如广东省2008年上半年公务员考试,以南方雪灾为背景阐述了我国社会救助水平不高,急需改善。因此,考生备考时更应该注意时事。唯有这样才能在整体上把握申论的写作思路。
其次,申论材料具有概括性、深刻性。如2008年中央国家公务员考试的第二题根据给定资料9、10,分析这两则资料对搞好水电开发提供了哪些启示。这两则材料说的是美国田纳西流域水电站与我国漫湾水电站给怒江开发提供正反两方面的经验。这要求考生分析两则材料中关于水电站建设的成败经验,并结合怒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它对考生的要求更高。
再次,申论材料分析具体化。如2008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第三题,第二个小问题,给定材料6引用了某学报C主编提出的问题,请你站在水电规划部门的立场,对C主编的意见做出答复。材料中C主编不主张开发怒江;但是,水电规划部门已经决定将有效、科学地开发怒江。因此,考生应从水电规划部门的立场,并结合C主编的问题,给予回答。较之以往,难度更大。这值得考生们特别注意。
最后,申论完全命题或半命题形式已成了一种趋势。2007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的最后一道题目:请以命脉为题,写一篇关于土地问题的文章。这是完全命题形式。又如2008年中央国家机关的最后一道题目的命题分别是:以从怒江水电开发说开去和以人与自然为题写一篇文章。这是半命题形式。命题作文或半命题作文限制了考生的思路。
查字典公务员教育李永新团队自主研发了多角度、细致、全面分析2008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申论考试最新产品。这首创了国内多角度精辟解析申论的最新模式。查字典公务员教育希望这些新成果能给广大考生提供一定帮助,成为广大考生备考征途上的一盏明灯。
国内首创申论最新多角度精辟解析
2008年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录用公务员考试《申论》
一、在怒江开发水电资源问题上有重大争议。请根据给定资料1-8指出争议的焦点是什么,并对主张怒江水电开发和反对怒江水电开发的理由分别加以概述。(20分)
要求:指明焦点,概括全面,条理清楚,语言流畅,不超过500字。
答案一(共490字)
争议的焦点在于当地政府提出的两库十三级怒江水电开发方案是否合理可行,是否符合当地经济社会的实际情况与环保要求。
主张怒江水电开发的理由主要有:一是水电开发符合怒江地区条件,对解决当地群众贫困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二是社会经济效益明显,可增加就业机会,促进税收增长和财政增收,带动地方经济发展;三是符合循环经济的要求,利用水电开发资金进行生态移民,可避免当地生态环境被居民破坏;四是开发怒江水电有利于云南少数民族地区优先发展,输出水电具有战略意义。
反对开发的理由主要有:一是从规划工作科学性的角度,不反对开发,但主张不能按照两库十三级方案进行掠夺性开发,必须严格前期工作审查,先规划、后开发,确保工程方案安全可靠,经济合理,有序推进开发工作;二是从民生的角度反对开发,认为开发水电并不一定能提高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移民问题将使水电开发得不偿失;三是从人类文化的多样性角度反对开发,认为水电开发将改变怒江多民族地区的民俗传统和生活方式;四是从环保的角度反对开发,认为水电开发破坏生态环境,影响生态安全;五是从地质情况可行性的角度反对开发,认为怒江地质环境不具备开发水电的条件。
答案二(497字)
争议的焦点是当地政府提出的两库十三级怒江水电开发方案对于怒江经济社会和环境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主张开发的理由是:一是怒江州可供开发利用的自然资源十分有限,水电开发至少是迄今为止一条可实现的对怒江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的途径,可以用较小的投资产生较大的回报;二是可以带来大量的税收收入;三是带来40多万个长期就业机会;四是可以带动地方建材、交通等二、三产业的发展;五是怒江水电建设完全符合循环经济的要求;六是怒江现在面临的主要问题是贫困问题,牺牲一点环境在所难免;七是云南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水电有其战略意义;八是如果采用居民以生态资源入股的办法,可以使当地居民致富。
反对开发的理由是:一是建水坝与提高怒江老百姓的生活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二是怒江水电开发会破坏环境,使活水变成死水,污染加剧,并会导致泥沙淤积。如埃及建设阿斯旺水坝给下游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三是会破坏民族传统和三江并流的世界自然遗产。四是保留怒江符合国家生态安全长期目标。五是目前西方发达国家基本停止了大坝的建设,如瑞典和美国就通过立法保护河流。六是只看到一个季节的怒江,根据几天的考察就认为老百姓不能在那里生存,欠缺考虑。
作答思路:这是一道判断+概述复合型试题,要求先对开发怒江水电资源问题上的争议焦点进行判断,指出焦点所在;然后概述争议双方,即支持和反对开发的理由。
从本质上看,判断+概述属于再现资料内容类问题,其作答基本要求是把握对象的客观性。要指出焦点,首先要明确争议的问题是什么。按照限定的资料范围,看给定资料1-8中说明了哪些内容,客观存在哪些问题。根据资料,可看出围绕怒江水电开发问题,确实存在要不要开发(建坝)的两种对立意见,来自当地政府和水电主管部门及一部分研究机构和研究人员的意见,基本是要开发,在如何开发的工作原则上又有所差别;一部分民间人士和专家则主张不开发。如果仅仅从资料本身的客观性出发,在作答时的确可以把争议焦点定为要不要开发怒江水电资源,要不要上马水坝工程。但这只是对资料的浅层理解。要正确的符合题意,不仅要依据材料的客观内容,也要联系材料所反映问题的相关背景。从水电工程的国内政治背景来看,要不要上马怒电项目,不仅是一个经济和民生问题,也是一个政治态度问题。这涉及对我国国情的认识、政府重视开发水电以支撑可持续发展需要,以及水电利益集团势力强大足以影响政府决策这样一些基本的政治生活常识。作答申论的根本出发点是政治立场,必须从政府的角度出发看问题,必须站在正确的政治立场上看问题,而立场是否正确就是看观点是否与主流意志党和政府的现行政策、政府的现行施政方向一致;如果明确我国的政治现实决定了怒电项目非上马不可,就要清楚地意识到焦点不能定在要不要开发,而只能定在两库十三级方案是否合理、可行。这既是从资料给出的客观信息出发,也是从相关政治形势出发背景做出的选择。
将焦点定在两库十三级方案是否合理、可行,资料3中已给出了明确提示:准备在这里实施的两库十三级怒江水电开发方案,刚一出台便引发巨大争议。显然,资料已提示争议的问题不在于水电开发本身,而在于开发方案。从相关各则资料提供的内证来看,也能支持这一观点,即焦点在于方案是否合理、可行,是否符合当地实际情况,是否能给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带来应有的效益。焦点确定之后,要考虑适当的表述方式。标准答案是立足于方案是否合理可行,以是否符合当地实际情况和环保要求 作为合理、可行与否的阐释,用一个句子、两个分句的形式说明争议焦点。
支持与反对的理由在资料中比较明显,找出理由何在,并不困难;问题在于资料的理由部分陈述较为具体,从概述的概括性要求来讲,对理由性质的资料再现必须经过整理、提炼、概括。形成答案要经过三道程序:一是查找理由,通过阅读资料1-8,属于理由的正反双方观点分别蕴含在资料2、4、6、7中;二是梳理归纳,给理由定性,对查找出的多条理由进行分类排队,按照定性把几条同一性质、同一类别的理由归并为一条。根据理由的性质和提出理由的角度,支持的理由可分为:(1)符合当地经济社会(人文)与资源(自然)条件的实际情况;(2)社会经济效益的前景预期;(3)符合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4)从地理环境分析战略意义。反对的理由则有民生的、生态的、民俗文化的、地质条件的。根据资料提供的信息,大体上主要就有这么几方面理由,但是实际作答可以有所取舍,可在此基础上简化或增益。要达到概括全面的要求,对归纳出的理由应尽可能包容在答案中,根据一条理由的应然性、必要性与价值高低决定是否纳入答案。例如标准答案将工作角度的反对,也作为一条反对理由写进答案,且列为首条,就是这条理由对批驳两库十三级方案的不合理性十分必要,反对掠夺开发、科学规划、有序进行对于水电建设十分必要,而它所蕴含的客观价值也很高;三是概括性表述,要摘取资料原文的关键语句,用精炼的语言复述原文精神,把正反两方面理由言简意赅地表述出来。
由上述作答过程可以看出:准确判断焦点何在是前提,理由的归纳是关键和主要环节。只有将查找出的理由按性质进行归纳,才能有条理作答,即有条理化作答的先决条件。要对备选理由进行合乎事理与逻辑的归纳,摘要与复述精神主旨,运用摘要法与意现法,是做到概括要求的基本方法。
最后,要看到本题的作答范围是资料1-8,但与怒江水电开发直接相关的是资料1-4、6、7共6条,其他是背景信息,其中第8条发达国家水电建设的做法和阿斯旺水坝的教训,只是一种参照,对作答本题不具有直接价值,应视为干扰性资料。对属于背景信息的资料应略读,对没有直接价值的资料应不予利用。
二、请根据给定资料9、10,分析这两个资料对搞好水电开发提供了哪些启示。(15分)
要求:分析简明扼要,条理清楚,不超过200字。
答案一(198字)
云南漫湾水电站和美国田纳西流域管理局为搞好水电开发提供了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开发水电资源,必须以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为根本目的,要周密统筹,落实合理补偿,妥善安排好移民的生活出路,使当地人民安居乐业,享受开发带来的利益;必须坚持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三者的平衡,科学规划、合理开发、完善管理。在开发资源的同时,同步进行环境综合治理,全面发展经济,使水电开发真正成为富民强域可持续的工程。
答案二(191字)
9~10两个资料对搞好水电开发提供了以下启示:
1.应加大对移民的资金扶持力度,防止因开发导致当地居民的收入下降。
2.应为当地居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防止附近居民无工可做。
3.应通过植树造林等措施改善生态环境,防止生态环境退化,水土流失加剧。
4.应通过大力吸引投资,带动农、林、渔、煤矿、旅游等行业全面发展。
5.应设置专门机构处理水电开发所带来的相关问题,防止只享受收益不承担责任。
作答思路:启示,作为动词,是启发提示,使受启发者有所领悟;作为名词,是指从启发提示中所领悟的道理。从题目中启示所处的语境来看,在此为名词,指的是从资料中能够领悟的道理、获得的启发提示。
看资料内容,为漫湾电站和TVA两个水电开发实例,是已然状态的陈述,属于官方语言中的经验教训。由此,从资料中所能获得的提示,即指从已然领悟应然,即根据经验教训,从过去是怎么做的、已经产生了什么后果,了解应该怎么做,避免不利后果,争取有利结果。
就资料所揭示的来看,首要启示是提示了水电开发的原则,要注重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三者的平衡。其中,从政府执政的角度,一项工程建设(以至任何施政措施)必须注重社会效益,而且是社会效益优先于经济利益的考虑。社会效益主要是对人民生活的改善,工业化、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必须把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作为水电开发的根本目的,否则,工程建设就会偏离正确方向,也不会带来应有的社会效益。从根本上讲这是实现和维护人民利益,是政府的宗旨,也是政府推进水电开发必须考虑的根本问题。
漫湾电站之所以基本失败,就是由于没有充分考虑社会效益,没有把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作为根本目的,在开发和利用水电资源的过程中没有充分保障人民利益,开发的利益绝大部分由政府或一些部门、承包商、建设者、管理者享有,开发的代价很大部分却由当地人民承担;TVA的河流管理,其中包括水电开发,之所以完全成功,就是由于以人为本,首先考虑居民的利益,采取了吸引私人投资、释放经济活力的多种符合资本主义社会条件的做法,繁荣了当地经济,促进了居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彻底改变了当地贫穷落后的面貌。这是开发水电的根本目的(一个为财政增收和少数人谋利、一个为全体居民谋利益)、根本原则(一个重经济轻其他、一个坚持经济社会环境并重)的差异导致了开发结果的根本不同一个使政府和少数人得利,一个让发展成果由全体居民共享,并保证了可持续发展。
在此根本目的、根本原则启示的基础上,还可以进一步找出两者具体开发方法(一个仅限电站建设本身,一个实行综合治理,建站与保护环境、发展经济同步)、对待水电开发的态度(一个不科学或曰片面、落后,一个科学、全面、先进)的不同,作为原则之外具体的启示。
怎样写启示、写几种启示,可由作答者根据自身理解自行取舍,但前提是根本目的、根本原则(或者统一为根本方向)必须明确指出,具体方法也应提及;而态度是否科学属于引申观点,不作为必答内容。
三、本题仅限报考行政执法类,市(地)以下综合管理类职业的考生作答。
1.给定资料7引了上海某研究所G所长的话:美国人把搁浅的鲸鱼推入大海,这值得赞扬;鲸鱼被非洲难民捕食,这也应赞扬,因为它救活了一群人,请说明,这表达了G所长怎样的观点。(10分)
要求:简明、准确地阐释观点,不超过200字。
答案一(196字)
反映了G所长根据不同客观条件,对同一事物的处理适用不同标准的观点;联系资料中围绕怒江水电开发产生的争议,这是以国情为依据支持水电开发的观点。由于国情不同,发达国家居民追求更高水平的生活和精神满足,欠发达国家居民要首先解决温饱问题,因此,对鲸鱼乃至水电开发问题分别采用环保或生存优先标准,两种选择都是从国情出发,符合各自的实际情况,因而都是无可厚非的。暗示应根据国情及当地实际情况,开发水电资源。
答案二(190字)
表达了G所长以环境不同则适用标准不同为理由,支持怒江水电开发的观点。以鲸鱼被不同国家的人放生或捕食为喻,说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国情不同,对待同一事物的观察角度、评价标准不同,处理方式也就各异。发达国家可对水电资源采取环保优先原则,不予开发;发展中国家则要从有利于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出发,进行开发,以改善人民生活。开发或不开发水电,必须根据一个国家的国情和一个地区的实际情况做出决定。
答案三(199字)
G所长认为,发达国家和不发达国家面临的主要矛盾是不一样的,具体怎么处理环保问题,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发达国家面临的主要是发展问题,在人的生存需求得到满足后,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以实现可持续发展。不发达国家面临的主要是生存问题,在人的基本温饱问题没有解决的情况下,牺牲生态资源谋求经济发展也是值得肯定的。具体到怒江而言,怒江地区非常落后,亟需发展经济以满足当地居民的生存需求,因此,应该开发怒江水电。
作答思路:这是一道阐释题,是一种意现资料内容的试题类型。所谓意现,就是深入理解资料的深层含义,发资料的潜在信息,把自己对于资料意义的理解,用完全不同于资料原文的语言表述出来,是对资料的一种精神再现。而阐释,是对语言的本来含义的说明,在本题中,就是对G所长的话语进行本来含义的发掘、说明,对资料内容进行精神实质的再现。阐释语言中蕴含的观点,要注意客观性,只能是解释、说明,揭示其本来含义,不能对观点进行评论,不能掺入作答者自身的观点。
从G所长的话本身来看,违反逻辑同一律,对同一对象的评价,其实不可以随着环境的变化任意转化;但是联系资料引用G所长这段话的语境,实际是对怒江水电建设而发,以不同国家居民对待鲸鱼的方式借喻水电开发问题。要注意到G所长所说的话,评价的对象是截然相反的两种鲸鱼处理方式:放生与捕食。两者的评价条件具有重要差异环境不同,一种处理方式是发生在美国,一种在非洲,评价条件的这个差异,导致了评价结果的殊途同归,即本来是截然对立的行为,评价结果在不同环境中却相同。对事物的评价,必须符合相应的环境条件,适用不同的评价标准。比如,对鲸鱼放生与捕食。在美国、非洲各自的环境中,两者都是好事,都要受到积极评价;相反,两种行为如果互换所发生的环境,如放生在非洲,捕食在美国,两者的评价就会大相径庭。这是由于评价事物的标准,一定要符合事物所处的环境条件,评价一种行为是对是错、是好是坏,必须根据这种行为所发生的环境。因此,按照这种环境决定论,事物的善恶、是非、对错只能是相对的,并无绝对的是非。基于这种逻辑和哲学观点,人类必须根据环境条件选择自己的行为模式,例如,要根据环境是在美国还是在非洲,决定自己是放生鲸鱼还是捕食鲸鱼。环境决定行为模式,现实意义在于,政府决策必须符合国情、地区情况,这就是国情、地情决定论的哲学渊源。
在作答中,要把握鲸鱼例子蕴含的环境决定论,与政府决策的国情、地情决定论的联系,将作答的立意确定为是否开发水电资源,要根据一个国家、地区的具体情况来决定。作答的程序,第一步要理解、判断G所长话语的含义、真实重心所在,即透过鲸鱼问题表露出来的支持水电开发观点;第二步要揭示其话语的表层含义,即环境决定论,环境不同,适用标准不同,选择的行为模式不同;第三步,对话语中事例所蕴含的意义进行展开,明确指出环境决定论的深一层意义是国情、地情决定论,人类的行为、政府的决策要依据国情、地情做出取舍;最后,要点出话语的深层隐喻,是借彼喻此,借鲸鱼的例子说明对待水电开发的取舍原则,把话语同作答核心问题怒江水电开发结合起来,最终落实到水电开发问题上,进一步深入阐明G所长的话,根本上是要说明,开发或不开发水电,要根据国情、地情来决定。
2.给定资料6引述了某学报C主编提出的意见,请你站在水电规划部门的立场,对C主编的意见做出答复。(15分)
要求:有条理的写出答复内容,有理有据,不考虑行文格式,不超过300字。
答案一(286字)
怒江已不是原生态河流。整个怒江流域早已存在大量人类活动,对河流原生态造成了破坏,且部分流域已有小规模的水电建设,完全不开发、作为生态江保留的条件事实上已不具备。
怒江水电开发与保护当地自然环境并行不悖。开发规划中已充分考虑到自然遗产和生态环境的保护,采取多种措施,避免施工对环境的破坏,全程、全面保护生态资源,尽最大可能保持当地的原始生态;与环保、林业等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做好怒江的环境监测工作,搜集相关数据,为保障生态安全提供依据。
在推进开发的同时,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工作。认真制定并落实环保工作制度和措施,接受社会各界人士和舆论的监督,使怒江水电工程的环保工作收到实效。
答案二(299字)
关于怒江作为生态江保留的问题。由于怒江流域长久以来存在人类活动,当地居民生活和经济建设已对环境造成了破坏,怒江已不是原生态河流,完全不开发、作为生态江保留的条件已不具备。
关于怒江水电开发中的环境保护问题。我们在规划怒江水电项目中,坚持落实科学发展观,高度重视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统一。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合理规划,尽最大可能保护河流生态及自然遗产;二是科学组织施工,避免工程对环境的破坏;三是健全制度,完善管理,全面做好环境保护工作,对可能造成的生态影响进行修复;四是做好环境监测工作,密切注意项目对环境的影响。
以意见为鞭策,不断改进环境保护工作。请您继续监督并提出宝贵意见,帮助我们不断改进工作。
答案三(285字)
C主编,您的意见我们已经收到并认真研究,现对您的意见作出如下答复:
1.怒江已规划开发,已不是原生态河流。这样,不开发怒江可以使其作为国家的自然遗产得到永久保护和充分发挥怒江的科研价值的理由也就不成立。
2.合理地开发与有效保护并不矛盾。只有开发怒江才能有资金进行生态移民,也才有可能使植被不再被当地百姓出于生存需要而破坏,怒江水电建设完全符合循环经济的要求。田纳西河的成功开发就是最好的例子。
3.西方发达国家和我们国家国情不一样,处理环保问题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怒江地区非常落后,亟需在尽可能不破坏生态环境的前提下进行开发以满足当地居民的生存需求,因此,应该开发怒江水电。
作答思路:答复是行政机关及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事业单位在公务往来中的常用文书体裁。随着法治政府、责任政府建设的深入推进,人大、政协及公众、社会、舆论对政府监督的加强,这种文书形式必将越来越普遍地获得采用。
答复的突出特点一是对应性,一般所要答复的意见、建议、提案、质询有几条意见,或要求答复几个问题,在答复中就要对应几个问题;二是实际性,答复内容必须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说明问题的实际情况,提出解决问题的实际措施,不包含任何与要求答复的事项无关的内容;三是具体性,答复中对情况的说明必须明确具体,措施及办理效果必须明确具体,尚未办理或正在办理的事项、措施还要可行,具有令人信服的力量。通常行政机关在答复的对策措施内容中要明确五方面事项:分管领导、承办人员、办理任务、办理责任、办理时限。答复由于是政府及其工作部门履行职责的具体体现,行文须委婉,语气当和缓、坚持正面作答,不能直接反驳答复对象的意见,充分显示对答复对象知情权、监督权的尊重,体现政府对待监督的正确态度;决不能不负责、不诚恳、空话连篇、敷衍应付,更不能直言反驳对方、针锋相对、硬性顶撞、恶语相向,语气生硬都不可以。
本题作为答复类公文写作的实例,首先要明确答复的基本要求,已如上述;其次,要注意作答的要求中有不考虑行文格式一项,可以撇开公文的既有格式,免掉上有标题、前有称谓、后有署名、中有套语等公式和套路,直接写答复的正文、主体内容,也就是说,答案的内容全部是实质性的;第三,要根据具体的作答对象、作答条件,安排好作答内容和行文次序。对象即是资料6中的C主编不开发怒江的意见,条件则是给定资料。对于C主编的意见,可以梳理为一个中心、三个分论点,中心是不开发,分论点是保留生态江、保护自然遗产、开展环境监测。至于末尾援引西方停止大坝建设的情况作为对比,只是用于支持不开发的中心论点的,不必专门作为一条意见来答复。另一方面,从不能反驳对方意见的答复撰写要求来考虑,也不宜指出对方援引西方做法的观点不成立、与本国国情和本项目建设无关,避免与意见提出者正面冲突。从资料看,能够运用作为反驳不开发意见的依据,只有针对保留生态江的已非原生河流一项,即资料4。其他意见如保护自然遗产、开展环境监测,都是正面意见,也应正面作答。所谓正面,就是站在改进自身工作、力求尽善尽美的角度,把对方意见作为一种有益参照进行答复。
答案的基本内容要包括对一个中心、三个分论点一一对应的答复。一是针对不开发怒江,明确提出水电开发与环境保护并不矛盾,对为什么不矛盾,怎样做到不矛盾,做出具体说明;二是针对保留生态江进行委婉的反驳,不直接指明对方观点为非,而是客观地陈述事实,说明实际情况,用事实来表达与对方不同的观点;三是对保护自然遗产、开展环境监测两条具体建议要有所回应,可并入环保的措施之中。最后,推荐以一种积极的方式进行答复的收尾,就是对照意见检查自己、鞭策自己,表明改善自身工作的意向,做出欢迎对方继续监督批评的姿态,以保证把工作做得更好,同时也深化了在开发水电资源的同时保护好环境这一答复的主题。
提供的两例参考答案,(一)是完全客观的答复,每段说明一个问题,用一个主题句领起一段,首句即是段落的论点。其中第一段是对应不开发怒江,作为生态河保留的;第二段是说明开发与环保是并不矛盾的,对应保护自然遗产、开展环境监测等具体建议;第三段则是按照答复的常规思路,表明接受监督、改进工作的态度。
(二)则与实际中的答复一样,采用第一人称,完全站在虚拟的水电规划部门角度说明问题。也分三段,第一段是对应不开发怒江,作为生态河保留的意见,对怒江已不是原生态河的现状进行说明;第二段首先提出本项目规划重视环保,力求开发资源与保护环境统一的论点,然后是怎样做到统一、怎样进行环保的措施、做法的逐条说明;第三段是顺着答复常规思路做出的结语,以表明态度、前瞻未来作结。
四、本题仅为限报考行政执法类,市(地)以下综合管理类职业的考生作答。
请以从怒江水电开发说开去为题,写一篇文章。(40分)
要求:1.结合给定材料,自选角度。
2.符合题意,观点明确,内容充实,结构完整,语言流畅。
3.总字数800-1000字。
答案一(含标题992字)
从怒江水电开发说开去
我国水能资源蕴藏量丰富,居世界第一位;而实际利用率不足25%,远低于发达国家50%70%的水平。当前我国经济保持高速增长,对能源的需求越来越多,能源的缺口也越来越大,开发水电成为我国解决能源需求无可替代的选择。
开发水电是一件利国利民的事,完全可以实现国家、地方、人民及相关工程建设者、管理者、电力使用者多方面共赢的局面;但怒江州政府提出的开发方案为什么自公布之初就引起了巨大争议呢?
首先,我们必须明确,经济发展一定要走符合国情的道路,选择什么样的发展模式,必须符合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具体情况。发达国家之所以停止水电开发,是因为这种资源利用方式已不符合当地的情况;而怒江水能蕴藏丰富,其他可利用资源贫乏,具备靠水吃水的条件,当地整体发展水平和群众生活处于全国最不发达的行列,对于水电开发的要求十分迫切。因此,开发水电理应成为促进怒江经济社会发展的首选。
其次,我们必须明确,开发水电的根本目的是改善人民群众生活,这是党和政府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云南漫湾水电站之所以建成后引发一系列问题,群众的生活状况未能得到改善,就在于违背了水电开发的根本目的,没有实现和维护好群众利益。因此,政府在做出水电开发及一切事关民生的决策过程中,一定要坚持正确方向,以改善人民生活为根本目的,始终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当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这是做好水电开发工作的前提。
再次,开发水电必须遵循科学规律,注重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统一。要看到水电具有可再生性,但资源是有限的,一切资源都有枯竭的可能。开发水电要量力而行,也要适度而为,不能超过当地资源可承载的极限。怒江州政府的两库十三级方案,是对资源的一种掠夺性开发方式,必须对方案加以调整,更合理地进行规划,既充分利用资源,又为资源循环再生和未来发展预留空间。还要看到,怒江是一条原始生态保持相对完好的河流,要充分重视这笔生态财富的巨大价值,一定要将开发水电与保护环境统一起来,尽最大可能保护河流生态及两岸自然遗产,避免水电工程对周围环境的破坏。同时,要做好环境监测工作,为保障国家生态安全提供依据。
最后,水电开发必须坚持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三者的平衡。要纠正片面追求经济效益的倾向,妥善解决移民问题,在开发水电的同时,全面发展经济,加强环境保护,使当地人民安居乐业,享受开发利益和发展成果,使水电开发真正成为富民强域可持续的工程。
作答思路一:首段开宗明义,从国家水能蕴藏丰富和经济发展对能源需求日益增长的客观条件,指明发展水电的必要性。以怒江水电开发方案引发争议引出正文主体,即说开去的引申论点,是如何把水电开发工作做好。正文主体分为四个部分,首先,确认水电开发对于怒江是可行和必要的;然后,分别从开发水电根本目的、开发工作要遵循科学规律、开发要兼顾经济、社会、生态综合效益三个角度,全面论述水电开发的正确工作思路和方式。末句总结对全文进行总结和升华,要使水电开发成为对区域人民富裕、地方富强、可持续发展有利的工程。
答案二(998字)
从怒江水电开发说开去
党的十七大提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实践中一些地方政府的施政与这一要求存在距离,怒江州所推动的两库十三级水电开发方案,就是发展方式与科学发展观矛盾的体现。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务是发展,只要开发水电能够促进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民富裕,就是可取的途径;但另一方面,在什么地方开发水电、怎样开发水电,又是一个需要慎重对待的问题。经济发展必须符合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核心要求,决不能片面追求经济发展,无视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制约。如果在发展的同时不能做到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统筹兼顾,如果发展的最终成果不能由全体人民共享,就不可能实现可持续发展,这样的发展方式也就不可能得到人民的拥护。
从怒江的具体情况来看,当地对开发水电有十分迫切的要求,这对解决当前的经济落后和群众贫困问题确有必要;然而,怒江流域是一笔具有特殊重要价值的自然宝藏,处于三江并流的世界自然遗产区,根据国家法律和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这里属于禁止水电开发的区域。为什么要禁止开发?为什么当地的经济发展要求要让步于保护生态环境?正是因为国家和地方所站的层次不同,看问题有局部与全局、当前与长远之别。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保护环境、节约资源,有利于国家长治久安,也有利于当地经济社会持续发展,这才是唯一可取的发展途径。
要实现科学发展,就要保证各级政府有足够的动力。在怒江水电开发问题上,我们可以看到地方官员追求GDP政绩的内在动力,正是由于当前以GDP为主导的官员绩效考核评价体系,造成了官员经济发展高于一切的观念。要转变这种观念,促使官员把环境保护放到与经济发展同等重要的位置上,必须倡导绿色GDP,树立新型政绩观,改革官员绩效考评体系,建立以保护生态功能为主的政绩考核标准。所谓绿色GDP,就是充分考虑环保要素、扣除了环境损失的GDP。建立以绿色GDP为导向的绩效考评体系,就是要使注重节能环保、创造了更高效益,给人民带来了全面优质生活的官员具有晋升空间,使这样的官员在官场上能够生存下去,并能得到相对更好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对官员形成正确的导向,才能使科学发展成为他们的目标,具有追求科学发展的动力。
政府的一切工作是为了造福人民,发展的一切最终是为了人民幸福。让我们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努力实现可持续发展,让人民享有幸福生活,让子孙后代拥有可靠的未来!
作答思路二:由贯彻十七大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起笔,站在正确的政治立场和终极的理论高度,由怒江水电开发方案引出话题,把它放在地方政府施政与十七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要求存在距离的大背景上,把怒江作为地方经济发展方式与科学发展观矛盾的一个实例,阐述全文第一层次的论点:经济发展必须以人为本,统筹兼顾,符合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的要求,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进而论述如何实现这一发展要求,呼应开篇地方政府推动经济发展的方式与科学发展观存在距离的观点,指出要使地方政府追求科学发展有动力,这个动力来自于改革官员绩效考核评价体系,使注重绿色GDP的官员有晋升空间,为全体官员怎样推动发展树立正确的导向。最后,总结全文,回归到发展为了造福人民的终极论题上,升华全文境界,并与贯彻科学发展观再次扣题。
答案三(923字)
从怒江水电开发说开去
怒江州政府提出的水电开发方案,尽管目的是为民兴利、造福一方,但由于方案本身存在的不合理因素和论证环节的疏失,使方案一经推出就引起了争议。暴露出政府在制定决策中由于论证不到位,监督缺失,导致公信力受到质疑,决策的执行受到阻碍。
水电工程属于公共性议题,政府围绕公共议题制定决策,必须遵循公共决策的程序。首先,议题必须公开。决策的目标、方案,如要不要建水电站,为什么要建、建什么样的水电站和怎样建设,都应在决策之前公开,使公众了解与自己利益切身相关的问题。其次,必须进行公共议程。允许公众就共同关心的议题展开讨论,广泛征求和听取公众及各方舆论意见。必要时组织听证会,由政府、立法、司法、专业界、民间各方面的代表申述意见。再次,必须合理规划、充分论证。对水电工程,要立足生态有利和综合效益最大化,周密考虑经济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各方面因素,合理进行规划,充分进行论证,重点论证环境影响。最后,要严格审查以实现决策的合法化。省级、国家级规划和环保部门要层层审批,从不同角度,对当地提出的规划方案实施全方位的严格审查,看方案是否合乎现行法律和政策,是否节能、环保、安全、可行,其利益分配方式是否能保证当地人民富裕,确保方案政治可行、经济可行、技术可行。没有履行上述程序,或程序不完整,或没有通过相关程序,比如不能通过环境影响评估或国家有关部门批准,就坚决不允许水电开发方案通过。
要明确政府决策既然是为了人民,就要相信人民、依靠人民,取得人民的支持,接受人民的监督。在公共决策制定和执行的每一个环节,都要接受相关方面的监督。监督分为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既要接受环保部门和人大、审计、司法机关的监督,也要接受当地居民特别是水电工程涉及的移民对象的监督,以及环保等有关专业人士的监督,避免与决策目的相违背的行为,防止执行过程偏离决策目标。
所谓兼听则明,偏听则暗,如果仅有政府的信誓旦旦和水电部门的一面之辞,根据漫湾水电站的教训,很难保证不出现决策的执行与初衷背离的局面;而事前充分听取各方意见,在决策过程中接受各界监督,就能使公众心平、气顺,就会消除误解,减少阻力,促进政府决策的科学化、行为的规范化,在提高政府公信力的同时,增进执行力。
作答思路三:根据怒江水电开发方案暴露出来的政府决策疏失问题,按照我国现行政府建设目标、理论,引申出政府公共决策的制定和执行必须遵循规定程序、接受监督的论点,分层次展开论述。在制定程序方面,依次阐述了公共决策制定的议题公开、议程(讨论)公开、规划论证、审查以实现合法化四个程序,阐述中结合怒江水电开发的具体实例展开,由这一具体实例归纳论证公共决策必须遵循程序、遵循哪些程序的普遍原则;在监督方面,结合水电开发,论证了决策制定和执行必须接受监督、接受哪些监督。最后,在结束段落,指出程序合法化和决策监督具有哪些意义,可以达到怎样的效果,总结全文的观点。
立论与成文的思路是抓住资料所提供的启发性信息政府决策的监督一点,展开引申论述,既符合原文精神,没有超出资料所提供的信息边界;又不拘泥于原文,停留在就水电开发说开发的层次,切入了较为新颖而准确的视野。如此作答的必备条件是,掌握给定资料精神,了解相关行政理论,观点与资料联系准确。
答案四(966字)
从怒江水电开发说开去
怒江以其原始的生态文明和丰富的自然资源成为我国雄奇瑰丽的自然宝库。为了发展经济,有关部门提出了两库十三级的怒江水电开发方案。该方案刚一出台,便引发了一场关于保护生态与发展经济的巨大争议。新时代需要新思维、新观念。当前,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实现水电开发和生态环境相协调,走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文明之路。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我国经济迅猛发展,但也给环境带来了较大程度的破坏。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因此,在实施怒江开发这样大型的建设项目时,我们不能再走先发展、后治理的老路,必须以不破坏生态环境为前提发展经济。
首先,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站在全局的高度做好水电开发的环境影响评价。水电开发对陆生生物多样性、水生生物、风景名胜区和自然保护区、水文和地质环境等都会产生重大影响。在开发之前,必须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法》,组织专家对这些影响进行预测,做好环境影响评价。
其次,以提高执行力为着眼点,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应对水电开发引起的环境问题。绝不能以牺牲当地的生态环境为代价对怒江进行无节制、掠夺式的开发。对水电开发可能对生物、自然保护区、水文和地质环境造成的影响,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应对,才能保证怒江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再次,以收益和责任共担为原则,建立保护生态环境的经费保障机制。在水电开发过程中,保护环境需要巨额的经费,具体包括林地补偿投资及植被恢复、用材林补偿、灌木林补偿、植树造林、封山育林、退耕还林、坡改梯田、水土保持等费用。这些费用当中的一部份应作为开发成本,列入电站建设与运营的概算,作为保护生态环境的经费保障。
最后,以法制建设为突破口,建立保护生态环境的长效机制。世界银行在《发展与环境》报告中指出:强有力的环境保护机构和政策是保证发展过程中环境质量的基本前提。政府除应严格贯彻《环境保护法》、《水土保持法》、《森林法》等法规之外,还应针对梯级建设中出现的环境问题,制定行之有效的单项法规。
古人说:不谋长远者,不足于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于谋一域。我们一定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既要加快发展,更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以全新的理念、全新的思路、全新的工作,推动我国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
作答思路四:就开发谈开发、就水电谈水电,以贯彻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为主旨,从指导思想、环保措施、经费保障、法制建设四个角度,全面、深入、透彻地论述如何把水电开发工作做好,如何把经济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处理好。作答中可结合材料与自身的认识理解,除引用资料信息数据外,还可引用十七大报告、国家有关环保的法律等有关观点和精神。
五、本题限报考省级(含副省级)以上考生综合管理类职位的考生作答。
给定材料11列出了其职能部门准备对反对意见给予答复的基本内容,请指出这样答复存在哪些明显问题,并就存在的问题分别说明怎样修改补充。(25分)
要求:1.不从格式,语言上谈问题,仅从内容上指出主要问题。
2.分条作答,指出一个问题,接着写出修改补充的内容。
3.条理清楚,表达简洁流畅,不超过500字。
答案一(497字)
资料所列的答复内容,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层次混乱,原则和措施没有分清。对资源开发的原则和措施应分开答复,在原则中明确资源开发必须有利于促进经济全面发展,有利于改善人民群众生活,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实现综合效益;然后在措施中分别论述如何做到上述原则要求,体现合理的逻辑层次。
二是对生态保护问题重复作答。应把答复的四方面主要内容中关于生态保护问题的内容整合起来,单独作为一条,即慎重对待生态保护问题,集中阐述水电建设与生态建设结合起来的原则和措施。
三是依靠资源开发解决群众致富的意见,应作为单独的一条答复。可列为第二项答复内容,即:必须坚持依靠资源开发提高群众的生活水平,改善经济结构,合理分配资源开发的利润。通过水电建设,带动当地经济全面发展,促进群众增收和致富,使群众享受到开发带来的利益。
四是对生态、文化的保护,应单独作为一条答复。应明确具体地阐述,对具有丰富生态、文化资源的地区,在资源开发中,不能片面开发水电、矿产等资源,要重视生态、文化资源的保护,国家要对保护工作给予必要的扶助。可采取转移支付等措施,解决生态、文化资源保护工作中的资金困难,调动当地保护这些珍贵资源的积极性。
答案二(489字)
资料所列的答复内容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与反对意见的对应性不强。应逐条对应,有一条意见写一条答复,如地质条件可行性方面的意见,应在答复中做好可行性研究一项给予适当的回应。可表述为:严格慎重地进行可行性研究,确保工程方案符合地质条件,安全可靠。
二是对生态保护问题的答复有所重复。应把相关答复内容集中起来,在内容层次上做出合理调整,可表述为:我们在资源开发中将慎重对待、充分考虑生态问题。严格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法》做好环评工作,坚决按照国家法律要求,避免在需要进行生态保护的区域开展水电工程建设。从生态有利和综合效益最大化着眼,努力保护生态、文化的完整性。在开发中,争取国家给予必要的投入,帮助我们保护好怒江的生态、文化资源。改变技术经济最优的工程目标,将水电建设与生态建设结合起来,力争实现工程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三是对资源开发解决经济发展和群众生活问题的答复不够充分。应集中阐述:我们在水电开发中将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结合起来,在开发资源的同时,改善经济结构,合理分配资源开发的利润,使开发成果最大程度地惠及当地人民,全面提升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确保人民普遍享受开发的利益。
答案三(499字)
第一,慎重考虑生态问题的答复观点不鲜明。应改为:在怒江水电开发过程中,将采取有效措施,确保生态环境不受破坏。
第二,慎重对待资源开发问题的答复观点含糊。应改为:对资源开发问题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开发应能真正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并使当地居民共享开发成果。
第三,资源开发的利润流向是否公平的答复不具体。应在本段末加上:通过适当增加移民经费、妥善解决移民就业、探索居民以生态资源入股等办法实现发展成果与当地居民共享。
第四,答复的内容不全面。补充如下:
在实际的开发过程中,确实存在少数地方政府部门没有进行深入调研论证的情况。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在进行长期、全面、深入的调研后,再进行决策。
怒江已不是原生态河流。这样,不开发怒江可以使其作为国家的自然遗产得到永久保护和充分发挥怒江的科研价值的理由不成立。
合理地开发与有效保护并不矛盾。只有开发怒江才能有资金进行生态移民,也才有可能使植被不再被当地百姓出于生存需要而破坏。田纳西河的成功开发就是最好的例子。
西方发达国家和我们国家国情不一样。怒江地区非常落后,亟需在尽可能不破坏生态环境的前提下进行开发以满足当地居民的生存需求,因此,应该开发怒江水电。
作答思路:此题的作答是对第三题第2小题答案的扩充。两者都是对应反对意见的,不同的是,前者只针对C主编一个人的意见进行答复,也就是说只答复生态保护问题,后者则要对所有反对意见作答;前者只须写答复正文主体,后者要先辨明资料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然后写出补充修改意见。
作答要注意,查找资料给出答复初稿的问题,必须是内容方面的问题,不能从表述方式、格式、语言上找问题。而资料仅仅内容上的问题就可找出很多,如层次不清、次序混乱、不具体、不明确等等。但为了作答方便,可回避对答复不具体、不明确等不易表述的问题,而指出其对应性不强、层次不清、次序混乱,然后做出修正和补充,把自己所指出的问题改正好。
还要注意分条作答的要求,先指出一个问题,接着写补充修改内容,这就要求以条目排列和陈述的方式作答,先概括资料存在的问题,也即是条目即段落的主题句,然后在主题句后面写出自己所做的补充。即作答格式是:先有主题句,后有具体补充内容;以主题句领起段落,以具体内容阐释主题句所概括的资料问题。补充的内容可以是作答者自己增加的内容,即以补为主;也可以是资料原有内容的调整组合,即以改为主。两种方式不管以哪种为主,都要有作答者新增的补充内容,即资料所没有的内容。
资料有哪些问题需要补充和修改?如上所述,可从对应性、层次、次序、观点等几方面着手,但在作答中不必对每条反对意见都作回应,篇幅不允许也没必要,对资料原答复中遗漏的重要反对意见,如地质可行性,可简单提及,不作具体发挥;作答重点要放在生态保护、生态与文化资源保护等具体问题上,明确而相对原文更有条理地写出针对反对意见的工作措施,如何进行生态保护,如何进行生态与文化资源的保护。
具体指出哪些问题,补充和修改哪些内容,可根据资料客观内容、作答者主观意图决定。
六、本题限报考省级(含副省级)以上考生综合管理类职位的考生作答。
请以人与自然为题,写一篇文章 (40分)
要求:1.参考给定材料,观点明确,内容充实,结构完整,语言生动。
2.对在人与自然问题上的某种错误倾向,应恰当阐述,给予澄清。
3.总字数1000-1200字。
答案一(1181字)
人与自然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的全部活动分为两种:一种是改造客观世界,主要任务是征服大自然;一种是改造主观世界,即人类自身的全面发展和完善。
随着科技文明的进步,人类对自然和自身的认识不断提高,驾驭自然的能力不断增强。今日高峡出平湖,神女当惊世界殊。一座座高楼广厦、一座座巨型水坝挺立于大地上,标志着人类征服和改造自然的胜利;与此同时,全球变暖、地震海啸、病毒侵袭,大自然向人类频频示警,也使人类尝到改变自然环境、破坏生态平衡的苦果。
人定胜天反映了人类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不屈不挠,力求改造环境为我所用的坚强信心和无畏姿态;但是过分强调人定胜天,又会导致环境破坏、资源枯竭,可持续发展后劲不足的后果。美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在工业化过程中先污染、后治理的教训,从不同侧面给我们提供了人与自然必须和谐共处的启示。科学发展观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创新发展,是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最有力的依据。各级政府必须提高对人与自然辩证关系的认识,坚持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统筹经济社会发展与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保护,妥善处理好发展与环境的关系,坚定不移地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必须注意克服资源开发、经济建设中只求经济发展,不顾生态安全与环境影响的倾向。保持生态资源的相对完整,对于国家的生态安全、全体人民的基本生存具有重要意义。资源开发和经济建设,必须尊重客观规律,坚持科学的谨慎态度,立足实际,从当地实际情况出发。工程建设项目必须先行做好调研论证工作,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法》搞好环评,充分估计项目对生态环境的各种可能影响,预作周密筹划,确保项目建设符合循环经济的要求。尽可能避免工程本身对生态环境发生不利影响,力争减少居民私挖乱采盗伐等行为对资源和环境造成的破坏,实现生态有利和综合效益最大化。
还要严格避免和纠正资源开发中不顾现实可行性、竭泽而渔的倾向。要认识到任何资源都是有限的,都有枯竭的可能,开发资源必须符合实际,不能使开发成为对大自然的掠夺,加速资源枯竭,无法支撑永续发展。因此,规划开发要打牢基础,保证规划方案的科学性、预见性、可行性,准确估量资源的可开发极限,合理确定开发的规模,做到量力、适度。开发资源切不可只图解眼前之急,预支未来。要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在开发资源以保证当前需要的基础上,给未来的发展预留充足的空间。这既是对当前负责,又是对国家的全局利益、全体人民的长远利益负责,也是对我们的子孙后代负责。
自然,是人类生存的基本环境;没有了适于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则皮之不存,毛将安附?在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不能单方面强调人定胜天,而应倡导天人合一,按照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指导,追求人的发展与自然环境的矛盾统一,始终敬畏自然、善待自然。只有这样,科学发展才不会成为一句空话,人类才能在保护自然环境的同时,获得自身的全面发展。
答案二(1155字)
人与自然
自然是博大的,宇宙是无穷的,人类在广漠的历史时空之中,不过是沧海一粟。
当今科技的进步,使上九天揽月、高峡出平湖的梦想成为现实,无论是凶猛的虎豹,还是庞大的蓝鲸,均已成为人类的猎物;桑田沧海,过去需要亿万年才能形成的景观,今天的人类活动,却能让地貌瞬息改变。
人类在借助机械力量开展经济建设,靠侵占其他物种生存空间和破坏环境取得了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也付出了生活品质下降与整治污染的高昂代价。大自然一次又一次用灾荒与病害,给予人类愚蠢霸道的行为以严厉的惩罚。尼罗河阿斯旺水坝、云南漫湾水电站由于不重视环保问题,导致环境退化,水土流失,人民生活水平严重下降;而美国田纳西州在河流管理中,科学统筹,开展流域综合治理,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双赢。实践使人们认识到,自身的生存与发展毕竟离不开周边的物理环境,人与自然不是此退则彼进的相互竞争关系,而是共存共生而又矛盾斗争的统一关系;人类通过节制自己的行为,可以实现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当前中国处在发展的关键时期,要继续制造污染,还是优先治理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已到了必须抉择的时刻。当全国各地酸雨、赤潮、蓝藻、沙尘暴肆虐,许多生物绝种,环境恶化、资源枯竭之后富了少数人,而多数人生计更为艰难,我们才倍加认识到,科学发展观的科学性、前瞻性、现实性。坚持可持续发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是解决人类延续问题的唯一出路。
党的十七大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科学合理的能源资源利用体系,这是以人为本、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的内在要求,也是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保证民族生存与发展的必然要求。时代在前进、社会在进步,人们对于小康、幸福生活的追求也有了新的内容,今天的国人日益追求全面高品质的生活,追求绿色天然的享受。没有人需要一个空有高楼华厦、烟囱林立却满目河山疮痍、缺少其他物种作伴的世界。全面小康社会意味着人民要求享有更高水平的幸福生活,而生态环境优良就包含在更高水平的生活品质之中。
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发展的一切最终是为了人民幸福。给全体人民一个空气清新、山川秀美、流水洁净、物种丰富的家园,让老百姓身体健康、舒心畅意,过上全面高品质的生活,让子子孙孙都能过上这样的生活,这是各级政府必须负起的政治责任。要对人民群众生命健康权负责,对子孙后代、对全人类的未来负责,就要兼顾当前与长远利益,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统筹好各方面的关系,将开发资源、推动发展与保护环境统一起来,贯彻落实十七大部署,加强生态文明建设,转变经济社会发展方式,保护生态环境,确保生态安全,做到趋利避害,争取对环境、对社会有利的结果,避免对双方不利的结果,实现人与自然的双赢。
不以透支未来求发展,不以牺牲环境换政绩,这就是我们处理人与自然关系应有的科学态度和可取之道。
答案三(1110字)
人与自然
近些年,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绿树掩映、清水环绕的村庄和小山村明亮的月亮却渐行渐远。曾几何时,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在很多地方已经成为人们的记忆。时至今日,大自然馈赠给我们的宝藏怒江,又面临水电开发的争论。开发还是不开发?社会呼吁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妥善保护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建设生态文明。
人类曾经以为,大自然的资源是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于是,我们无限制地向大自然索取,而置大自然的痛苦呻吟于不顾。终于,慷慨的大自然再也承受不了,开始向人类报复。20世纪70年代初,埃及建成了阿斯旺水坝。这座水坝给埃及人带来了廉价的电力,控制了水旱灾害,灌溉了农田,然而也破坏了尼罗河流域的生态平衡。埃及海域中可爱的沙丁鱼见不到了,而血吸虫、蚊子却来到了人们身边。人们终于意识到,大自然的忍耐度是有限的。我们在向大自然索取的同时,也应该精心呵护。只有这样,人与自然才能和谐相处。
党的十七大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对人类长期以来主导人类社会的物质文明的反思,是对人与自然关系历史的总结和升华,是遵循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规律的结果。对此,我们理应谨记,并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的文化价值观、生态系统可持续前提下的生产观、满足自身需要又不损害自然的消费观。
一是人与自然和谐的文化价值观。把对自然的爱护提升为一种不同于人类中心主义的宇宙情怀和内在精神信念,体悟自然是人类生命的依托,树立符合自然生态法则的文化价值需求。自然的消亡必然导致人类生命系统的消亡,尊重生命、爱护生命并不是人类对其他生命存在物的施舍,而是人类自身繁衍发展的需要。因此,我们应追随古人天人合一的理念,大力促进人与自然和谐。
二是生态系统可持续前提下的生产观。遵循生态系统是有限的、有弹性的和不可完全预测的原则,人类的生产劳动要节约和综合利用自然资源,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形成生态化的产业体系,使生态产业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物质产品的生产,在原料开采、制造、使用至废弃的整个过程中,争取做到对资源和能源的消耗最少、对环境的影响最小、再生循环利用率最高。
三是满足自身需要又不损害自然的消费观。提倡有限福祉的生活方式。人们的追求不应再是对物质财富的过度享受,而是一种既满足自身需要、又不损害自然,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后代人需要的生活。这种公平和共享的消费观,应成为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和谐发展的规范。
自然和人的发展关系不是完全对立的,只要我们对自然心怀敬畏,遵循自然法则,在维护自然的前提下追求人类的发展,在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做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让自然在人类的保护下能更好的生存和发展,自然终将给人类以丰富的回报。
【08国家申论试卷三套答案-多角度解析】相关文章:
★ 申论必背精彩段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