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政之要,首在得人。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选贤任能,始终把选人用人作为关系党和人民事业的关键性、根本性问题来抓。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关键在人,就要建设一支宏大的高素质干部队伍,习近平同志的重要论断,鲜明提出锻造我们时代的好干部这一重大课题。
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这是习近平同志为我们时代好干部描摹的群体肖像。从用一贤人则群贤毕至,见贤思齐就蔚然成风,强调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到把好干部选用起来,强调完善选人用人机制;再到从严治党,关键是从严治吏,强调严格约束,习近平同志的人才经,涵盖了识别人才、举荐人才、量才授任、尊重人才和培养人才等各个方面。
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
《在参加兰考县委常委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时的讲话》等文中引用
■ 解读
习近平同志非常重视从基层一线培养选拔干部,他自己的亲身经历也证明了,从一线和基层做起,才能更接地气、通民声、懂国情。今天中央政治局七常委都有基层工作经验,治理一个古老复杂的中国,必须不断完善从基层一线培养选拔干部的机制。
好干部不会自然而然产生。血雨腥风的革命战争年代,筚路蓝缕的创业建设时期,优秀干部都是大浪淘沙、百战砥砺,一步步成长成熟起来的。如今身处和平时代,广大党员干部的成长同样要注重实践磨炼,知民情、接地气。只有在基层这个改革发展的主战场、维护稳定的第一线、服务群众的最前沿沉下心来,经过一番实干、苦干,才可能锻炼出真本领、积累出真经验,关键时刻才能站得出来、危急关头才能豁得出去。
■ 原典
故明主之吏,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夫有功者必赏,则爵禄厚而愈劝;迁官袭级,则官职大而愈治。夫爵禄大而官职治,王之道也。
﹝战国﹞韩非子《韩非子显学》
■ 释义
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州部指古代地方基层行政单位;卒伍为古代军队基层编制,五人为伍,百人为卒。意思是,宰相必定是从地方下层官员中提拔上来的,猛将必定是从士兵队伍中挑选出来的。
韩非子是战国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他强调国家的文臣武将,特别是高级官员和将领,一定要有基层实际工作经验。因为这些人来自基层,更了解百姓的疾苦和战场的形势,也就能够更好地处理政务,领兵作战;反之,如果缺乏基层历练,就有可能纸上谈兵,误国误民。
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
《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大会上的讲话》等文中引用
■ 解读
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也是科技创新最关键的因素。习近平同志还引用《诗经大雅文王》中的济济多士,文王以宁,来表达他对科技人才的高度重视。当前,我国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科技队伍,从天宫与神八浪漫的太空之吻,到玉兔在月球表面闲庭信步,我国科技人才爆发出巨大的创新活力。然而,世界级科技大师缺乏,领军人才、尖子人才不足,仍然制约着我国的科技创新,阻碍着我国向人力资源强国的迈进步履。
正因此,习近平同志反复强调把人才资源开发放在科技创新最优先的位置。这就需要完善改进人才培养机制,避免急功近利、拔苗助长;这就需要在全社会积极营造鼓励创新、勇于创新、包容创新的良好氛围,既要重视成功,也有宽容试错;这就需要培养大批创新型青年人才,为拔尖创新人才脱颖而出铺路搭桥。知识就是力量,人才就是未来, 13亿多人大脑中蕴藏的智慧资源一旦激发出来,将会创造一个更好的中国。
■ 原典
初置刺史部十三州。名臣文武欲尽,诏曰: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故马或奔踶而致千里,士或有负俗之累而立功名。夫泛驾之马,跅弛之士,亦在御之而已。其令州郡察吏民有茂才异等,可为将相及使绝国者。
﹝东汉﹞班固《汉书武帝纪第六》
■ 释义
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出自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汉武帝命令州郡举荐贤才的诏书。意为:要建立不寻常的功业,必须依靠不寻常的人才。
元光年间(公元前134前129年),司马相如为西南夷事上书汉武帝,其中有句话引起了汉武帝的注意:盖世必有非常之人,然后有非常之事;有非常之事,然后有非常之功。非常者,固常人之所异也。汉武帝对这句话颇为欣赏,以至二十多年后又在诏书中将其概括为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汉武帝自诩为常人所异的帝王,其一生所用多为非常之人,所做多为非常之事,所成多为非常之功。故《汉书》赞曰:汉之得人,于兹为盛。而在这一连串的非常背后,有一个更大的时代背景,那就是汉武盛世这个非常之世。
邦之兴,由得人也;邦之亡,由失人也。得其人,失其人,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来者渐矣。
《在河北参加省委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时的讲话》等文中引用
■ 解读
祸患常积于忽微,在用人方面同样如此。习近平同志除了引用这句古语说明用人上不正之风的危害,他还引用了一个鲁迅关于雷峰塔的论述:雷峰塔是怎么倒掉的?就是因为去捡砖的人太多,今天你拿一块,明天他拿一块,最后塔就轰然倒掉了。倒下来是顷刻之间的事,但过程是渐进的。有的事,总觉得不是燃眉之急,但恰恰是危亡之渐。所以,对于那些有天线搭天线跑官要官的,凭关系、凭感情选人用人的,哪怕是极少数例子,都不能等闲视之。试想:如果德才平平、投机取巧的人屡屡得到提拔重用,而踏实干事、不跑不要的干部却没有进步机会,谁还有心思踏实工作呢?
■ 原典
臣观前代邦之兴,由得人也;邦之亡,由失人也。得其人,失其人,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来者渐矣。天地不能顿为寒暑,必渐于春秋;人君不能顿为兴亡,必渐于善恶。善不积,不能勃焉而兴;恶不积,不能忽焉而亡。
﹝唐﹞白居易《策林辨兴亡之由》
■ 释义
《策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于元和元年(806年)参加制举试前,拟作的一部时事论文集,共七十五篇。《策林》从时务政治出发,主要探讨为君为圣之道、施政化民之略、求贤选能之方、整肃吏治之法、省刑慎罚之术、治军御兵之要等八方面问题。
上面这段话出自《策林》之十四辨兴亡之由。意为:国家兴盛,在于拥有人才;国家灭亡,则是因为丧失人才。得人也好,失人也好,都不是一朝一夕所致,而是长期发展变化的结果。其所由来者渐矣的渐,是一个量变过程,但量变会引起质变。白居易警告说,用人上的不正之风长期存在,久而久之,必然导致严重后果。
中国是人才思想产生最早的国家。《诗经》毛诗序中有:君子能长育人材,则天下喜乐之矣。《诗经》中还有济济多士,文王以宁四国无政,不用其良的诗句。孟子认为尊贤是治国之本,指出国家不用贤则亡不信仁贤,则国空虚,将能否任用贤才提升至国家存亡的高度来认识。
【2017北京公务员考试申论素材之习近平用典——任贤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