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查字典公务员网 >乡镇公务员 >备考资料 >面试 >初中语文《观沧海》教学设计
北京 上海 山东 江苏 浙江 安徽 吉林 福建 广东 广西 海南 天津 河北 黑龙江 山西 甘肃 湖北 湖南 河南 四川 重庆 云南 贵州 西藏 宁夏 新疆 青海 陕西 辽宁 江西 内蒙古

初中语文《观沧海》教学设计

2020-11-13 | 网络

在初中教师教师资格考试中,《观沧海》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这篇诗歌选自曹操的诗《步出夏门行》的第一章,通过壮阔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博大的胸襟和宏大的政治理想。这首诗歌整体风格是苍凉慷慨,也是建安风骨的代表作之一。为大家提供了较为详细的教学设计,以供参考。

一、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读出诗歌的韵味和感情。

2.通过朗诵、小组讨论了解诗歌内容,通过联想等方法,感悟诗歌韵味。

3.体会诗人的雄心壮志,宏大的政治抱负,提高诗歌阅读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了解诗歌内容。

难点:体会诗人的雄心壮志,宏大的政治抱负,提高诗歌阅读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

朗读法、问答法、小组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课之前,播放《三国演义》曹操煮酒论英雄的电视剧片段。同学们,三国演义的故事大家应该都听说过,你对曹操有怎样的印象呢?(学生举手自由回答)很多同学都认为,曹操是一个枭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曹操的诗歌,看看历史上的曹操是个怎样的人吧。请同学们打开诗歌,大声朗读。(板书标题)

(二)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根据书下注解,理清诗歌内容,教师在多媒体上出示重点字词进行指导:临是到达,登上;澹澹:水波荡漾的样子;星汉:星河。

2.PPT出示这首乐府诗的资料:这是曹操诗《步出夏门行》的第一章。东汉建安十二年(207)秋天,曹操征乌桓时曾路经这里,后来打败了乌桓和袁绍的残余势力,统一了北方。诗歌的最后两句诗在《步出夏门行》各章末尾都有,应为合乐时所加的套语,与正文内容没有直接关系。

3.播放朗读音频,学生闭眼想象诗歌中的画面,注意诗歌中的停顿,边听边思考:诗歌中有怎样的景物?这些景物有怎样的特点?

明确:诗歌中出现了碣石、大海、山岛、树木、百草、秋风、波涛、日月、星河。这些景物具有壮阔和肃穆的特点。

(三)深入研读

1.小组组内相互朗读,并讨论:这首诗歌可以分为哪几部分呢?

明确:

第一层(开头两句)交代观海的地点。

第二层(水何澹澹至洪波涌起)描写海水和山岛。

第三层(最后四行)表现了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

2.全班齐读前两句,并举手回答,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前两句内容?有何作用?

明确:策马东来,登上碣石上。我要观览这壮观的大海!这是直陈其事的写法,显得很质朴,奠定了全文壮阔浩瀚的基调。

3.学生举手朗读水何澹澹至洪波涌起,并小组讨论,选代表回答:发挥自己的想象,描述一下这几句诗的内容?这几句诗用了怎样的手法?

明确:海面是如此得浩大壮阔呀,波涛汹涌澎湃着,山岛耸立在那里,山岛上树木生长得十分繁荣茂盛,百草丰润美丽。在那萧瑟的微凉秋风中,大海起伏着它那仿佛没有边界的巨澜波涛呀!

这里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波涛汹涌澎湃,描写了大海的动态景象;远处山岛耸立,岛上树木和百草茂盛丰润,是静态地描写大海周围的景象,动态和静态的景象相互映衬,表现出大海的壮阔威势;从草木又写到洪波,作者的描写又回到动态,显示了大海的惊人力量和宏伟气象。这一层全是写实景。【板书:动静结合】

4.最后的几句诗,运用了怎样的手法?写出大海怎样的特点?

明确:从两个若字可以看出写的是虚景,与前面写景的诗句形成了虚实结合。借助奇特的想象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板书:虚实结合】

5.从全诗来看,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胸怀?

明确:在这首诗中,诗人前一部分写大海及周围的所见,视野十分广阔,所写所见都是实景,能够体现出诗人内心中的博大胸怀;同时在诗歌的后面,用日月之行四句来写大海,全运用的是虚写的手法,在前面的实写基础上增加了更多的想象和发展的空间,表现了大海有包容宇宙万物的气概,更能显示出诗人的博大胸怀。

(四)拓展延伸

屏幕出示此诗写作背景,谈谈曹操是个怎样的人?

明确:诗人写这首诗时,正处在自己事业的最高峰,对于北方群雄,他已经尽数将其打败,现在乌桓以及袁绍的残部,也被他击溃,可以说是消除了北方统一的后患;如果此时,趁盛以优势兵力去消灭南方的割据势力,他就可以一统天下了。

曹操是一个有着宏伟抱负和宽阔胸襟的政治家、军事家。(学生自由发言,言之有理即可)【板书:博大胸襟,宏大抱负】

(五)小结作业

小结:本文通过动静结合、虚实结合,展现了诗人的博大胸襟和宏大的政治抱负。

作业:用自己的话,写一写这首诗中描绘的内容及作者可能抒发的感慨和心中的想法,不少于300字。

六、教学反思

本课在教学前,应安排课前预习的内容,以便增进学生对诗人和写作背景的了解,减少陌生感,对某些重要的诗句,要提供一点背景常识作为感悟的基础,把控好课堂的节奏。

【初中语文《观沧海》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2017省考行测数学运算特技:比较构造法

两次国考两次省考成功备考经验:行测备考感悟

2017省考行测重点指导:排列组合之走楼梯问题

申论热点:民主党派参政亮点

申论文章必备:国家领导人名言佳句汇总

初中语文《观沧海》答辩

申论作文如何写出“不无聊”的对策分论点

【理论观察】一言不合就公示,教育这是怎么了

2017省考行测数学运算备考辅导:不定方程

常识判断——文学常识精讲

推荐栏目阅读 乡镇公务员 备考资料 面试
网友关注
网友关注视频

行测 申论 面试

考试技巧

精彩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