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查字典公务员网 >乡镇公务员 >备考资料 >申论 >选调生申论技巧:比较型综合分析解题目思路
北京 上海 山东 江苏 浙江 安徽 吉林 福建 广东 广西 海南 天津 河北 黑龙江 山西 甘肃 湖北 湖南 河南 四川 重庆 云南 贵州 西藏 宁夏 新疆 青海 陕西 辽宁 江西 内蒙古

选调生申论技巧:比较型综合分析解题目思路

2019-07-22 | 网络

比较型综合是综合分析的题型之一,也是申论综合分析题的常考题型,经典题型,当然也是难点题型。今天中公教育专家为同学们剖析下比较型综合分析到底如何解答。

一、题型认知

什么是比较型综合分析:

1、从语言设计:比较型综合分析的问法会直接问,请你作比较分析

2、从题干设计上来说,比较型综合分析会设置2个分析对象,形成对比,让做比较分析。但是要注意,并非所有的有2个分析对象的都是比较型综合分析,要看题干问法。

例如:(二)给定资料5中描述了农村政策实施过程中的一些事例,请对这些事例进行评析。(15分) 要求:分析透彻,观点正确。篇幅不超过250字。

这是2015年省考的一道题目,虽然分析对象不止一个,但是并没有让我们做比较和对比,所以只要当做正常的多个评论型综合分析来解答就可以。

二、为什么要做比较分析

在做比较型综合分析之前,首先我们要明白一点,就是做比较的目的和意义何在。联系实际,就像买东西比较2个产品一样,会通过不同方面的比较,从而得出一个选择,可能是有一个更好,你选择了其中一个,也可能2个各有优势,都是不错的选择,也可能2个都有一些不足,所以你谁都不选,还有更好的选择。这是生活中的类比,其实做题目一是一样,如果说生活对比是为了得出一个最后的选择,那么做题目也是一样,这是这个选择更多是一种结论、或者评型。

三、如何做比较,作答思路

如何做比较分析呢,这可能是我们很多同学困惑的一个点所在,以至于在做题目的时候,尤其在面对省考的材料,面对2个案例、事例,往往不知道从何入手。其实我们完全可以在做一个类比,比如我们吃饭,那选择麦当劳还是肯德基呢?这个时候我们就比较下两家店,比如服务?价格?口味?环境?菜品?等等,你会发展,如何比较的重点在于你得找到一个可以衡量两者的共同标准,在这个之下去比较那个好那个不好,或者各自如何。就好像你没法把汉堡和奶茶一起比较,因为,没有可比性,所以,比较的核心往往在于找到那个比较的标准。当然这是最常见的一种比较,有些时候可能不仅仅是简单无数个这种一一对照的对比,还有可能是全面分析2者后,通过我的分析就能就能得出对2者的一种比较。所以比较型综合分析也有2种作答思路:

思路一:

1、概括分析对象A,概括分析对象B,总评

2、全面分析A,全面分析B

3、得出结论对策

思路二:

1、概括分析对象A,概括分析对象B,总评

2、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对比AB

3、得出结论对策

那这个时候可能又会纠结,到底如何选择呢,这要看材料,也要看做题目时候的实际情况,如何自己能够很有条理的找到对比的点,那么思路二是不错的选择,如果觉得材料要点比较散乱,不知如何形成对比,不如采取思路二更加明智。

资料2

前不久,一位网友发布的为让孩子上幼儿园,妈妈教孩子说谎的微博引发热议。该网友在等待幼儿园报名时听到一对母子的对话,被当场雷倒。M妈妈:待会儿老师问你妈妈在哪上班?孩子:工商局。M妈妈:爸爸在哪儿上班呢?孩子:公安局。M妈妈:你给我记住了,否则报了名也没希望。

以下是部分网友的议论:

网友A:非常理解这位妈妈,这样做无非是想让孩子能进个好一点的幼儿园,在这个拼爹拼妈的年代,实属无奈之举。

网友B:这位妈妈真是糊涂!这样冠冕堂皇的说谎,会对孩子的未来产生非常不好的影响。父母是孩子的榜样,一言一行都很重要。

网友C:上学要给老师送卡,看病要给医生送红包,打官司要给法官送礼如果你不照做,你的孩子可能就要受到排挤,你的病可能看不好,你的官司可能打不赢 在这样的世风面前,只有傻子才会坚持做人的底线,除非你不想办成事。

网友D:我们教孩子不要闯红灯,但我们为了赶时间,经常闯红灯,因为大家都这么做;我们教孩子谦让、诚实,但现实社会总让老实人吃亏让孩子不受伤害地成长是父母的责任,早点让孩子了解、适用这个社会未必是坏事,大道理有时不能解决现实问题。

资料3 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两年。这两年除夕夜守岁的主题有两个关键词:一个是看春晚,一个是抢红包。去年用摇一摇的方式抢,今年又多了咻咻咻。据有关方面统计,截至2016年2月8日零时,共有79.14万名支付宝用户共同分享了总值2.15亿元人民币的现金红包。平均下来,每人271.6元。对于口袋逐渐鼓起来的中国人来说,两三百元抵不上一顿饭钱,但是为何会有数以亿计的用户抢红包?有网友调侃道:自从有了红包以后,抢红包已经完全摧毁了我的价值观。以前地上掉一毛钱我连看都不看,现在抢到1元我就觉得是一笔巨款,超过5元我就窒息了,超过10元眼眶就湿了红包的风头俨然盖过了压岁钱。传统的压岁钱多是长辈给晚辈,而红包,平辈、晚辈、长辈之间都可以给,也不局限于春节期间。如此富有弹性,难怪会大受欢迎。

某大学的N教授是红包热中的老古板,从不参与微信抢红包。这主要源于2015年中秋节期间的一次教训,一个熟悉的学生家长定向给他发了一个红包,点开一看竟有1000元之多,这严重触及了N教授的师德底线,后来费了很多周折才退了回去。从此,他给自己定下了一个规矩:所有收到的红包一律不打开,任其自行退回;朋友圈中的红包只看不抢。但他的学生深受网络影响,抢红包已经成为他们生活方式的一部分。为了促进师生的良性互动,缩小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感和隔阂感,N教授后来又对自己的规矩进行了调整,红包可以发,但绝不收。上学期期末复习备考期间,N教授给所在课堂上的学生发放了200元的大红包让学生抢,学生们纷纷表示好,就连曾受过他严厉批评的两个学生也留言道:谢谢教授财神!一定好好努力!

(二)给定资料2中的M妈妈与给定材料3中的N教授在面对世俗习惯与社会潮流时采取了不同的应对方法,请对此进行比较分析。(15分)

要求:分析透彻,观点正确。篇幅250字左右。

参考答案:

M妈妈应对世俗习惯采取完全顺从,N教授应对社会潮流在坚守底线基础上,积极融入。相比而言,N教授做法更可取。

在面对拼关系、走后门等不良石世风,M妈妈为了让孩子上好的幼儿园,教孩子撒谎,虽然有无奈的原因,但是却突破了做人做事底线的方式,不仅仅会影响子女未来,也会加剧不良世俗习惯的恶化。而N教授只发不收红包,通过红包促进的师生的良性互动,消除了隔阂感与距离感,也通过调整避免家长送礼,始终坚守师德底线。

因此,在面对世俗习惯于社会潮流时,我们可以积极根据自身情况进行调整,适当参与,积极融入,但是要始终坚守原则底线。

【选调生申论技巧:比较型综合分析解题目思路】相关文章:

申论热点:希望药家鑫案再没有“如果”

2017陕西公务员考试申论文章亮彩招数:多用比喻修辞

申论指导:命题人眼中的作文立意是什么样的?

公务员考试申论答题技巧:如何分析问题得高分

还在为申论作文的分论点发愁吗?其实题目已经告诉你了

申论热点:旅游景区要走出“公地怪圈”

申论范文:执家庭幸福之笔 绘中国梦想蓝图

2017陕西公务员申论备考:给文章写作加点“料”

政法干警考试申论热词分析:“超载入刑”

政法干警考试申论热词分析:“在线教师”

推荐栏目阅读 乡镇公务员 备考资料 申论
网友关注
网友关注视频

行测 申论 面试

考试技巧

精彩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