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查字典公务员网 >乡镇公务员 >备考资料 >行测 >2019年国考招警行测技巧:如何揣摩文段中作者意图
北京 上海 山东 江苏 浙江 安徽 吉林 福建 广东 广西 海南 天津 河北 黑龙江 山西 甘肃 湖北 湖南 河南 四川 重庆 云南 贵州 西藏 宁夏 新疆 青海 陕西 辽宁 江西 内蒙古

2019年国考招警行测技巧:如何揣摩文段中作者意图

2018-04-26 | 网络

在片段阅读中,考查最多的就是常规主观题,而主旨观点题就是考查的重点。在解题过程中,我们发现很多时候并不是我们找不到文段的重点句子,而是难以从关键句中归纳概括出作者的真正意图。那么,如何找出重点呢,在此进行分析。

想要找出文段的重点,最常用的方法就是主题筛选、结构两分法和联合归纳法。方法的理论和应用在此不再一一赘述。考生遇到的真正困扰不是不会用方法,而是找到了重点句之后,依然选不出正确的答案,这就是由于对作者意图的揣摩出了问题。实际上,作者通过文段表达自己的看法那是无可厚非而且很有必要的,在表达看法的文段中,一般分为两种:一是正面积极的事物描述,作者是在肯定;二是揭露事物存在的问题,作者是在否定。我们发现考生对于肯定性文段的作者意图容易把握,就是在选项中找出重点内容的本义即可,而对否定性文段的作者意图常常出现错误,这需要归纳重点内容的言外之意。进一步来讲,否定性文段,作者是在批评或批判,然而这并不是目的,只是手段,怒其不争也。对于否定性文段我们需要逆向思维,把握一个原则,作者认为不好的地方,是需要告诉我们如何把错误纠正过来,让问题得到解决。因此选项中必须是选择可以弥补缺陷、解决问题的那一个。

真题示例:

1、肯定性文段

在古典传统里,和谐的反面是千篇一律: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所以和谐的一个条件是对于多样性的认同。中国人甚至在孔子之前就有了对于和谐的经典认识与体现。中国古代的音乐艺术很发达,特别是一些中国乐器,像钟、磬、瑟等各种完全不同的乐器按照一定的韵律奏出动听的音乐,但如果只有一种乐器就会非常单调。

对这段文字概括最准确的是()。

A.和谐源于中国古典音乐

B.差异是和谐的必要条件

C.中国人很早产生了和谐观念

D.音乐是对和谐的经典认识和体现

答案:B。

解析:总分结构文段,首句引出话题,第二句给出观点,三四句为事例论证。所以结构两分后保留总句即观点句:和谐的一个条件是对于多样性的认同。明显是一个肯定性的文段,这是作者认同和肯定的观点,找出与之相同的选项即可,答案为B选项。

2、否定性文段

我们以往所理解的现代化概念仅仅局限于物质层面,局限于表层经济现代化,这也是迟发展国家长期存在的一个普遍性问题:在物质层面上求变的欲望很强,而在制度层面和观念层面上却是文化守成主义的。这种状况对于现代化实际进程的影响自不必说,它对于学术的影响是导致知识的流俗化。不断地更换新词语,在新词语的装潢下重复古老的思想观念,结果是词语和口号不断地更换而社会精神气质则没有实质性的变化。

这段文字要表达的主要意思是()。

A.现代化应包括物质的、制度的、观念的三个层面

B.片面理解现代化是迟发展国家长期存在的一个普遍性问题

C.物质层面的落后现状是迟发展国家片面理解现代化的一个重要因素

D.片面理解现代化会导致知识的流俗化

答案:A。

解析:总分结构的文段,冒号表示解释说明,所以首句为文段重点。我们以往所理解的现代化概念仅仅局限于物质层面,局限于表层经济现代化,这也是迟发展国家长期存在的一个普遍性问题。概括地讲片面理解现代化是不对的,是典型的否定性文段。作者意图是想要达到好的结果,因此应该是怎么样理解现代化才是对的。答案为A选项。

提醒大家,在找出文段重点句之后,需要做的就是两步:一是判定出作者的或肯或否的态度;二是在选项中对应筛选。相信考生对此有所理解之后,能够更准确更快速地解决一些片段阅读的难题。

【2019年国考招警行测技巧:如何揣摩文段中作者意图】相关文章:

2017山西行测备考必懂技能:隔板模型的应用

2017省考行测技巧:排列组合之基本计数原理

2017省考行测指导:猜证思想在数量关系中的应用

2017公务员考试行测统筹问题讲解:找假币

2017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报考指导:对报名年龄有什么要求

申论技巧:抓住三个“一定”提高申论写作能力

2017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讲解:盈亏解数运

2017省考行测备考:元素分配学的好 排列组合无烦恼

2017国考报名指导:男生报考的“三优”与“三劣”

2017陕西公务员考试申论必学技能:分论点论证

推荐栏目阅读 乡镇公务员 备考资料 行测
网友关注
网友关注视频

行测 申论 面试

考试技巧

精彩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