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新一轮国企改革大幕已拉开,在此情境下,更要通过改革,廓清电信行业细分业务的公益性或盈利性定位,更多地借助市场力量,让运营商们在充分竞争中降低资费标准,而不仅仅靠行政驱动。
日前,新京报记者从运营商内部和业内人士多个消息源获悉,自10月1号起,国内三大电信运营商将正式推出开放套餐内单月流量不清零业务。值得注意的是,该政策规定,上个月的剩余流量只能顺延一个月,并不是永久不清零。
上网流量不清零、流量可转赠,早在今年5月13日就由李克强总理在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但运营商们反应却颇为消极,一开始只是在流量半年包及年包中实行不清零服务。但这种流量包在正常套餐之外,许多人根本用不上,只能望梅止渴。且这些流量包大多收费较贵,也就是说,运营商实际上通过提价,来弥补流量不清零造成的收益减少。
从总理发话到10月1日实施,4个多月都过去了,流量不清零得以真正付诸实施,个中堵点究竟在哪?这么多年来,对于消费者流量不清零的诉求,运营商也给出了些许理由。最为冠冕堂皇的做法,说这是国际惯例。不过,媒体随后报道,美国ATT等国外诸多运营商都早已推出数据流量当月不清零的政策,这硬生生地给了某些运营商一记耳光。更何况,国外绝大多数运营商则是私企,跟国企属性有些差别。
流量单月不清零,于消费者无疑是种利好,但就眼下看,这种利好并非运营商锐意变革,主动让步所实现,而是在民意呼吁与国务院敦促下的被迫举动。而且即便实现流量单月不清零,消费者得到的实惠仍是有限的,因为目前国内总体的手机通信收费水平依然偏高,套餐内外资费差距太大,这种局面继续存在下去的话,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民众通信消费负担较高的问题。
中国的通信消费为何还这么贵?记得在前两年运营商们为4G造势时曾放言,4G有更高的流量承载能力,是3G时候的10倍以上,4G技术的成本更低,只有3G的1/4。如今,低成本的4G格式已大规模推广,但通信和流量收费水平的下降幅度,却远低于实际成本的下降速度。
所以,面对消费者的呼声,运营商所需做的,绝不止流量单月不清零而已。如何有效改进内部管理,压缩成本,把通信价格全面降下来,更需改革的魄力。这其实并非让运营商单方让利,实际上流量等通信消费更便宜,消费量才能大幅增加,如此薄利多销,或能给企业带来更大的经营效益。
眼下新一轮国企改革大幕已拉开,分类改革已提上日程,就电信业而言,既要承担互联网+和双创中基础信息网络提供商的任务,其中包括降低社会总体信息接入成本,也要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和增值。在此情境下,更要通过改革,廓清电信行业细分业务的公益性或盈利性定位,更多地借助市场力量,让运营商们在充分竞争中降低资费标准,而不仅仅靠行政驱动。
【时政热点:“流量单月不清零”还不够】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