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西安市旅游局官微发布了一条赞颂西安城墙的微博:西安城墙,是孤独的,它的那些老伙计们:北京城墙、南京城墙早就灰飞烟灭。这条微博引来了南京网友的不满,有网友评论道:咋回事,南京明城墙咋就说没就没了呢?随后,南京城墙保护管理中心官微@南京城墙回应,南京城墙现存25公里,且大部分是原墙体,不论从体量或等级,都比西安城墙要高。西安城墙和南京城墙的隔空对话,引发了网友们的热议。
其实,西安城墙与南京城墙的对话早几年就发生过,夕话朝拾,说明这个话题底蕴深厚,对话人意犹未尽,或是说在一些基本元素上,大家还没有找到共同点,形成同心结。也许,有些事情经过讨论,消除成见后,反倒能走到一起。
城墙,是中国文化不灭的元素,这一点必须确立。第一,无论京城墙,还是府城墙,都是中国墙,都有可炫耀的历史。南京城墙始建于1366年,分为外郭城、京师城、皇城、宫城4道,现在大家能看到的南京城墙是京师城墙,距今已有600多年历史。史料表明,西安城墙也造于明朝,虽然历史定位有所不同,但两座城墙有着很多共同点,在明朝都是用作军事防御,都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第二,无论石灰堆砌,还是夯土包砖,都是中国造,都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水平、风格的具体见证。笔者就生活在南京城墙边上,时常会在它的脚下驻足凝视,这座从墙基到顶部用的都是条石和砖头,建造时用糯米和着石灰来垒砌的城墙,至今仍然雄伟壮观。笔者也曾到西安考察学习,近距离领略了西安城墙的风采,墙芯夯土、外面包砖,恰恰展现的是西北汉子的风格,同样威风凛凛,英姿勃发。第三,无论体量大小高低长短,都是中国卷图,可研究的是中国历史长河的宽度和深度。南京城墙是目前世界上体量最大、最长的城墙,西安城墙虽然不及南京的长,但从历史文脉的角度讲,南京和西安都是历史文化名城,是记载中华文明延续的两部重量级古书,打开它们首先看到的就是两座古城城墙的连接。
由此,必须用民族、历史、文化和发展的眼光来体验中国古城墙的内涵和魅力。西安城墙从来就不是孤独的存在。在国家文物局批准的申遗预备名单中,中国明清城墙项目一共有8座城市,包括南京、西安、荆州、襄阳、临海、寿县、兴城、凤阳,还有更多的地方,如广东、福建、河北、河南的明城墙都要加入进来,成为一个兴旺发达的名门望族,在振兴中华历史文化的大背景下,不可能灰飞烟灭。今年3月,8座城市城墙申遗文本将递交国家文物局,之后将递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预示着中国城墙作为中国文化的元素,正突破一城一界,跨越中国,走向世界,成为人类文明的共同财富。
城门城门几丈高?三十六丈高。骑白马,挎大刀,城门底下走一遭,这首童谣人们至今还在吟唱,但600多年毕竟离我们很远。历史凝聚成文化,时间凝固成空间。互联网乌镇论剑,世界就在手尖的方寸移动中,而传承中华历史文化需要更多的600多年,我们眼前将不可能只点一盏灯,只砌一座墙。西安、南京所有的城墙,每一块砖里,都镌刻着中国文化,源远流长,需要我们共同携手,悉心呵护。(完颜平)
更多相关信息请访问查字典公务员时事政治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时政热点:城墙是中国文化“不灭”的元素】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