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查字典公务员网 >吉林公务员 >备考资料 >时政热点:“短命政策”伤了谁
北京 上海 山东 江苏 浙江 安徽 吉林 福建 广东 广西 海南 天津 河北 黑龙江 山西 甘肃 湖北 湖南 河南 四川 重庆 云南 贵州 西藏 宁夏 新疆 青海 陕西 辽宁 江西 内蒙古

时政热点:“短命政策”伤了谁

2017-02-06 | 网络
导语:查字典公务员时事政治频道更新国内国际时事政治热点,并提供时事政治热点政策解读、理论观察、时事大事记及时事政治热点汇总等。今天我们关注--时政热点:短命政策伤了谁。

临近春节,河南环境污染防治攻坚战领导小组办公室下发通知,要求全省包括乡镇、农村在春节期间全面禁止燃放烟花爆竹,两天后又再发文件收回停止实施的事件引发社会舆论广泛关注。

当下,改善空气质量是公众的普遍诉求。正是基于此,各地出台了限制春节期间烟花爆竹燃放的规定,不少人也自发呼吁减少烟花爆竹燃放,倡导绿色、低碳的过节方式。从这个角度说,河南出台最严禁放令,全省统一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其初衷无疑是善意的。

然而,政策还未实施就被叫停,河南环攻坚办的工作人员也承认转弯转得太快,有点措手不及了,实际上折射出政府决策的不科学、不慎重:一方面,没有进行前期的调研论证,实行一刀切的方法,在年关之时让经销商禁售并不给缓冲时间,没有考虑到经销商的利益和潜在的安全隐患;另一方面,在我国许多地方尤其是农村、乡镇地区在节日燃放烟花爆竹仍是传统,让农民接受需要有个过程。事实上,近年来像河南最严禁放令这样的短命政策并不少见:兰州单双号限行措施推出就变、武汉奖励举报车窗抛物的半路夭折

从政策的火速发布,到火速收回,一来一回之间损伤的首先就是政府的公信力。前后一致是衡量政府信用的重要标准,政府在与公众的互动中不渝初衷不朝令夕改,才能获得民众的信赖和配合。相反,政府如果决策不科学、不连续,则会损害自身公信力,长此以往容易陷入塔西佗陷阱。

群众是否满意,是检验政府决策是否科学的最为直接的标准,短命政策本质上伤害的是公众的利益。政策频繁变脸,公众对于政府的信赖和预期降低,相关的生活、生产成本增加;此外,政府政策发布调整的行政成本,最终的承担者也仍然是社会公众。

短命政策之所以存在,很大程度上与相关部门急功近利的短视思维有关:制定政策时,没有充分征集老百姓的意见、听取各方的诉求,决策过程中没有深入调查研究。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健全依法决策机制。把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确定为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确保决策制度科学、程序正当、过程公开、责任明确。

可以说,坚持好程序优于实体的法律信条,是避免短命政策再次出现的重要保证。政府在制定涉及老百姓切身利益或其它重大政策时,唯有立足长远、严格程序,按照决策机制进行,充分进行调查研究、评估论证,把人民群众的意见建议进行广泛征集,才能以程序正当、公众参与促进政策的科学有效。

【时政热点:“短命政策”伤了谁】相关文章:

申论热点:清除校车高危“常态”,不能再拖了

申论热点:幸福需用心来品

时政热评:岂能“只买贵的不买对的”

申论热点:“孩子优先”应成全民理念

申论热点:社会组织“松绑”考验谁

申论热点:社保需要走出“碎片化”困境

申论热点:“发展接力”不能变成“污染接力”

申论热点:最大矛盾是发展不足

申论热点:“天价罚金案”提醒了什么

湖北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孩子优先”应成全民理念

推荐栏目阅读 吉林公务员 备考资料
网友关注
网友关注视频

行测 申论 面试

考试技巧

精彩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