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国家出台鼓励政策后,特色小镇建设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但近日记者在多地采访发现,有些地方依靠政府部门打造政绩小镇有些特色小镇建设房地产化明显;还有些地方重形轻魂,特色小镇特色不足。专家提醒,对特色小镇不特现象应提高警惕,谨防异化。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一大批形式各异的特色小镇纷纷涌现。尤其是在《关于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的通知》文件出台以后,特色小镇的概念就更加火了。基于此,部分地方政府一哄而上,大刀阔斧地开始建设特色小镇。而这种一窝蜂式的建设行为打造出来的作品,虽然依旧是小镇,却早已失去了特色这一精髓,背离了国家鼓励培育特色小镇的初衷。
去年7月份,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联合下发《关于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的通知》,目标是到2020年,培育1000个左右各具特色、富有活力的特色小镇。其现实意义是为了解决小城镇建设中存在的发展动力不足、人口居住承载力较少、缺乏传统文化特色等等问题。从上我们不难理解,国家培育特色小镇的核心不在小镇,而在特色。因为只有具备特色的小镇,才会更加注重发展特色产业、注重传承传统文化,注重保护生态环境、注重宜居环境建设、注重完善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也只有这样,特色小镇的现实意义才能最终变成现实。
然而,实际情况却如记者调查的那样不如人意,一些特色小镇的建设背离了文件要义和初衷。或是流于形象工程,盲目跟风、或是出现房地产化倾向,成为房地产企业新的掘金点、或是落入重形轻魂的误区,小镇面子好看,但基础设施配套、服务配套等里子不足,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会让特色小镇不特,发挥不出产业优势、旅游优势,而且会让政府的公信力和为民形象在劳民伤财的盲目建设中逐渐被侵蚀。对此,特色小镇切忌一哄而上。
深究一哄而上建设行为发生的根源,主要在于两点:一是对于培育特色小镇的工作内涵没有理解透,没有深挖本地的传统文化精髓,没有找准小镇的产业优势,没有一个科学可行的建整体规划,盲目上马;二是少数地方政府领导错误的政绩观,把建设特色小镇当作要帽子和票子的途径,不考虑本地实际情况,大肆举债,盲目跟风,急于求成。
综上,要杜绝一哄而上的建设行为,就必须把握上述两点主因,对症下药。要严格建设特色小镇的审批程序,细化特色小镇审批流程和指标,确保有特色的小镇能够畅通无阻地推进建设进度,而盲目跟风的假特色小镇过不了关;要完善地方领导实绩考核制度,将特色小镇建设发展全过程纳入考评范畴,让建成有特色有成效得民心小镇的领导干部有票子和帽子,让急于求成、劳民伤财的领导干部不仅得不到好处,更要被问责。相信只要做到这些,让善为者有位,培育特色小镇的目标就能在领导干部的务实担当中得以实现。
稿源:荆楚网
作者:李娅
【时政热点:建设特色小镇切忌“一哄而上”】相关文章: